APP下载

美术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以湖北美术学院为例

2017-04-28潘延宾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美术院校美术学院风景园林

潘延宾

美术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以湖北美术学院为例

潘延宾

本文基于美术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师资状况和发展需求,为了探寻合适的教学模式和突出自身特色,对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同时以湖北美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为例,介绍了具体的调整内容。希望能对国内其他美术类高校的风景园林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一些借鉴;并希望能抛砖引玉,推动国内该领域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热烈讨论和不断完善。

风景园林;培养方案;制定;修改

一、风景园林专业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风景园林专业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在国内发展了60多年。其教育体系起源于农林类和建筑类高校,前身为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成立的造园组。发展过程中专业名称不断变化。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学科目录进行调整,风景园林成为国家一级学科。2012年,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确立风景园林这一学科名称,将之隶属工学建筑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82803。自1998年以来,由于国内环境建设对园林行业人才的需求,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点和专业点增长迅速。截止2012年,已经设立本科专业点184个,一级硕士点65个,一级博士点19个,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点32个。就博士点而言,多于与其同为国家一级学科的姊妹学科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后两者在国内的博士点均为12个。

二、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开设风景园林专业高校的要求

2010年,应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的要求,我国成立了“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并启动了《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称“专业规范”)的编制工作。该规范由北京林业大学和同济大学负责起草初稿,经过多次开会反复研讨,于2013年3月最终定稿,并于同年6月出版发行。该规范对于风景园林学的专业学科基础、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专业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及核心课程、专业基本教学条件等都做出了明确要求。为了贯彻落实该规范,“教指委”多次组织在不同区域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集中开会,宣传贯彻相关政策。如2014年在中南地区,“教指委”分别组织在广东工业大学和华侨大学召开中南地区宣贯会,来自北京和中南地区高校的教指委委员与会积极解读和宣传,对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条件都做出了较多明确的要求。

三、美术院校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基础条件分析及课程设置建议

目前,国内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院校主要集中在农林院校、建筑规划类高校和美术类院校。其中农林高校开设专业的基础是观赏植物学,优势是园林植物和生态学;建筑和规划类高校则依靠其建筑和规划的学科优势,着重培养学生在园林空间设计上的能力;美术类院校则立足环境设计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延伸,培养出的毕业生对色彩和材料应用敏感,擅长小尺度精细的艺术化处理。

1.美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基础条件分析

美术院校开设风景园林专业多数是基于原有环境设计专业及其前身艺术设计专业而成立的。原有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是从传统室内设计转型而来,有较多的室内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师资条件。因为与传统的建筑学专业关系密切,通常有部分建筑学背景教师。就学校的氛围和教学倾向性而言,更强调学生的绘画基础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学生对设计学理论的学习;更注重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较为忽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与大部分农林院校相比,设计类课程教师较多,而生态学、园林植物学、土壤学等方面教育背景的教师较少;而与大部分建筑类高校相比,缺乏工程类、规划学等方面教育背景的教师。相关的硬件条件如实验室设备亦然,如通常具有模型制作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室等,通常缺乏测量实验室、生态学实验室、建筑或园林工程实验室等。

以上诸因素导致美术院校更适合培养善于小尺度创意设计,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设计人才。对于学生在大型项目的综合分析和理性判断能力的培养则对美术院系而言则是难度较大的挑战。

2.对美术学院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建议

基于美术类高校的原有师资条件和传统的教学优势,笔者认为,在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①基础通识类课程与美术学院美术和其他设计类专业学生相同,有较多美术史论和美学类课程;去除高等数学类课程,文学类课程应相对较多,其中不只简单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还应该有“古代文学名著欣赏”“中国古典文学赏析”“西方文学名著赏析”等,且固定为必修课程。

②专业基础课中,为突出美术学院的优势,美术绘画类课程应设置较多,分为“素描”“速写”“色彩”“设计表现”等,应保证在400学时以上。

③课程的时间安排应参考原有专业,所有课程采取美院传统分段完成式教学,以便与基础课程协调及管理。即每门课程根据在开课后,只开设其一门专业课,直至完成。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只需专注于一门专业课的学习。

④教学体系可以部分地参考原有环境设计专业,在很多专业课程的时间安排、教学时长、课程内容上与环境设计专业相同,如“设计制图”“设计表现”“住宅设计”“别墅设计”等等,便于安排专业教师跨专业授课。

四、美院特色培养方案的制定分析

湖北美术学院2008年开始筹备申请风景园林本科专业,2012年正式向教育部提交申请开办该专业并获得批准。2013年开始招生。招生伊始,经过多方调研和比较国内其他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自身情况和原有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初步制定了风景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经过3个学年的试验教学和教学效果评估,以及对“教指委”多次会议讲座要求的深入理解,教师们发现简单依托原有环境设计专业修改而来的培养方案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专业课总学时和课程数量达不到要求。原因在于原有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相对单一,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室内和建筑的视觉形象设计。而风景园林专业是与生态环境、城市居民生活休闲、城市与乡村环境改造、人文自然景观保护等较为复杂的问题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科。较大的学科差异导致原有的大量课程借鉴存在不合理性。

第二、专业核心课程与“教指委”要求不尽相同。“专业规范”中提出开设的9门核心课程中,“风景园林学导论”因为一年级基础课程过满无法安排;“中外园林史”因为环境设计专业长期无上专业史论课传统被放弃;“生态学基础”因为缺乏专业的生态学教师无法安排。

第三、部分课程未因材施教而导致教学效果不良。因为美术学院的学生特点、学习氛围与理工科、农科院校不同,学生们思维形式更倾向形象思维,动手能力较强,不喜欢太多的理论学习。而风景园林的部分课程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美院学生的消化吸收。

为此,经过多方调研、交流、讨论,湖北美术学院风景园林教研室在系部和教务处的支持帮助下,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编写和深化并形成了定稿。定稿的培养方案主要的制定原则和内容有以下几点:

1.必须开设的核心课程

风景园林的核心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区别于其他姊妹学科和相关学科的重要标志,也是“教指委”重点要求和考核的内容。经过反复论证,湖北美术学院确立了必须开设的9个核心课程的情况(见于下表)。

表1 湖北美术学院风景园林核心课程

2.突出美院特点的课程开设

突出美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特点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因材施教的考虑。美术学院学生大多数学生以形象思维较为突出,思考问题较理工类院校偏感性,学习方法和习惯也不相同。即使是在美术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招生中录取理工类考生,入校后受到学校整体氛围的影响,思维方式也会与传统理工科学生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富有美术学院特点的教学体系是有必要的。其次,学校办学特色和差异化竞争的要求。湖北美术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服务于华中地区及全国的优秀实践性人才,强调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目前国内开设风景园林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院校众多,为了增强学生毕业以后参与行业竞争的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其在美术学院所受教育的优势。

因此,在制定新的培养计划中,特色的课程设置有:

基础通识类课程。采取美术学院大多数专业相同的基础教育,强调美术史论、工艺美术史论、文学史、透视学、人体结构学等,不强调数学教育。

美术类课程。与其他美术类专业一样,设置1个学年的美术课程,每天4个学时,共33周,即660个学时;主要课程包括素描、色彩、速写、图示语言、中国传统造型基础等。在第3学期,作为对美术类课程的总结和导入专业学习的需要,开设3周共120学时的美术写生和民居建筑考察课程。另外,在第4学期,加开120个学时的基于专业表现的手绘表达课程。在第6学期,开设以快速手绘表现为主的快题设计。

3.针对美院师资结构情况和学生知识结构的课程取舍

美术学院的风景园林专业多数是在环境设计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虽然,在开设专业的时候会采取人才引进以促进新专业的合理发展,但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针对现有师资情况做出适当的变通。而针对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也需要做出一些不同于传统建筑类和农林类院校的调整。具体如下:

取消力学课程。这类课程一方面学生在缺乏系统数学学习的情况下,难以有效吸收。另外,随着专业分工日益细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类学生不太可能在就业工作中使用到。

取消植物学基础课程。综合性院校为了便于学生从自然分类系统角度学习植物,会在低年级开设植物学基础课程,主要涉及细胞结构、植物花序和果实的类型、系统分类学等等。任课教师则是生物相关学科系部的教师,这在美术院校不太可能实现。

取消城乡规划类课程。规划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且以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为主,涉及内容往往尺度较大,但对三维空间的感受关注较少。对于以培养擅长细部精细设计,偏重三维感官的美术院校培养体系而言,可以舍弃。所需的理论分析内容,应该在风景区规划和场地设计中解决。

单独开设城市家具及小品设计。美术院校通常有较多擅长细部设计的教师,城市家具及小品的设计是对创意设计要求较高的设计类型,也是美术学院毕业生擅长的,应放大这一优势。建议在高年级单独开设这一课程。湖北美术学院该课程为80学时,在第7学期开设。

工程技术类课程的调整。将传统风景园林专业中的测量学、树木栽培学、园林工程学等课程合并为园林工程学。由于美术学院缺乏专门的测量学教师,也不太可能专门引入。一方面测量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智能化设备的出现使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不再需要深入学习测量学知识;另一方面毕业生毕业后接触测量实践问题较少。将测量课程作为简要了解放入园林工程学作为一个章节,将园林植物的移植、养护等在实际园林施工中需了解的知识,也放入园林工程学作为一个章节。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强调材料的应用对于形式的视觉效果影响。建议弱化的内容有:假山的营造,给排水的人工计算,土方的人工计算。由于假山的设计和施工已不再常见,故只需要简要了解。而给排水和土方计算改为使用软件模拟教学;人工计算对于学生学习难度较高,且在实际工作中已不再需要。

不单独开设工程概预算、园林经济学课程。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不再有机会参与操作。而在高校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也较大,效果不好。

图1 园林工程学铺装材料组合效果练习(刘亦菂绘)

图2 园林工程学构筑物设计练习(梁晓雨绘)

4.基于教学反馈的部分课程教学改革及课程调整

经过湖北美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连续三年对教学情况和效果的分析总结,教师们认为有必要改革的课程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

园林工程学课程教学形式。园林工程学作为工程技术类科学,大部分是需要识记和计算的内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内容一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实用性较差,一方面是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以及改善教学成果,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教学内容: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型设备的操作应用。结合实验教学,教授学生使用无人机拍摄地形和收集现场资料,使用新型设备测量土壤状况,使用RTK设备测量地形。改机械的记忆为动手绘制传统材料和新材料组合后对构筑物、铺装效果的影响,让学生以彩色节点详图的形式提交作业代替考试,具体见图1、图2。

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传统的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都是基于自然分类系统,对植物做出分科分属的介绍,一方面对于设计与植物的关系介绍不够,一方面需要学生先经过植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基于设计应用的园林植物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势在必行。湖北美术学院风景园林学专业的具体做法是:先将园林植物按照设计应用分为乔木、灌木与大型草本、草坪与地被植物、竹类、藤架植物、水生植物、一二年生花坛植物等,然后在每个分类下面对常见种类做出介绍和识别。课程教学中注重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形态和生态习性及观赏特点。

五、结语

风景园林学作为在我国开设超过60年的专业,虽然在很多农林和建筑类高校教学体系较为系统和成熟,但仍然存在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轨的情节。美术院校作为开设风景园林专业较晚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对教学进行调整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几点需要注意:

1.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首先要基本满足“教指委”的要求。基本满足教指委要求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内容满足国家对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基本素质的保障。

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除参考国内相关高校的经验之外,还应具有国际视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风景园林学的教学经验和模式上还有大量的经验需要学习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3.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动态变化的。动态变化是指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教学效果反馈不断调整。

潘延宾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讲师

[1] 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 湖北美术学院教务处.湖北美术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Z]. 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13.

[3] 潘延宾.美术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课程改革讨论——以湖北美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为例[J].绿色科技,2015,(05):323-325.

G642

A

1009-4016(2017)01-0049-05

猜你喜欢

美术院校美术学院风景园林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对高中生报考美术院校的指导分析
美术院校大学生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研究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法国巴黎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