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香型粳糯稻新品种宣粳糯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7-04-28黄一飞李贤胜唐小马聂文芳陈会柱陈刚明王振何小卫叶军华

中国稻米 2017年2期
关键词:糯稻安徽省高产

黄一飞 李贤胜 唐小马 聂文芳 陈会柱 陈刚明 王振 何小卫 叶军华

(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宣城242000;第一作者:huangyifei666@163.com)

优质香型粳糯稻新品种宣粳糯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黄一飞 李贤胜 唐小马 聂文芳 陈会柱 陈刚明 王振 何小卫 叶军华

(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宣城242000;第一作者:huangyifei666@163.com)

宣粳糯1号系由安徽省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晚粳糯120-5与早熟大穗香粳糯品系99-25杂交配组,经多年多世代系统选育,于2011年育成的早熟晚粳糯稻品种,201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高产稳产,耐肥抗倒,灌浆速度快,熟相清秀,蒸煮具清香,食味佳,熟期适宜,综合抗性好,适宜性广的特点。

粳糯稻;宣粳糯1号;香型;选育;高产栽培技术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种植方式的转变,粳糯稻的种植面积有逐年扩大趋势,安徽是粳糯稻重点推广种植的地区,粳糯稻生产面临难得的机遇[1]。目前,安徽糯稻生产上自主选育的粳糯稻品种较少,主要是从江苏、浙江等地引进。因此,培育适宜江淮地区种植的优质、广适性的粳糯稻新品种,是安徽水稻育种工作的当务之急。宣粳糯1号是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晚粳糯120-5和早熟大穗香粳糯品系99-25杂交配组,经多年多世代选择于2011年育成的早熟晚粳糯稻品种,201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稻2016053),具有高产稳产、耐肥抗倒、灌浆速度快、熟相清秀、糯性优、蒸煮具清香、食味佳、熟期适宜、综合抗性好、广适易种等特点。

1 选育过程

2005年以晚粳糯120-5为母本,具清香的粳糯品系99-25为父本,用温汤杀雄法杂交,经6年9代自交系选,于2011年选育而成,并同步进行小区品比鉴定试验,表现出产量高、耐肥抗倒、米质优、中抗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等特点,2012年推荐参加安徽省晚粳组的联合鉴定试验,定名宣粳糯1号。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宣粳糯1号在安徽南部稻区主要作晚稻种植,6月15日左右播种,9月5日左右抽穗,全生育期133 d左右,属早熟晚粳糯稻品种。作麦茬稻种植,6月1日左右播种,9月2左右抽穗,全生育期140 d左右,感光性较强。分蘖期叶片深绿挺直,生长势旺,成穗率高,中等肥力栽培有效穗数300万/hm2;株高90 cm,株型适中,秆硬抗倒伏,每穗总粒数125粒,半直立穗型,平均穗长18 cm,结实率88%以上,千粒重28 g;生长清秀,后期熟相好,抽穗整齐,稃尖无色,稃毛疏短,谷壳薄、黄色,晾晒时有明显香味。

2.2 稻米品质

安徽省区域试验统一取样送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稻谷品质达国标2级优质糯稻标准(表1)。

2.3 产量水平

宣粳糯1号一般产量9.00 t/hm2左右,高产栽培可达10.50 t/hm2以上。2011年参加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宣城综合试验站的粳稻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9.10 t/hm2,比对照M1148增产6.50%,达显著水平。2012年参加安徽省晚粳组联合鉴定,平均产量9.44 t/ hm2,比对照M1148增产17.23%,居试验小组首位。2013年参加安徽省晚粳组区试,平均产量9.27 t/hm2,比对照M1148增产9.38%;2014年续试,平均产量8.94 t/hm2,比对照M1148增产16.63%。2015年参加安徽省水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01 t/hm2,比对照M1148增产13.09%。

2.4 抗病抗逆性

经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2年统一鉴定,宣粳糯1号对稻瘟病、稻曲病和白叶枯病表现中抗到抗(表2)。在2013年遇到高温干旱和2014年连续低温阴雨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同组试验很多品种结实率均不到80%,而宣粳糯1号结实率仍然在85%以上,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并且在品种比较试验、省联合鉴定和区试、生产试验中,均未发生倒伏。

表1 2013-2014年宣粳糯1号稻米品质检测结果

表2 2013-2014年宣粳糯1号抗病性检测结果

3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经试验试种,宣粳糯1号10.50 t/hm2的产量结构模式为:有效穗数约350万/hm2,每穗总粒数12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8 g。高产栽培应在确保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促壮秆、成大穗、增粒重[2],通过培育多蘖壮秧,插足基本苗数,促蘖早发增穗和综合病虫防治等措施达到高产的目的。

3.1 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适时播种,既要保证安全抽穗又要衔接好前茬茬口。宣粳糯1号适宜播种期为6月中旬,水育秧秧田播种量 300~400 kg/hm2,旱育秧秧田播种量500 kg/hm2左右。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2叶1心期施“断奶肥”,每hm2施尿素150 kg;4叶期补施“接力肥”,每hm2施45%复合肥150 kg;移栽前视秧苗素质情况适施“送嫁肥”。

3.2 密植匀栽,插足基本苗数

水育秧秧龄控制在25~28 d,旱育秧秧龄控制在20~23 d,栽插行株距20.0 cm×13.3 cm,每丛栽 3~5苗,每hm2插足基本苗150万。机插秧适当推迟到6月20-25日播种,秧龄20 d内,超秧龄不利于机插且植伤大、返苗慢,栽插规格 30.0 cm×13.3 cm,每丛插4~6苗,每hm2插足基本苗125万。匀棵浅栽,适当密栽,搭好高产苗架基础。

3.3 合理运筹肥水,壮秆促蘖增穗

在肥料运筹上,掌握“前期重、中期稳、后期补”的原则,深施基肥、早施蘖肥、稳施穗肥、适补粒肥、增施钾肥。每hm2施45%复合肥450 kg作基肥,在第1次犁耕时深施;分蘖肥在移栽后1周结合化学除草施,每hm2施尿素150 kg,进入分蘖盛期前每hm2再施45%复合肥225 kg;穗肥在孕穗期视苗情每hm2适施尿素150 kg和氯化钾105 kg;粒肥在抽穗期结合病虫害防治每hm2用磷酸二氢钾3 000 g喷施。基肥、蘖肥、穗肥的用量比例一般为3∶1∶1。水浆管理上掌握“深水保苗返青,浅水促蘖早发,够苗搁田控穗,干湿壮秆增穗,活熟到老排水”。除返青期深水保苗外,其他生长阶段皆浅水,当茎蘖数达405万/hm2时要及时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后期干干湿湿管理直到收割前1周排干田水。

3.4 综合防治,高效环保丰产

根据植保病虫预报和田间病虫发生情况,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环保药剂防治。苗期防治稻蓟马、稻飞虱,预防苗叶瘟;大田期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预防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关键时期是在虫卵孵化高峰期用药防治虫害和破口前预防穗期病害。可选用进口稻腾和吡蚜酮防治螟虫、稻飞虱,肟菌·戊唑醇或氟环唑等防治稻曲病和纹枯病,春雷霉素或富士一号防治稻瘟病。尽量轮换使用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准确把握用药时间和次数,提高防治效果。

[1]张培江,赵磊,付强,等.安徽省发展粳稻生产优势及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 059-8 062.

[2]杜永林,王强盛,王才林,等.江苏省水稻增产潜力与高产创建技术途径[J].江苏农业学报,2011,27(5):926-932.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Japonica Glutious Rice Xuangengnuo 1 with Fine Quality

HUANG Yifei,LI Xiansheng,TANG Xiaoma,CHENG Huizhu,CHENG Gangming,NIE Wenfang,WANG Zhen,HE Xiaowei,YE Junhua
(Xuanch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Institute,Xuancheng,Anhui 242000,China;1st author:huangyifei666@163.com)

Xuangengnuo 1 is a new early-maturing late japonica glutinous rice variety,derived from the cross of 120-5 and 99-25, bred by Xuanch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Institute in 2011.It was approved by Anhui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Appraisal Committee in 2016.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and stable yield,lodging resistance,fine grain quality,cooking with faint scent,appropriate ripe period,comprehensive resistance and wide adaptability.

japonica glutinous rice;Xuangengnuo 1;aroma;breeding;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511.048

B

1006-8082(2017)02-0089-02

2016-10-29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 -01-52)

猜你喜欢

糯稻安徽省高产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单季杂交晚糯稻组合浙糯优1号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黎平香禾糯稻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