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认知基础引导探索创新
2017-04-27周俊辉
周俊辉
(永平县杉阳镇中心完小,云南大理,672607)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信息技术的教育逐步重视起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教育课程,也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如何将有效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发挥,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高效性,成为小学信息技术的重点问题。本文就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小学信息 技术教学 有效性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知识课程与实践操作的集合及和能力不够强,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表现为上机操作能力较差,缺乏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探索和操作能力,对教师教授的知识学习较按部就班,缺乏灵活性等。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降低了学习效率。所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的根本问题,以学生为主,进行引导创新,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作为实践与知识有效结合的信息技术能力。
一、提高认知基础,重视实践能力学习
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基础,才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和考究。那么,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来讲,知识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还是比较高的,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更为抽象化。所以,学好小学信息技术的基础就是要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能力,将实践与知识有效转化成技能的模式深入到学生内心。比如,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的三年级第三单元综合活动大地雕塑中,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懂得信息技术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提升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比如,在认识“记事本”一课中,教师利用演示课件对记事本的启动进行讲解,单机任务栏开始-程序-附件-记事本打开窗口。然后指导学生们进行启动操作。让学生利用实际接触和操作全面认识记事本功能,发现记事本功能与纸质记事本功能的本质区别,加深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有效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是加速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有效手段。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引导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兴趣,提高参与积极性,从而最终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比如,信息技术小学三年级第二册第一课家乡美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讲课前,将学生带入热爱家乡,表达情感的情境中。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家乡呢?同学们纷纷回答美丽、风景优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风景如画等等。那么同学们,怎么让这些词语用计算机技术表达出来呢?同学们表示沉默。随后有同学回答道:老师,可以用打字的方式把词语打上去。老师说: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学习怎样在电脑上打字。同学们纷纷跃跃欲试,表示很积极。随后,老师可以用PPT播放课件或者演示的方法,对记事本进行开启,并指导学生打开记事本窗口。提示学生切换中英文输入法,切换成熟悉的全拼半月牙状态。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单字输入,和全拼输入。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得以体现,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三、分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的前提,是掌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需要。利用分组的形式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成绩和实践成绩进行积分评比,加强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能力的动力。例如:在四年级第三册第二单元:应聘英语小老师——演示文稿初步(一),第4课初识PowerPoint2003。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幻灯片学会启动幻灯片,并掌握幻灯片上文字输入和格式设置的方法。其次,理解建立新幻灯片和插入幻灯片的不同命令。教师可以先对学习内容进行演示操作,然后将学生以范围划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十五分钟的操作练习。然后开始让每个小组进行实践操作,制作以“我们的校园”为主题的电子幻灯片。最后,教师通过每个小组的制作成果进行评价,选出最优秀的作品。通过这堂实践课的学习,既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团结互助精神,也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自主积极性。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进一步实现了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转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探索创新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观念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学生的主体性,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引导探索创新为教育的关键。在教学课堂中利用实践经验和创新观念创建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实践操作,懂得实践操作和基础知识相结合是学好信息技术的关键。例如,在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真我风采——PPT炫舞一课中,主要是进行艺术字的动画效果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学生学会基本操作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创新,实现个性化操作。对学生制作的每个幻灯片特点进行合理点评,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亮点。教师通过设置与生活相关的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在问题解决中学习,鼓励学生敢于操作、敢于探索的精神。只有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改变说明书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让学生敢于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对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升。在改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语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作为踏入互联网科技进程的基础门槛,学好很重要。根据本文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分析,可见,我们要从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和学生本身出发,加强学生个人素養,提升学习兴趣,敢于探索创新。在教师新教学观念的引导下有效地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改善对信息技术的全面认知,将学好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成长发展的必备能力。结合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特征合理规划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斌. 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性[J]. 学周刊,2012,32:107.
[2]杨建伟.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64-68.
[3]吴小源. 浅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中小学电教(下),2012,10:56-57.
[4]何海江.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4,0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