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财务分析框架的比较分析
2017-04-27吴伟
吴伟
摘 要:文章重新界定了财务分析的概念,并从内容的科学性、指标的严密性、结果的实用性、分析工具的可操作性等方面对传统财务分析框架和哈佛分析框架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财务分析;杜邦分析法;哈佛分析框架
1 财务分析的概念
财务分析,简而言之,就是用特定的方法、工具和计算指标对财务活动进行分析。财务活动的直接反映就是财务数据资料。财务数据资料,狭义上指财务报表,广义上指财务报告。因此,“财务分析”又被称为“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分析”,有的学者要求严格区分这几个说法的含义[1],认为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与对财务报告的分析是不同的,严格地说,确实不同。但是从学术发展和工具的实践应用角度看,这些区分并没有多大的价值。因为,这些说法都没有脱离对财务活动的反映与分析,而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只不过是财务活动的不同反映形式而已。在财务概念的形成时期,财务数据资料主要就是财务报表,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财务报告,于是财务分析就从财务报表的分析演变成财务报告的分析。可以预期,反映财务活动的数据资料或形式会继续发展变化,财务分析的所指也会随之变化。因此,财务分析概念的理解应该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进行,但同时,保持着其本质含义,就是对财务活动的分析。
2 传统的财务分析框架的不足与改进
2.1 传统的财务分析框架
财务分析的意识早就有了,但财务分析框架的形成却不容易。公认成熟的财务分析框架可简称为“四能力加一综合”,“四能力”指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它们对应着四大类财务分析指标。“一综合”指综合性分析法,典型代表是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前者被用得尤其广泛。该框架用到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因为该框架及其所包含的分析方法与指标的客观性,只要拿到完整的财务报告等数据资料,就可以立刻进行该企业多个方面的分析。所以,传统的财务分析框架的最大优点是操作性强,简单易学,只需相关的财务数据即可展开分析。
2.2 传统财务分析框架的不足
(1)适用前提难以满足。传统财务分析框架需要计算较多的财务指标,而计算这些指标需要有完整真实的财务数据作基础。在实践操作中,这个要求很难满足。首先,由于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力等因素或者避税等动机的影响,财务数据的完整与真实难以得到保证。其次,不同的企业,因为规模、存货管理方法等众多差异因素的客观存在,使财务分析所得财务指标的可信性与可比性都受到影响[2]。
(2)分析内容的不足。传统的财务分析在内容上,忽略了现金流量信息和财务预测方面的内容,应该把现金流分析和在战略财务视角下的财务预测内容纳入财务分析中[3]。此外,对价值链的分析也不重视。加入价值链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并整合价值链中的各重要环节,理解所有与企业有关联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对企业非财务方面信息的关注。另外,杜邦分析体系中还没有反映出企业无形资产和风险管理等因素。
(3)分析方法的不足。传统的财务分析框架中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这些方法也存在不足,以因素分析法为例,在计算各个影响因素如何影响某个经济指标时,各个因素的变化顺序具有随意性,驱动因素偏效应的大小就会不同。
(4)分析指标的不足。对非财务问题没有相关指标来反映。企业是一个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生产组织,因此企业的管理包括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本市场管理等。财务分析重在对财务管理方面发挥职能,可能会偏离企业本来的目标与宗旨,因此,应该将财务分析纳入企业运行分析中,即财务分析应该反映非财务方面的事项,才会更有意义。
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缺乏逻辑性。财务分析比率指标构建中,应该重视分子和分母之间的逻辑关系。但是,这个问题很少被重视,实际操作中,仅仅对照教科书中的情况比率进行分析,而没有结合所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来选用或修正适宜的财务指标,致使某些分析结果无法反映该企业的实际情况。传统财务分析指标的另一个问题是重“量”而轻“质”。比如资产周转率的分析时,忽视了资产的质量。财务分析中定量分析较多,定性分析较少[2]。另外,杜邦体系指标的匹配性方面考虑不足。比如,在总资产报酬率分析中的“净利润”与“总资产”不匹配。净利润归属于股东,而总资产同时来源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应该由全部的资金提供者享有,于是这就造成了“净利润”和“总资产”之间不匹配的问题,这不是反映实际总资产报酬率的好指标。
(5)分析深度不够。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重于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重于财务技术的应用与展示,忽视了财务分析的人文社會层面,可以考虑借鉴历史学的成果,从大历史观角度,从更加广阔的视野来进行财务分析。在重视财务分析技术层面的同时,也需要解读财务数据背后演化的规律,从而更好地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走向。
(6)财务管理目标方面的缺陷。传统流行的杜邦财务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是权益净利润率。众所周知,权益净利润率有多方面的不足:没有充分反映货币时间价值;没有反映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水平高低;可能带来公司经营管理者的短期化决策倾向。更好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良好资本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同于股东财富最大化。很显然,杜邦分析体系不完全符合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设定。
3 哈佛财务分析框架
因为传统分析框架的不足,学者们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和改进。这些改进之中,最出名的是哈佛财务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克雷沙·帕利普教授。这个财务分析框架比传统财务分析框架更完善、也更具实际应用价值。该框架对应的完整的财务分析过程有四个步骤:企业的经营策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发展前景分析。
经营策略分析是哈佛分析框架有别于传统分析框架的重要标志。它通过对行业分析与企业竞争策略分析来综合预测企业的整体业绩。策略分析还有助于探寻企业利润动因、把握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从而在整体上定性评估企业的潜在盈利能力。会计分析是为了评估企业会计信息能准确充分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程度。会计分析是为了评估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是否恰当,从而尽最大可能消除会计信息扭曲。这是为顺利进行财务分析做准备。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数据为基础,评价企业的历史业绩和现状,并预测其可持续性。两个最重要的技巧是以充分真实的财务数据为依托和重视分析的系统性与有效性。在财务分析环节中最关注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最常用的分析工具是比率分析与现金流量分析。发展前景分析是哈佛财务分析框架的最后步骤,更是区别于传统财务分析框架的重要方面。发展前景分析旨在推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态,企业前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本企业的投资信心。财务预测与估价是发展前景分析中最常用技术。
哈佛财务分析框架综合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从战略、会计、财务、发展前景等多个方面对企业的过往财务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同时还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和价值特征进行理性推测。该分析框架可以消除传统分析框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数据“水分”,有助于增强财务分析的真实性,还帮助投资者对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分析的完整性也很好。
参考文献
[1]张海泉.财务分析理论发展和定位研究[J].时代金融,2016(2):109-111.
[2]曹晓丽.财务分析方法与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2014(11):73-75.
[3]刘惠玲.财务分析创新内容与实践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