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机遇 创新发展 推动河南“两牛”产业转型升级
2017-04-27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紧抓机遇 创新发展 推动河南“两牛”产业转型升级
本刊编辑部
肉牛产业态势纷繁复杂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我国肉牛产业基本形成了集育种、繁育、育肥、加工、销售、餐饮等为一体的产业化链条。但是,近年来受牛源紧张、生产成本上涨、进口冻肉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作为肉牛养殖大省的河南自然也难逃肉牛业“变天”的厄运。
2004年以来,我国的肉牛存栏量一直下降,2006年至2012年间,牛群数平均减少了1 400万头,比上一个十年下跌12%,特别是2007年以来,受国家出台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影响,全国肉牛养殖户(场)约有1 586.8万个,比2003年减少了10.8万户(场)。目前,包括河南、山东、安徽及河北四省在内的“中原肉牛带”已名存实亡,能繁母牛存栏量只有20世纪90年代的30%。当前,我国肉牛产业发展态势纷繁复杂,养殖进入高成本时代,生产供求维持“紧平衡”,价格“倒挂”明显,肉牛产业呈现高价格、高成本和低收益的产业特征。同时,由于牛源短缺,产能过剩,肉牛加工企业不能满负荷开工。从2010年开始,由于国内需求急剧增加、肉牛存栏量小,我国每年供需约有240万吨的缺口,加之价格和品质的巨大差距,我国开始从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大量进口牛肉,这对国内肉牛产业造成很大的冲击。
奶业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2014-2015年,我国奶业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暴露出国内奶业发展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即整个行业精细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奶农生产比较盲目,奶源供应地域性和季节性矛盾突出,低价倾销、杀牛倒奶与原奶和奶粉大规模进口同时存在。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导致中国奶业发展一方面面临着“牛奶质量达到历史最优水平,但生鲜乳收购价格低迷、卖奶难、牧场养殖亏损大”这个“喜忧参半”的局面,另一方面则面临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饮奶信心不足;国际品牌强势入侵,市场空间缩紧”这个“内忧外患”的局面。在这个双重挤压面前,要解决原奶生产过剩与消费需求舍近求远转移境外的供给与需求不对称的矛盾,就需要在“供给侧”和“结构性”上进行改革创新和政策调整,通过转型升级来实现中国奶业的长足发展。
紧抓政策机遇
2月8日,全省畜牧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指出,河南省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牵引,带动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等种养业发展,提升壮大现代粮油产业、现代畜牧业、特色农业,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河南省推进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以“四优”“四化”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又以省政府名义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两牛”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对促进肉牛奶牛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2017年,我省将统筹2.5亿元资金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为护航“两牛”发展,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完善了奶牛政策性保险,新增设了肉牛政策性保险。肉牛保险要围绕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和肉牛产业化集群企业开展试点。奶牛保险要扩大范围,力争规模养殖场全部参加保险。政策利好将推动“两牛”发展步入春天。
推进规模养殖
以肉牛、奶牛为代表的优质草畜,是我省“十三五”时期要大力发展的“四优”之一,也是今后一段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据悉,2017年,我省要新增优质奶牛5万头、优质肉牛20万头,强力推进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省财政将安排1.5亿元资金扶持肉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鼓励加工企业自建、联建牛源基地。继续实施好37个县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在浅山丘陵区,特别是贫困区域发展母牛养殖,建立母牛基地。
2016年,我省实施了8个国家级“粮改饲”试点县项目。2017年,省财政将安排资金5 000万元,在20个左右的县启动省级试点,力争试点县全年种植饲料玉米4.33万公顷,完成全株青贮玉米200万吨,示范带动全省优质牧草及饲料作物种植面积13.33万公顷。此外,我省将充分利用国家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扶持政策,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发展紫花苜蓿种植,在玉米优势区和花生集中区,积极培育秸草加工企业,发展商业化饲草生产。
坚持龙头企业带动
“两牛”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化集群带动。集群建设的关键在于龙头,今年我省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重点突出来抓,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积极支持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重点扶强扶壮“十大肉牛”、“十大奶业”等产业化集群的龙头企业,指导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升级产品档次,提高带动能力。
2016年,我省畜牧产业通过项目带动,“两牛”产业发展后劲十足。全省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的畜牧项目299个,累计完成投资193亿元。商丘科迪乳品加工二期工程、平舆花花牛5 000头奶牛养殖项目、鲁山花花牛5 000头奶牛养殖项目、获嘉中荷乳制品加工项目等建成投产,恒都肉牛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君乐宝公司在正阳县的万头奶牛养殖项目、花花牛公司在新蔡县的5 000头奶牛养殖项目、科尔沁公司在卢氏县的万头肉牛养殖项目等重点项目全面开工。
2月8日召开的全省畜牧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驻马店恒都肉牛加工产业园、焦作伊赛肉牛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扶贫优惠政策,引导省内外龙头企业到我省投资兴业。
创新发展模式
奶业产业链长,涉及饲草饲料种植、奶牛养殖、生鲜乳收购以及乳品加工和销售等多个环节,且涉及利益方众多,对于奶业来说,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保证产业链上下游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同时,更要运用现代的科技、发展理念、产业组织和经营方式来改革传统奶业,提升奶业生产效率,提高奶业竞争力。而推动奶业转型升级的供给侧改革则要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寻求差异化供应,不仅要进行产品创新,也要在发展模式进行创新,提供更好、更多元的产品和服务。
扩大低温奶消费是应对进口奶冲击、确保奶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未来奶业发展的方向。在这方面,上蔡牛硕公司是一个创新发展的典型。上蔡牛硕公司通过在学校、社区开办现制现售生鲜乳饮品店,既解决了生鲜乳销售问题,又增加了经济效益,每头奶牛年盈利1万元以上。据悉,2017年,河南省财政将拿出3 000万元对开办现制现售生鲜乳饮品店进行奖补。
以生产、加工、销售和品尝加观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牧场”是一种探索奶业转型升级、发掘奶业附加值的新型发展模式,此种模式的建设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旅游、度假等休闲观光功能;二是注重教育、培训、科普等展示功能;三是注重科技研发功能。荥阳昌明乳业便是“休闲观光牧场”模式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荥阳昌明奶牛科普乐园是河南省一家集有机牧场、科普教育、加工体验、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奶牛科普乐园,占地6.67公顷。以科普形式为切入点,将牧场打造为集以奶牛科普教育为主的科普馆、以奶制品产品加工体验为主的加工体验馆、以生态养殖场、有机蔬菜种植为主的生态循环区和以儿童娱乐为主题的拓展训练区等为一体的科普型休闲牧场。自2016年7月份以来,荥阳昌明奶牛科普乐园已累计接待4万余人,获得了很好的效益。荥阳昌明乳业的成功与他们在发展模式上的创新和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密不可分。
河南省作为新兴奶业大省、传统养牛大省,做大做好“牛”文章,事关产业结构优化,事关农民稳定增收,事关百姓健康福祉。有政策方向做引领,财政资金做支撑,规模养殖为基础,创新发展为动力,相信河南省“两牛”产业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