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提升探析

2017-04-27张海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3期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新课改教学质量

张海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河口小学,云南永胜,674200)

摘 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是奠定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学生好奇心重,喜欢新鲜事物,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对策,以提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思想品德 教学质量

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整合性,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更要完善评价机制,特别是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其中,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核心。面对新课改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就不仅只是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 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思想品德教学教师的职业追求。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创新教学理念与方式,转变落后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至课堂教学中,为思想品德教学质量与效率提供重要保障。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落后的教学理念

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工作人员对此不够重视的问题,仅仅将其作为辅助性的课程。在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学工作者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文化课的教授上,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与升学率为教学目标。由此可见,由于教学人员未能够从思想层面上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所安排的课时也是少之又少,还经常被其他的文化课程所占用。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一直得不到提升。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

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最为紧密,教师的言行举止等都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良好的模仿能力,极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然而,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未能够意识到这点,时常做出有失规范的行为与言语。部分教师的职业素养较差,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与辱骂,表现出教师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缺失,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不利影响。更糟糕的是,学生将会模仿此类的行为,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大大降低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

(三)落后的教学方式

现阶段,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传统以讲述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既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至教学课堂中,给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当改变以往的死记硬背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二、改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方式

(一)转变落后的教學观念

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率先提高对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视,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近些年,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更加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应当适当增加思想品德课课时所占的比重,认识到其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应当始终贯彻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重视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时刻规范自身的行为与语言,发挥出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榜样,为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供重要保障。

(二)开展课堂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教学应当重视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学生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有趣的课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探究中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促进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三)加强师生间的联系

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学生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与爱护,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爱心,与学生成为亲密的朋友。同时,教师应当及时肯定与赞扬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就,认可与赏识学生的闪光点。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关心与爱护每一位学生,体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帮助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上遇到的难题,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先爱上老师,而后热爱上该科目的教学,为思想道德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四)生活实际与学习的联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提出全新要求,逐步地淡化纯理论性知识与概念,更加重视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相互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总结、多积累、多实践等,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教师应当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兼具趣味性、实践性的活动,增强教学课堂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至教学课堂中,促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重视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教学课堂中掌握思想品德教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立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67.

[2]王玉荣,王玉娟,谭子政.探究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89.

[3]李湘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207.

[4]董妍.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79.

猜你喜欢

小学思想品德新课改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