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例五脏系疾病患者中医面色特征分析
2017-04-28徐璡徐玮斐许朝霞李雪平尚倩倩黄太浩郝一鸣王忆勤
徐璡,徐玮斐,许朝霞,李雪平,尚倩倩,黄太浩,郝一鸣,王忆勤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510例五脏系疾病患者中医面色特征分析
徐璡,徐玮斐,许朝霞,李雪平,尚倩倩,黄太浩,郝一鸣,王忆勤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目的 探讨不同脏腑疾病患者面部区域特征,为中医望诊信息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Smart TCM-I型中医生命信息分析系统检测510例五脏系患者的面色状态,提取面部整体、前额、眼眶、脸颊、鼻部、下巴部位的颜色标准红(R)、绿(G)、蓝(B)和色调(H)、饱和度(S)、明度(V)共36个特征定量参数,运用Kruskal M-Wallis H及Nemenyi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五脏系疾病患者中肺系、心系、肝系、脾胃系、肾系分别为96、105、101、107、101例,其前额、眼眶、脸颊、鼻部、下巴部位的参数R、G、B、H、S、V值有不同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面色特征定量参数可为五脏疾病病位分区提供客观依据。
五脏;面色;特征分析
望面部色泽诊断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面部皮肤薄嫩,体内气血盛衰变化,最易通过面部色泽变化显露,也方便医生观察,面部色泽的变化可以区分脏腑病位之所在;《素问•刺热篇》认为颜面不同区域分属不同脏腑,可从面部不同区域部位的色泽变化来推断脏腑病变[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面部的望诊技术不仅在理论上有了新发展,而且可通过各种现代诊疗仪器将面部色泽区域量化、数据化[2-3],从而延伸了中医望诊的深度和广度。本研究采用Smart TCM-I型中医生命信息分析系统检测510例五脏系患者的面色状态,提取面部整体、前额、眼眶、脸颊、鼻部、下巴部位的36个特征定量参数,并运用KruskalM-Wallis H及Nemenyi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加客观有效的中医望诊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部病例为2010年1月-2015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中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研究所等医院的肝病科、心内科、消化科、呼吸科、肾内科的住院患者,合计510例,一般情况见表1。本研究经过本校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510例五脏系疾病患者基本情况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4]制定。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原发性肺癌;心内科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肝胆疾病:肝胆结石、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脾胃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肾脏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
1.3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基础理论》[5]制定。肺系疾病:“肺朝百脉”生理功能失调者;心系疾病:“心主血脉”生理功能失调者;肝系疾病:“肝主疏泄”生理功能失调者;脾系疾病:“脾主运化”生理功能失调者;肾系疾病:“肾主水”生理功能失调者。
1.4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年龄、性别不限;对调查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神志不清及语言不清、病情叙述困难者,其他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临床资料严重不全者,拒绝配合者。
1.5 研究方法
采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健康辨识与评估实验室与亚太长江计算机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Smart TCM-I检测系统,通过计算机对面部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并获得面色结果分析报告。本研究通过舌面一体检测系统采集并分析患者面部整体、前额、鼻部、眼眶、下巴及脸颊的颜色标准红(R)、绿(G)、蓝(B)和色调(H)、饱和度(S)、明度(V)的定量参数[6]。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面色特征定量参数以数值表示,采用Kruskal M-Wallis H检验及Nemenyi检验。数据共5组,每2组比较10次。P<0.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五脏系患者面部特征定量参数
在五脏系510例患者中,肺系、心系、肝系、脾胃系、肾系疾病患者分别为96、105、101、107、101例。面部特征定量参数R、G、B、H、S、V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表2 510例五脏系疾病患者面色R、G、B、H、S、V描述性统计
2.2 五脏系疾病患者面部特征定量参数比较
2.2.1 五脏系前额面色特征定量参数比较 前额定量参数R、G、B、H、S、V值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43.966、135.206、95.246、157.948、41.842、143.966,P<0.005)。各系患者在前额的特征定量参数R、G、B、H、S、V值有不同差异,肺系疾病患者与肝、心、脾、肾系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肾系与肝、脾、肺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果见表3。
2.2.2 五脏系眼眶面色特征定量参数比较 眼眶定量参数R、G、B、H、S、V值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62.535、158.915、139.399、145.032、112.314、162.535,P<0.005)。各系患者在眼眶部位的特征定量参数R、G、B、H、S、V值有不同差异,肺系与心、肝、脾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系与肝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肾系与肝、脾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果见表4。
2.2.3 五脏系脸颊面色特征定量参数比较 脸颊特征定量参数R、G、B、H、S、V值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38.571、134.886、123.633、139.368、77.272、138.571,P<0.005)。各系患者脸颊的特征定量参数R、G、B、H、S、V值有不同差异,肺系与肝、脾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系与肝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果见表5。
2.2.4 五脏系鼻部面色特征定量参数比较 鼻部面色特征定量参数R、G、B、H、S、V值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77.872、165.315、125.621、131.988、49.886,177.872,P<0.005)。脾系与肺系、肾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果见表6。
2.2.5 五脏系下巴面色特征定量参数比较 下巴面色特征定量参数R、G、B、H、S、V值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46.034、150.745、127.199、60.344、146.034,P<0.005)。肺系与肝、脾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肝系与心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肾系与肝、脾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果见表7。
2.2.6 五脏系整体面色特征定量参数比较 整体面色特征定量参数R、G、B、H、S、V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74.308、166.190、127.876、156.185、48.078,174.308,P<0.005)。肝系与肺、心、脾、肾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果见表8。
表3 五脏系疾病患者前额面色特征定量参数比较(P值)
表4 五脏系疾病患者眼眶面色特征定量参数比较(P值)
表5 五脏系疾病患者脸颊面色特征定量参数比较(P值)
表6 五脏系疾病患者鼻部面色特征定量参数比较(P值)
表7 五脏系疾病患者下巴面色特征定量参数比较(P值)
表8 五脏系疾病患者整体面色特征定量参数比较(P值)
3 讨论
根据《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陈振湘[7]曾利用热象图按《灵枢•五色》划分法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面部5个测试点上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各组差异较明显的部位分布均不相同,与上述五脏面部相属部位也不相吻合,故认为五脏疾病均可使面部不同部位的颜色发生一定变化。有关《素问•刺热篇》描述的五脏与面部某些部位间的相属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利用舌面一体仪采集五脏系疾病患者面部色泽指数,根据客观参数比较结果,五脏系疾病面色在前额、眼眶、脸颊、鼻部、下巴5个部位及整体均有不同差异。研究发现,每个部位肺系疾病患者与其他脏系疾病患者均有不同差异。肺为娇脏,在窍为鼻,鼻、咽喉与肺相连,是呼吸的门户,其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为一身之表,具有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与体温及辅助呼吸的作用。肺气宣发,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外输于皮毛,以发挥濡养、滋润的作用。本研究表明,肺部疾病在面色上更容易产生变化,与中医基础理论相符。
根据“肝开窍于目”,在眼眶部位肝系疾病患者与心、肺系疾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们推测眼眶周围肤色的改变是肝脏病变外在表现的一个方面。肺系与肝、脾系疾病患者、心系与肝系疾病患者,肾系与肝、脾系疾病患者的下巴特征比较具有差异。肺系与肝、脾系疾病及心系与肝系疾病患者的脸颊特征比较有差异。肺属金,肝属木,正常情况下,肺主降而肝主升,两脏互相协调,气机升降正常。肺金肃降和收敛功能可制约肝木升发、条达,二者为金克木的关系。因而肺系疾病患者与肝系疾病患者在脸颊部位出现差异。
脾脏和肺脏为土生金的相生关系。在病理传变上,肺脏出现病变可“子病犯母”,脾脏不足时可出现“母病及子”。《素问•刺热篇》提及鼻部候脾的面诊方法,本研究发现脾系与肺系疾病患者比较出现差异,也说明肺系疾病与脾系疾病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李东垣《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化生乏源,气血无从化生,机体卫外功能不足以修复,令肺系疾病反复发作不止。外邪侵袭肺脏多从鼻喉而入,肺脏病变以鼻部和咽喉症状为主,也体现了“肺开窍于鼻”的理论。
本研究表明,五脏系疾病患者在面部的不同区域存在色泽差异。这些差异与既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8-9],说明中医诊疗设备能够客观地描述面色变化,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本研究也存在样本量少、疾病和中医证型涵盖不全,以及组间差异分布不均等不足。今后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通过校对舌面分析仪、寻找更适合的统计方法及数据算法等手段,进一步完善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方法,从而为中医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1]王忆勤.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1.
[2]孙京,陈守强.高血压病多元望诊信息探讨及临床实践[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0):18-20.
[3]朱洪涛.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3):3203-3204.
[4]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49,206,257, 414,417,513,624.
[5]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94.
[6]耿英楠,高云龙,赵岩.基于RGB比例空间的立体匹配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6,34(1):54-58.
[7]陈振湘.对《内经》脏腑——颜面相应学说的研究[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5,8(4):26.
[8]程红,张郧芳,李根,等.中医望诊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7):789-790.
[9]李福凤,邸丹,王忆勤,等.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中医面色采集与识别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6):71-76.
Analysis on Facial Characteristics of 510 Patients with Five Zang-organs Diseases of TCM Complexion
XU Jin,XU Wei-fei,XU Zhao-xia,LI Xue-ping,SHANG Qian-qian,HUANG Tai-hao,HAO Yi-ming, WANG Yi-q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
five zang-organs;complexion;characteristic analysis
10.3969/j.issn.1005-5304.2017.05.005
R2-03
:A
:1005-5304(2017)05-0017-05
2016-06-08)
(
2016-08-17;编辑:季巍巍)
上海市健康辨识与评估重点实验室(1302261000);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ZZszy13003);上海市教委预算内项目(2013JW06);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15YF1412100)
王忆勤,E-mail:wangyiqin2380@vip.sina.com
Ab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faci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organ diseases;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objective study on TCM inspection information.Methods Smart TCM-I type Life Information Analysis Systems was used to detect facial characteristics of 510 patients with five zang-organs diseases.36 specific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including red(R),green(G),blue(B)and hue(H),saturation(S),value(V)of the face, forehead,eyes,cheeks,nose and chin were collected,and the Kruskal M-Wallis H and Nemenyi test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Among the 510 patients with five zang-organs diseases,96 patients belonged to lung system diseases,105 heart system diseases,101 liver system diseases,107 spleen and stomach system diseases and 101 kidney system diseases.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R,G,B,H,S,and V in forehead,eyes,cheeks and nose.Conclusion Facial characteristics can provide objective references for the facial division of five zang-organs dis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