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云南高校禁毒防艾教育文化构建

2017-04-27杨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3期

杨莹

(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云南昆明,650500)

摘 要: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成为东南亚毒品流入境内的重要通道,毒品和艾滋病呈高发态势,禁毒防艾形势十分严峻。遏制毒品和艾滋病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刻不容缓,因此构建禁毒防艾教育文化是应对高校禁毒防艾严峻形势的现实需要。本文以高校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探讨高校文化在禁毒防艾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从预防毒品和增强艾滋病意识、价值观建设和业余生活教育等三方面对禁毒防艾的教育文化构建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云南高校 禁毒防艾 文化构建

毒品和艾滋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它们不仅极大危害到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577423例,报告死亡182882例。现存活HIV感染者336382例,AIDS病人241041例。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经超过 100 万,其中青少年占74%,16岁以下的超过1万人,而且吸毒人员每年都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我国面临的禁毒防艾形势十分严峻,任务艰巨。云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边境线较长,是我国毒品和艾滋病的重灾区。而高校是文化育人的重要场所,其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所以构建高校禁毒防艾教育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禁毒防艾教育文化建构的内容

禁毒防艾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方面,是针对学生身心安全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在进行高校禁毒防艾教育工作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建构高校禁毒防艾教育文化有助于促进高校禁毒防艾教育工作的开展。建构高校禁毒防艾教育文化主要表现在预防毒品和增强学生艾滋病意识、价值观建设和业余生活教育等三方面。

1.增强学生预防毒品和艾滋病的意识

禁毒防艾的关键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教育,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切实做好超前预防工作,让学生学会“识毒、明毒、拒毒”。高校學生之所以成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毒品的了解,而且当代高校的大多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学校的庇护之下,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责任意识相对淡薄。因此高校禁毒防艾教育的文化构建应当认真分析学生本体、学生家庭,以及学校、家庭所处地理位置,看其是否是毒品和艾滋病多发区,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禁毒防艾教育的文化建构首要措施之一就是开展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体而言,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当将禁毒防艾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能够自主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其次,在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最后,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提高禁毒防艾教育的说服性和感染力。

3.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开展各种业余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是高校禁毒防艾教育文化构建的另一重要措施,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从而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渗透禁毒防艾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结合现代化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关于毒品和艾滋病的宣传片、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形成一个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

二、高校禁毒防艾教育的重要意义

目前,禁毒教育培训科研基地在云南师范大学挂牌成立。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与我校合作共建的云南省禁毒教育培训科研基地是我校以“政校合作”模式在全国首创云南纪检监察学院后,又一政校合作的重要成果。我校将整合校内外优质科研资源,综合集成国内外高水平的研究力量,推进国外先进研究成果的本土运用,加强禁毒问题多元视角综合研究和预防吸毒、禁毒社会工作等热点领域的研究,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禁毒教育体系不健全,禁毒教育广度、深度和针对性有待提高,禁毒教育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

此外,云师大还与昆明市戒毒所、云南戴托普戒毒康复中心等戒毒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学生实践基地、研究基地和社会服务基地。而且,我校还将禁毒防艾教育纳入《形势与政策》必修课中,学生也积极配合,完成了禁毒防艾类校园微电影《诱惑》的制作,并荣获省级二等奖。此外,“禁毒教育培训科研基地”对全校师生开放,利用文字、图片、实物及音像资料对全校师生进行禁毒防艾宣传教育,这在禁毒防艾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一项针对全国28所高校大学生的 5600 份问卷调查中,表示没有尝试过“摇头丸”等毒品的高校生占93.8%,表示偶尔使用的占3%,表示经常使用的占2.2%,而且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更有可能接受毒品。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提高预防意识、增强价值观建设和业余生活方面的教育是禁毒防艾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基本实现途径就是构建和谐的高校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形文化无处不在,它可以内化为师生的一种坚强的内在精神力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它能起到规范学生行为方式的作用。

总而言之,站在文化建构的角度来指导高校禁毒防艾教育工作,是高校禁毒防艾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作为一种隐形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预防意识、价值观念以及业余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通过构建高校禁毒防艾教育文化,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完善的人格,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进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以及行为的侵袭,自觉做到禁毒防艾,最终成长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为国家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J]. 2016,2(22):69.

[2]曾豪杰,陆金菊. 试论禁毒防艾文化建设[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4):41-43.

[3]曾燕波. 中国大学生生活方式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08(9):39.

[4]杨杨. 高校禁毒防艾教育的文化构建探析[J]. 卫生软科学,2011(11):7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