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背景和思路
2017-04-27王军
(宁夏文联《朔方》编辑部,宁夏银川,750001 )
摘 要: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繁荣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加快群众文化建设无论是对于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進个人全面发展和社区团结,还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群众文化 建设思路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因此各地群众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风格。群众文化的整合应该以县(市)域为单位。群众文化整合的地域范围不能太小,否则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也不能太大,否则除了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之外,还会导致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丢失。
群众文化的整合,应该以县(市)域为单位,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群众文化。主要有两点优势:一是以县市(域)范围为单位整合,有利于加强整合的力度和效率。对群众文化的管理部门而言,从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直到县(市)人民政府都设有专门的工作部门管理和指导群众文化工作,而县(市)级政府所属的文化部门是我国文化管理部门的最低层级。群众文化建设是一个整合的过程,这需要实现多方面的统筹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如果在地市级以上的范围内实现整合,则由于范围太大,不便于整合。如果强行整合,则无异于是强制性的文化同化,以县(市)域为单位进行文化空间、文化内容、民族文化、城乡之间的整合,有利于调动行政和社会资源,保障群众文化建设的效率。
以县(市)域范围为单位整合,有利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盟)、自治县(旗)三级,县级单位也是民族自治地方的最低层级。虽然也存在为数不少的民族乡,但其不属于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群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保护好传统的群众文化,可以说会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起到推动作用。在目前的形式下,要保持群众文化的民族特色,如果以乡、村为单位进行整合,难以实现保护,因为一个村、乡的人口太少,在目前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频繁,群众文化即使在一个村、乡范围内整合,也达不到发展的目的,最终会被稀释在外界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走向消亡。以县(市)域为单位整合,能有特殊的政策保护民族文化,有较大的回旋空间。
着眼“大文化”背景,要适应于县(市)域文化生态环境。群众文化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由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两部分组成。文化生态学认为,人类是一定环境中总生命网的一部分。如果在这个总生命网中引进超有机体的文化因素,那么,在生物层之上就建立起了一个文化层。这两个层次之间交互影响、交互作用,在生态上有一种共存关系。群众文化就是生存和发展于这样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我国有两千多个县(市),各自群众文化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相差较大,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必须针对各县(市)的生态环境、生计方式、社会组织、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现实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对当地群众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真实现状做出深入的分析,达到对群众文化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科学认识。无论是硬件设施的建设还是群众文艺的培训,不能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我们的群众文化建设措施才能符合它在特定阶段的发展规律,才能促进与其他群众文化相关因素的和谐发展,提高群众文化服务的水平,从而繁荣群众文化事业。
着眼于“大文化”背景,要服务于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现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注重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架构能够和谐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提高文化生活水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应该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群众文化建设事业中,融入到群众文化生活中,这是群众文化建设的核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正在向工业、后工业社会转型,同时由于东中西部发展的不平衡,目前呈现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同时存在的状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各地的文化建设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县(市)群众文化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统筹于全国、全省(区、市)的文化建设大局中。但是在当前的社会转型阶段,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必须以具体的文化工作为依托,在当前,可以将群众文化工作与以下“小文化”工作相结合。
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相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提供的文化服务,它的目的是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维护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该体系主要由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图书馆和农家书屋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等组成。就县(市)域群众文化建设而言,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成和完善,一定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重要的是能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培养群众的文化生活习惯,这些都是繁荣群众文化的重要条件。建设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是搞好群众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它们是在基层专门组织、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的文化事业单位,必须在群众文化建设中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它们的建设中,一定要因地制宜,与变化了的群众生活方式相适应,增强吸引力,使主导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大众文化能够相互借鉴,互相整合,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相结合。文化建设包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种业态。两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促进的。群众文化建设本来属于典型的文化事业,但是应该面对市场经济的形势,促进群众文化繁荣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与精英文化的普及相结合。群众文化的群众性决定了它艺术形式的通俗性。而精英文化是专门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在群众文化艺术形态的基础上经过创作形成的较高层次的文化形态。精英文化与群众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群众文化是精英文化的母体和源泉,而精英文化也能影响群众文化的发展。
作者简介:王军,男,宁夏文联《朔方》编辑部工作,群文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