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物概念教学方法
2017-04-27肖艳
肖艳
(阜阳市第六中学,安徽阜阳,236049)
摘 要:生物概念的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用直观的生活实例、实验、游戏等建构概念,用逐个分析关键词的方法准确掌握概念,用练习检查和强化概念的掌握。
关键词:生物 概念 建构 准确 检测 强化
关于生物学科,许多家长和学生都以为“背背记记”就行了。诚然,短时间的高强度记忆对于就近的考试分数的提高有点作用,但是要得高分,要长期考试都得高分以及要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只是记记背背是不够的,必须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必须涉及到概念、原理的真正理解。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反映,生物学概念是对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的本质概括,是生物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学知识的基本要素。
概念类知识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有条理,易记。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就非常重视概念的教学,现行生物新课标的修订也强调“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深刻而准确的掌握概念,是学好其他知识、掌握科学技能和全面提高素质的前提。所以,不论教育怎样改革,我们都不能忽视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概念的教学要重视,但教学方法有不同。下面介绍一种我常用的方法,此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通过生活经历、学科实验、探究活动、游戏、绘画等方式建构概念。
在生活中,人们会因为经历而不自觉的形成一些自己的概念。这些概念是他亲自“建构”的,是从头脑深处萌生并成长起来的,他对它非常熟悉且运用自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过程。若能从生活实例出发,或设计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或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等感性事物开始,让学生回忆生活或参与活动,使学生对现象、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和体验,逐渐形成概念。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概念,而且培养出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科学的价值观和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培养出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事物作出分析解释的能力,培养出其对事件的处理与决定的能力,也有利于养成理论来自于实践的思想,从而提高了科学素养。
如在教授“反射”的概念时,我突然叫到某位同学的名字,他立即站了起来,但是一脸的糊涂。问他为什么站起来,他回答说听到我叫他就站起来了。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的实例。这一课堂插曲本身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此时再讲反射的概念,一是因为学生提高了注意,二是因为学生亲历了实际过程,所以轻松理解并掌握。还可以再让学生就刚才的事实用自己的话给反射下个定义,这个定义可能与科学的定义有一定的出入,没关系,让其将自己下的定义与课本上的定义作比较,找出不同点,分析课本上所给定义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从而更准确的感受定义。再比如,在教授食物链时,让班级学生发布扮演不同级别的动植物,把这些“动物”放到“草原”上,让他们捕到一只(棵)自己喜欢的“食物”,等所有“动物”都捕到“食物”后,让捕食者的左手抓住被捕者的右手,这样依次抓起来便连城了“食物链”。关于绘画法,在画一颗大树,树干内有管道,管道内有水珠娃娃手牵手玩耍,太阳公公从门(气孔)拉着最上面的一位娃娃往上拉,管里的每个娃娃都往上移动,最下面的娃娃会把树根外的娃娃往树根内拉。于是,形象地描述了蒸腾作用。至于实验法、探究活动法,课本多处使用,不再举例。
第二步,逐个分析关键词,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在各类考试中,总有一些“粗心”的同学因为“忘了”这一点或哪一点而失分。其实这一现象本质上还是概念掌握不准确、不牢靠、甚至是不正确造成的。在“第一步”中讲到生活经历有利于概念的形成,但事物常有两面性,由于生活中所形成的概念往往是从直观出发,只注重事物的表面特征,所得到的概念是模糊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样的概念反而有影响了学生对正确科学概念的形成。
科学的概念是从事物的本质特征出发,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抽象性与严密性。即便是刚接触的概念,很多时候也会出现学生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掌握不准确的现象,最后导致做题错误。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抓住概念的要点,找出关键词,逐个分析每一个关键词,再找出每一个要点间的关系。
再以反射的概念教学为例,关键词:生物体、神经系统、刺激、反应。其中“生物体”是指进行反射活动的主体,如某一现象不是反射在生物体上,肯定不是反射;“神经系统”是说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这是反射形成的条件,没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就谈不上反射活动,没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就不存在反射活动;“刺激”是外界给生物体的某一作用,包括力、声音、温度等的变化,或者化学药品的腐蚀等等,这是引起反射活动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刺激,生物体所做的反应就不说反射活动;“反应”是生物体对外在刺激所作出的相应活动,也就是说反射是一种活动。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刺激”刺激了“生物体”,生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该刺激做出相应处理,然后发出信号给生物体,使其做出相应的“反应”。那我们在判断某一现象是不是反射时,就看是否同时具备这四个要点。
第三步,实践检验真理,练习强化概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能否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是判断学生是否深刻而准确的掌握概念的标准。学以致用是教学的重要目的,概念教学的要求之一也是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将所学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之一是做练习,在练习的设计上要照顾到概念的不同关键词。以反射为例:下面这四种现象中哪些是反射活动?为什么?如果是,请说出引起这一反射的刺激是什么。1.机器人接受命令后可以做出相应的反应;2.含羞草被碰触后会合拢叶片;3.打哈欠;4.某同学在看小說,我叫他两声都没有反应。该题把反射的四个关键词全包括了。
针对不同的概念可以设计不同的练习,也可以是实验、探究活动或实践活动,在设计练习时既要考虑到有利于概念的掌握,又要考虑到学生素质的提高。比如,关于反射的概念可以布置一个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训练某一小动物形成一种条件反射。
在教学中,通过以上三步骤,从概念的形成、精准到检测与强化,一般学生都能准确而牢固的掌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