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虎在香港创办星系报纸概述
2017-04-27蒋冬英朱维乔阙本旭
蒋冬英 朱维乔 阙本旭
(广州航海学院图书馆 广州 510725)
胡文虎在香港创办星系报纸概述
蒋冬英 朱维乔 阙本旭
(广州航海学院图书馆 广州 510725)
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形势环境的发展变化,胡文虎在香港连续创办中英文报纸计有五种之多。本文综合相关文献史料,简介胡文虎在香港创办星系报业的发展轨迹,并对胡文虎创办星系所有报刊进行梳理、整合和编目。
华侨报人 胡文虎 香港地区 报刊历史 星系报业
胡文虎1882年1月16日侨生于缅甸仰光,原籍福建省永定县金丰里忠川乡,早年随父学医,以虎标万金油等成药致富,后独资创办“星系报业王国”,是著名的“万金油大王”、“报业巨子”和世界性大慈善家,被称为南洋华侨传奇人物。
一、痴心不改,扩展报业
胡文虎于1929年1月15日在新加坡创办了一家大型华文报《星洲日报》,为推进永安堂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星洲日报》创办的成功,使得胡文虎办报视野开阔,理念不断更新,其办报兴趣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在当时《星洲日报》经营还亏损达三万元之巨状况下,胡文虎却毫不介意,仍执意要广辟祖国市场,决心在汕头筹办《星华日报》。
1931年7月10日,由胡文虎在汕头独资创办的《星华日报》正式发刊,这是胡文虎著名星系报纸在国内创办的首家华文报纸。《星华日报》的创办,为谋求虎标良药的第二次发展机遇抢占了新的商机,拓展了胡文虎的国内永安堂事业,从而开始实现胡文虎的“哪里设有永安堂分行,就把报纸办到哪里”的决心[1]51。凡到国内哪个城市开设永安堂分号,就有意要在哪个城市开办一家报纸。所以,胡文虎又着手策划,尽快实现星系报纸在国内连续创办的意愿。
值得一提的是,汕头《星华日报》从创刊开始,就致力于推动潮汕地区抗日救亡运动和潮汕地区进步文化活动,为民众作喉舌,并曾与当时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作过激烈的斗争,人们称赞它是“华南最优秀的报纸,是潮汕地区最大也是最进步的报纸,是潮汕地下党领导下进行抗日救国宣传的主要舆论阵地”[2]9。
继在汕头创办《星华日报》后,1935年9月1日,胡文虎又在厦门创办《星光日报》。1934年10月,胡文虎决心斥资40万元,在广州筹办《星粤日报》,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广州突遭沦陷,《星粤日报》十月怀胎,一朝夭折。日军强占该报馆址,印报机器多被拆卸,其他设备也被搬毁一空。他还计划在上海、广西、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办报,也因时局变化等原因而未能实现。随着汕头、厦门、宁波、上海相继沦陷,星系报纸的《星华日报》、《星光日报》等所在地区先后被日军侵占,报纸也先后停刊。那时候东南沿海也遭日军封锁,香港便成为海内外交通枢纽,对当时办报十分有利,加之胡文虎设在香港的永安堂分行更成为永安堂的重要据点,为救亡图存,决定在香港创办《星岛日报》。
二、爱国办报,视为天职
为适应当时环境形势的发展变化,香港已经成为中国南方的文化中心,文化也随之繁荣起来,胡文虎看准了时局的发展对办报有利,于1938年8月1日在香港创办《星岛日报》。可以说,在胡文虎创办的十多家华文报纸中,规模及影响最大、设备最完善的,应该是《星岛日报》。
《星岛日报》创办时,由胡文虎三子胡好任经理,曾聘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任总编,上海著名作家戴望舒主编副刊,杨潮(羊枣)为军事记者,邵宗汉、郁风等都曾在该报工作。可以说胡文虎在二战前所办的诸多报纸中,最具规模的应属香港的《星岛日报》。
《星岛日报》创刊号出版是七大张,发行量达六万份之多。为了便于在国内发行,在广州设一办事处,凡国内订阅的《星岛日报》,多由办事处转递,以节省邮费,减轻读者的负担。为方便广告业务的接洽和处理本港订阅及发寄外埠的报纸,继而在香港中环设一办事处。到了1938年10月,华南抗战揭开序幕,战争进入紧张的阶段,广州办事处分销内地报纸的邮递渠道受到影响。此时,除发行广东岭南的报纸仍由广州办事处寄发外,内地、海外订阅的《星岛日报》都直接由香港邮寄。这样使得报纸邮费成本不断加重,再加上内地交通因战事梗阻,报纸递送极为困难,改为每日出版三大张。其内容不仅未加削减,电讯及图片新闻反而增加。
由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变得更加激烈复杂,为满足广大读者对瞬息万变的抗战局势的关心,只出一种日报是不足以尽报道之责。胡文虎遂于1938年8月13日创办了《星岛晚报》,11月11日又创办了《星岛晨报》。两报每日各出一大张,出版时间比日报早三小时,这使得香港一般工商界在早晨闲暇品茗之际,就可以看到当天的新闻。1940年5月19日,创办《星岛周报》。《星岛周报》每期1册,销往国内及海外各地。出版后,因其内容精良,定价低廉,销量激增,名声不胫而走。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星岛日报》改名为《香岛日报》继续出版。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又恢复为《星岛日报》出版。至1949年,这期间的《星岛日报》是被国民党政府允许进入内地市场的香港几家大报纸之一。1949年以后,《星岛日报》是向台湾国民党当局登记的,可以进入台湾销售,但有时某日的报纸也会被检查机关扣押不准入口[1]53。
值得一提的是,胡文虎在1948年后又相继在香港、新加坡创办英文版《虎报》。他不懂英文,为什么要办英文报呢?原来,他喜欢在报纸上发表看法,可在英文报上发表言论却不容易,有时发出来的言论被删得面目全非,他感到非常沮丧,于是先后于1949年、1950年在香港、新加坡办起了英文版《虎报》,冲出华文报的局限。在报纸发行和销售方面,为了抢先把报纸送到读者手中,胡文虎的星报是舍得花钱的,他们从用汽车、火车送报,发展到自购飞机送报。他购买了两架小飞机,专门运送《虎报》,这在整个东方世界是破天荒壮举。他最宠爱的儿子胡好,因乘坐运报机视察业务坠机身亡。
为了办报,胡文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始终认为报纸就是文化沟通的利器,其于国家政事,地方兴革,可以代表舆论和指导舆论。其于新兴学术,可以广为介绍和尽量灌输。他说:“若使报纸发展,则其国之文明程度,必甚高超。”[3]32胡文虎考察了欧美日的报业发展状况后,深感中国报业的落后。他觉得,中国新闻事业虽说有六十余年的历史,而进步殊为迟缓,以质言或以量言,与近邻的日本以及英美法比较,都大落于其后,差距不是可以用里来计算的[4]231。正如他向人们说明在香港创办《星岛日报》,有如下几方面的意图:(1)协助政府,从事抗战建国之伟业;(2)新闻报道,兼为民众作喉舌;(3)提供学术,发扬科学之精神;(4)改良风俗,善导社会之进步[4]231。
胡文虎能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敢于竞争,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至于传播消息,评论得失,更是视为报纸的专门职责。他始终以密切与读者的联系,忠诚为读者服务为己任,这也是胡文虎报业成功的又一条重要经验。
三、星系报业,永载史册
胡文虎把办报作为他一生不懈的追求。从1929年在新加坡独资创办《星洲日报》到1952年(逝世前两年)在沙捞越州古晋市创办《前译日报》为止,历时二十余年,以平均两年不到办一家报纸的速度与节奏独资创办了16家中英文星系报纸,建立了他的星系报业王国。为了提升“星系报业”的品牌,1941年胡文虎就在新加坡正式注册成立了星系报业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至此,星系报业集团形成了企业实体。“星系报业”所有报纸都办得有声有色,可以说在报业趋于垄断地位,可谓华侨界报业独一无二的“托拉斯”,成了名不虚传的报业巨子。
胡文虎对办报的一生不懈追求,可以说已超越了他生命的极限。他钟爱他所创办的每一份报纸,把由于时局的变化所停办的报纸,战后尽可能恢复和发展,如1945年战争结束后,除《星中日报》外都很快复刊。《星洲日报》和《总汇报》于1945年9月8日复刊,先联合印行,称为联合版。到1946年6月1日恢复分别印行。1947年12月,《总汇报》停刊。《星槟日报》于1945年10月22日复刊。《星岛日报》于1945年8月复刊。《星华日报》、《星光日报》也都在1945年复刊,直到中国大陆解放后停刊。在恢复原有星系报纸出版的同时,胡文虎又开始兴办新的报纸。1947年10月,他在福州创办了《星闽日报》。1949年8月福州解放后该报改为《新闽日报》,到1950年8月正式停刊。
正当星系报业蓬勃发展的时候,胡文虎因患胃病,于1954年8月赴美国治病,9月5日在檀香山去世。他去世后,遗产分给了他的家属。《星洲日报》为长子胡蛟所有,《星岛日报》及《星岛晚报》原归胡文虎养子胡好掌握,他不幸在马来西亚飞机失事去世,《星岛日报》及晚刊则由胡文虎女儿胡仙管理。英文《虎报》则分给了胡好的儿子胡督东。从20世纪60年代起,胡家在东南亚的事业大为衰落,股权大部分转入他人之手。目前,硕果仅存的只有知名的香港万金油产业女继承人胡仙。她同时还是星岛报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主席,也曾担任过“国际新闻协会”首任亚洲人主席。《星岛日报》行销世界各地,在檀香山、纽约、伦敦、温哥华、悉尼等地都有卫星传真影印的《星岛日报》国际版。
他创办星系报纸,并注重报纸的作用,正如他在《星洲日报》二周年纪念时表达的心愿所说:“就是想要提高中国人的知识,除学校教育外,报纸的功能更大。在文化低落的南洋,欲使华侨文化程度的提高,尤为赖于报纸。而中国与南洋的文化沟通,亦将赖于报纸。他说,不尚空谈,务求实际,是他一向的宗旨,并表示以后一有机缘,愿在全国大埠如港沪津平各地,均创同样事业,让全国四万万人中,多半能每日阅读报纸。这样,不用说人民文化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国家的复兴。”他一生最为人称道的,是“为国家服务、为抗日努力”。特别是星系粤报及港报致力于抗日救国的宣传,被海内外誉为“特别响亮的宣传抗日的号角”。胡文虎亦被誉为“星系报业大王”。
四、结语
大量事实说明,胡文虎爱国观念特别强烈,他虽长期旅居海外,但不忘祖国,毕生坚持祖国和民族的利益高于党派利益,是有威望的杰出华侨领袖。他主张新闻自由,开明办报,视办报爱国为天职,成为促进抗日、激励华侨爱国热情、传播祖国传统文化的舆论阵地。当他通过办报积资千万后,却慷慨大度,以济物利群为宗旨,倡言“自我得之,自我散之,以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1]52。据史料显示,自永安堂业务发展后,便致力于救国救灾振兴文化等慈善事业。他捐献财物不计其数,先后捐出巨资兴办学校、医院、体育馆、公路、码头、赈济灾民和垦荒等;还对东南亚等侨居地和华侨社会的公益事业长期捐资,耗资共计三千多万元。仅1935年他即宣布在全国各地兴建一千所小学(其中福建一百所),捐献款项近四百万元。因此,国民政府颁给他“仁心义举”、“益在民生”等匾额和金质勋章。英皇也特赐他大英帝国文官勋爵(O·B·E)。而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对祖国抗日的巨大贡献,仅为抗日贡献的钱财,英国学者说“是一个天文数字”[3]33。《新华日报》还发表专文赞扬他“二十年来,慷慨输将,或办公益、或作善举、或助建设、或资抗战达千余万元之巨……”新中国成立后,他三次致函中南军政委员会,表示拥护人民政府,1950年通知广州永安堂认购中国人民胜利折实公债2亿元(旧人民币),1951年又特派胡梦州回国购买公债3亿元(旧人民币),可见大慈善家精忠报国的赤子之心。
为全面了解胡文虎创办星系报刊,现将其创办的星系所有报刊(1921—1954),编目简表如下,以便查阅。
报名仰光日报时间1921创办地仰光缅甸晨报星报星洲日报1923 1927 1929仰光新加坡新加坡星洲日报周年纪念刊星华日报1930 1931新加坡汕头简介1921年,在仰光集股合办《仰光日报》,由他与老报人陈允洛、许魔力等人创办,傅无闷任编辑。这是第一张在缅的华文报纸,也便开始他的办报活动[5]29。但这份报纸主要是在中国“五四运动”影响下创办的,是一份鼓吹无政府主义的报纸。1923年11月5日,在仰光创办了《缅甸晨报》。第一任总编辑为鲍慧僧,副总编辑为刘韵仙。这张报纸出版不久,即因主笔回国,一时未有适当继任人选而停刊。《星报》于1927年6月25日创刊,是胡文虎与广东侨商邓荔生在春源印刷所合办的一份以刊登永安堂广告为主的不定期小报,由邓荔生任总经理,朱宝筠为主笔,此乃星系报的第一家报纸。1929年1月15日,《星洲日报》在新加坡创刊,1975年7月1日改组为公共公司,1983年4月15日停刊。创办之初聘朱宝筠为总主笔,编辑有周逸农等人,同年,朱宝筠、周逸农先后请辞,1929年10月起聘傅无闷为编辑主任,自此傅包揽了《星洲日报》的编务与撰述,工作长达八年之久,执华文报业的牛耳。1932年《星洲日报》改为清晨出版,晚间6时另出晚版。是年与翌年又相继出版了《新广东专号》、《新福建专号》。1938年12月至1942年12月,郁达夫在流亡南洋期间,曾为星系报主编副刊《星洲日报早版·晨星》、《星洲日报晚版·繁星》、《星洲日报星期刊·文艺》、《星洲日报星期刊·教育》、《星槟日报星期刊·文艺》等五个副刊,期间他勤于笔耕,乐于扶掖后进,所发表的475篇文章,绝大部分登载星系报上,使该报副刊散发出浓厚的文艺气息。由《星洲日报》社出版的专刊,傅无闷主编。该刊不仅是傅无闷对《星洲日报》的贡献,而且是新马华文报界的创举,反响极大。该刊内容均为专题论著,达60万言的纪念特刊,其资料弥足珍贵[6]1。1931年7月1日,创办汕头《星华日报》,其中有进步编辑张壮飞、黄绿萍、江练湘、林仙娇、张问强等人,进步作者有李菊生、吴南生、饶彰凤、蒲风、王亚夫、杜埃、杜桐等人。此报曾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激烈斗争,被誉为“华南最优秀的报纸”,于1950年停刊。
★本表主要根据:寄丹《报业豪门——胡文虎、胡仙传》[1],蒋国华《胡文虎的报业与报人精神》[3],吴庆棠《新加坡华文报业与中国》[4],崔贵强《新加坡华文报刊与报人》[5],胡知非原辑、陈丹心增补《胡文虎大事记》[7]等书刊资料综合整理而成,如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望予以补充指正。
[1]寄丹.报业豪门——胡文虎、胡仙传[M].广州出版社,1995.
[2]张问强.胡文虎为何热衷于办报[J].龙岩师专学报,1985(01).
[3]蒋国华:胡文虎的报业与报人精神[J].龙岩师专学报,1988(09).
[4]吴庆棠.新加坡华文报业与中国[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5]崔贵强.新加坡华文报刊与报人[M].新加坡海天文化,1993.
[6]南洋商报启示[N].新国民日报,1923-11-01.
[7]胡知非,陈丹心.胡文虎大事记[J].龙岩师专学报,1987(01).
G133.89
A
2016-12-06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8.29
蒋冬英,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数字图书馆与区域文献研究;朱维乔,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数字图书馆与知识服务;阙本旭,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区域文化及报刊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