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养成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2017-04-27周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3期
关键词:卫生习惯班级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53)

摘 要:在现代社会,因为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已经影响到了班级的管理,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学生的一些问题,并且讨论如何通过养成教育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关键词:养成教育 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信息多渠道、多极化的日夜变化,面对新的形式,人们的思想也被推入一个动态的发展阶段,人们的行为方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非规范性,包括重利轻义、重己轻人等等。学生在心理还处在发展阶段,尤其容易受到负面的影响。加上计划生育的执行,使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保证学生学习,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行为和意识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

本学期开学初,我就发现学生的松懈。他们正在经历本校的第二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如果说刚进校时他们是战战兢兢的,那么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他们已经“渐入佳境”,在某些方面也渐渐有了些须的放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卫生观念和劳动意识淡薄。刚开始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太熟悉,所以凡事都是按照规定来做,但是随着入学时间的增加,学生的一些卫生方面的陋习也暴露了出来。他们把教室当成了自己的家,随处乱扔垃圾。但是家中有家长帮着在收拾,而家长没有跟着进学校继续做“保洁员”,因此出现了比家里更糟的现象--教室里随处是学生丢弃的垃圾,直到中午和放学是值日生打扫完为止。

2.自我约束力不强,纪律方面有所放松,尤其是自修课上。随着第二个学期的到来,学生对班中每个同学已经熟悉,尤其是周围的同学。作为同龄人,共同话题很多,开个话题就很难收住。尤其是在对自觉要求很高的自修课上。

3.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有所降低,在诸如作业等方面出现了比较被动的现象。 与初中相比,中职的学习更加需要的是学生的自觉和主动。但是已经习惯了老师的逼和压的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自主空间多了,便一下子觉得轻松了很多,并且不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于是个别学生把精力转移到了学习以外的东西上,对学习的热情渐渐减少了,甚至出现了迟交作业的现象。

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

1.卫生方面实行制度约束,养成学生自我监督的习惯。制度约束指通过执行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受到锻炼。依据学生活动的时空情况,可相应制订和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班级集体约定、家庭公约和社会行为规范等。本学期开学伊始,我发现教室的卫生环境不如以前整洁干净了,随处有废纸,窗台上有饮料瓶,课桌有时也不太整齐。开始时,我总是不厌其烦的提醒他们,学生虽然在我说过后能立即做出整改,但是两三天过后,又恢复了常态。我发现这么做成效不大,而且很被动。经过一番思考后,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在班机开展一次行为习惯教育。我在一次班会课上总结了近期班里的情况,指出班里在衛生方面的欠缺的地方,并且针对这一缺点,采取以下措施:班级的卫生打扫工作不只是值日生的责任,也是班里每个同学的责任,每个学生都将被分派到一块“责任地”,也就是保洁区——就是他们课桌下以及课桌周围的方寸之地。每个同学都要时常履行自己的责任,即照看好责任地的卫生工作。我还告诉学生,教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随手捡起一张废纸,虽然是举手之劳,但是作用很大。养成这个好习惯,大家会终生受益的,因为这种好习惯更容易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助你一臂之力。为了更好的实施这个措施,我将和卫生班委不定期的抽查,评出“最干净区”及“最邋遢区”,并宣布奖优惩劣的措施:“最干净区”的责任人可以获得在一日常规表中加分的奖励,而“最邋遢区”的责任人则不但要扣分,还要被罚多做值日。同学之间还要互相监督,为创造一个干净而明亮的学习环境而共同努力。

2.纪律方面通过讨论辨析,养成学生互相监督的习惯。许多情况下,由于受种种错误认识的影响或在业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惯性作用下,学生往往还不能认识到自身行为存在的问题,这个思想观念问题没有解决,将大大降低行为规范教育的作用。这时,老师可组织一个辩论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由正反双方辩论和老师正确引导,不良行为就有望矫正和戒除了。讨论辨析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判断、思考和选择合适的、最佳的道德观念或行为。通过开展热爱班级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意识到班级是大家共同的家。班级的纪律和名誉需要大家的维护,大家要互相监督,任何违反纪律和影响班级声誉的事情都要受到大家的抵制。渐渐地,我发现班级自修课的纪律有了好转,大家在自修课上不再有讨论和闲聊,并且慢慢地习惯于安静的上自修。同学们的互相监督不仅使本班的自修课安静下来,并且也有助于整治班级的“不良行为”—打牌。五月的一天中午,有个学生到办公室告诉我中午有同学打牌,我立刻找来相关同学了解情况,及时阻止了他们继续打牌的念头,不仅没收了扑克牌,并且给他们建立好“不良档案”,以此警告。而且还在班里进行了全班性的教育,得到了全班的一致支持,这些同学也表态今后不再打牌,并且决心在期末考试中努力考出好成绩,用以来“将功赎罪”。如果没有同学的监督,那么不能时时刻刻在班级的我也就不可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养成同学们心中有班级,互相监督的观念和习惯还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效的。

3.学习行为方面通过行为训练,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行为训练是为培养学生一定的行为习惯而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行为规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只有“反复抓、抓反复”,克服回生现象,才能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模式。进行行为训练不能单纯地停在机械训练动作的层次上,还要辅之以讲明道理、提出要求、具体指导、动作示范和督促检查,讲究行为训练的系统性。开学后,我发现在一些小方面,少数学生开始松懈,为此,我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制定相关规则和对策。

参考文献:

[1]王体民 张成东.中职学生养成教育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8(06).

[2]王飞加.高职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实践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3).

[3]谢亚男.论养成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4)

作者简介:周晏(1981-),女,江苏无锡,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职称:高校讲师,学历:本科,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卫生习惯班级
班级“四小怪”
上课好习惯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卫生与健康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不称心的新班级
卫生歌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