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教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诠释与弘扬

2017-04-27张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3期
关键词:学子中国画价值观

张勤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摘 要: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化”的进展、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当代高校中国画教育面临着诸多隐忧。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给迷茫的学子以指南与方向。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陈述在中国画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成立读书社诵读经典、成立青年美术家协会、举办专题画展、志愿服务、献爱心等活动,让经典熏陶、主题学习、公益活动与技能学习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德艺双馨,拥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关键词:中国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说:“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美必然地,而且本质上是一种符号;这类包含着艺术和美的‘符号体系,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中给予我们以秩序,使我们看到的是人类灵魂最深沉和最多样化的运动。”近一个世纪以来,从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到徐悲鸿引进西方古典主义与学院艺术,确立写实主义美术教育体系,到“二为”“双百”方针的提出,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艺术作品亦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的加强、“全球化”的进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当代中国画教育,尤其是在高校面临着诸多隐忧:

在当代,青年学子面临着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消极思潮的影响;在道德困境、信仰缺失、人情淡漠、诚信危机面前感到非常迷茫;长期以来,实用主义的思想也让学生重视中国画技能的习得超过对中国民族精神的渴求。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正面临全球化多化文化思潮的冲击与西方强势文化的消解。

在传统文化被教条化为“原始、落后、专制、压抑、贫困”等异类时,我们国家领导英明地、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为中国民族精神的传播与中国经济文化的健康良性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确立了坐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师生座谈会了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这也为高校中国画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一、通过历代优秀中国画作品的赏析与临习,在中国画教育中诠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

国家情怀、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每一位青年学子,都当有一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陈师曾曾著文《中国画是进步的》,指出早在舜的时代,“山川、鸟兽、神怪、人物、华虫、藻火形象居然表现出来,这是一种进步的能力。”而两汉至六朝,更加广征博收,遂名家辈出,唐宋以来更是佳作纷呈。在艺术品鉴方面,“畅神”说、“卧游”说、“六法论”、“书画同源”等等诸多理论组成一个庞大的艺术理论系统。南朝姚最在《续画品序》中说:“立万象用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而唐代张彥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很清楚地论及中国画的功能:“成教化、助人伦。”东汉王延寿在《文考赋画》中云:“图画天地……忠臣孝子,烈士贞女。贤愚成败,靡不载叙。恶以诫世,善以示后。”三国时期曹植撰《画赞序》,论山如妆,冬山如睡”的审美引导,曰“观画者,见三皇五帝,莫不仰戴;见三季暴主,莫不悲惋;见篡臣周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莫不忘食;见忠节死难,莫不抗首;见放臣斥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测目;见令刀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戒者图画也。”艺术紧密结合现实并不断创新的传统在中国画论体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历代优秀美术作品的现实主义传统给学子们以指引与熏习,如《捣练图》、《宫乐图》、《韩熙载夜宴图》、《听琴图》、《清明上河图》、《货郞图》、《文姬归汉图》等无不向人们展示了历史的真实状况。如北宋的风俗画巨制《清明上河图》,全画高25.5厘米,长525厘米,规模十分宏伟,对北宋晚期都城汴梁的繁荣盛况、对市民生活作了详细、复杂、细致的描写,围绕精巧的虹桥,描绘了水陆运输和店铺买卖等活动,在这幅历史长卷中,一方面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艰辛,一方面描绘了剥削者的残酷与奢侈。而《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早春图》、《清明上河图》、《庐山高图》、《富春山居图》等为我们描绘了祖国的壮阔与美丽。苏轼、文同、赵孟頫、石涛、恽寿平、郑燮、任颐、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郭味蕖、李苦禅等历代优秀的花鸟画家给后人留下了或托物言志、或表现现实的花鸟画佳作。学子们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临习、研究,精神上也得到洗礼与荡涤,历代中国画作品跨越时空给同学以教化。通过对这些经典画作学习,让学生们树立爱国之志,愿为有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易英先生说“艺术价值的判断最终以形式的创造为依据,但艺术家对于形式选择探索和创造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问题,而是一种文化现象。”而当代许多专题画展也为青年学子指引了方向,如“庆祝建国65周年的中国画作品展”,如“‘七彩云南中国画作品展”等,在大型展览中常引导以爱国素材,如《晚风》表现了人民对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爱戴之情有,如《总理与人民》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的怀念与哀思,如“纪念何香凝百年作品展”表达了对革命志士兼优秀中国画家的崇敬之情等等。

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与学习,以及专题活动与展览,在中国画教育为学生诠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

二、通过建立读书社、成立青年美术家协会,结合中国画教学,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

牢牢把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习总书记强调,传统文化是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立芝蘭读书社,《孔子家语》:“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清代范玑在《过云庐论画山水》中云:“士夫气磊落大方,名士气英华秀发,山林气静穆渊深,此三者为正格。”苏东坡在《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中称赞文人画家文同:“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中国文人画注重文化底蕴、人格精神的塑造。读书社的成立,每天带领学子诵读《论语》、《诗经》、《老子》、《庄子》、《古文观止》等优秀经典,旨在“以艺载道”,通过长期经典诵读与结合中国画教学相结合,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成万世开太平之大志。如在《诗经》《葛覃》篇咏曰:“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描述了多么美妙的自然美景,这份文学熏陶给学生们以灵性的滋养;其后又咏曰“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则让我们了解一位勤劳的女子兼有的谦恭与尊师之节,通过一唱三叹的经典让青年学子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美好的品德。

另外,融入传统文化于中国画教育,课堂上我们一边练习书画,一边一起听古典音乐,让学子们对自己祖国的优秀文明生起信心,建立起欣赏的习惯,从而立体地了解中国艺术,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爱自己的祖国文化,如古琴《平沙落雁》,曲调悠扬流畅,如群雁盘旋顾盼,翔而后集,惊而复起,时隐时现,正如《天闻阁琴谱》所言:“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尤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学生们在古典音乐的熏陶下,不仅技能进益了,并且也将作品中优秀人格与志向印刻进自己的生命中来。经过读经反省与欣赏古典乐曲等立体熏陶,青年学子们从而渐渐遵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建立起热爱祖国文明,乃至通过中国文明的强大而为世界和平安宁做一份贡献的志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份“知止”让我院学生有了进取的方向与动力。教学之余,绘画系的教师同心协力,以我院为龙头成立了“徐州市青年美术协会”,同时受到了江蘇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国画院、团市委与团校的大力支持。师生一起以锐意进取、乐学互助的精神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青年美术展览,呈现了正能量的作品主题与较为扎实的技法锤炼。如一等奖获奖作品工笔花鸟《憩》,通过对捕猎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描述,以及鸟类无处憩息的叹息,呼吁禁止加大对野生动物滥杀;二等奖作品工笔人物《田园》,描述了一位孤独的女童,孩子独坐在红枫树下,暖暖的色调却无法掩盖内心失落与对亲情的渴望,作品均以叙事的手法表达了画外之言,有一种此地无声胜有声的震憾。三等奖作品之一的写意人物画《潮》则表现了一位街头玩滑板的青年的青春与活力,作品泼墨淋漓,表现了新一代中国画学子的敏锐的观察力与技法表现力。首届青年美术家协会的展览不仅加强了学生学以致用、回馈社会的意识,提升了创作能力、学习热情,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也带动了全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的活动,在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方面起到了领引的作用。

三、结合中国画教学实践,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志者当发奋图强、勇于拼搏、永不停息。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指出仁者就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又言:“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指要待人善良、乐于助人。《论语》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求人们当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德修身。”正如习总书记所的强调,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下功夫。

如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中国画教学中尝试每次课前静坐调息,让学生静思几分钟,,澄明身心,加强脑部伽马波的活动,减少抑郁、嫉妒、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的作用,逐渐建立自信、乐观的自我形象。课前还诵读《朱子家训》,通过家训的学习,抵御懒散、贪玩、追名遂利甚至邪淫风气对大学生的毒害,将来为人师表,亦将带动学生乃至学生家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建立中华民族之复兴而尽绵薄之力。

通过成立读书社诵读经典、家训学习、成立青年美术家协会、举办专题画展、做义工献爱心等活动,传统文化与中国画技能的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在同学心中慢慢苏醒!许多学生考取了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多所高校的研究生,攻读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后在高校或中学任教,成为中坚力量,还有学子前往青海、陕西等偏远地区支教,全体师生更是纷纷捐款助学。另有学子投笔参军,以优良的专业技能丰富军旅生涯。周末、节日、春运的义工服务,假日的公益活动,都有学子的身影,为徐州大地带来无限温馨。地震、海啸、龙卷风当前时,同学们纷纷捐赠作品、捐赠零花钱,募款赈灾。当同学或同学家族遇到灾难,车祸、重病等等不幸面前,同学们又纷纷解囊、转发众筹、安慰鼓励,奉上自己微薄之力……林凤眠说:艺术,是人生一切苦难的调剂者。而在艺术教育中,融入了堂正之气、浩然之气、爱国情怀、护邦之志,以艺弘道,这些青年学子正在努力成长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恩斯特·卡西尔.人论[B].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212

[2]张良驯,周雄,刘胡权.当代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K].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62

[3]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120

[4]俞剑华.中国画论选读[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113

[5]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精读[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5

[6]徐士蘋.精湛的宋代绘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70

[7]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266

[8]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精读[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400

猜你喜欢

学子中国画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中国画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杏林组曲·学子赋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