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地理课堂的有效导课

2017-04-27孙红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3期
关键词:内容课堂教学课堂

孙红英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中学,陕西咸阳,712000)

摘 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节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节课的导入。地理课堂的导入方式多样,但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设计合理有效的导入才能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理课堂 有效导课

导课的作用犹乐曲之引子、诗作之肇端。新课标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指挥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这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而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启学习新知识的形式,教师根据学情,运用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导入新课,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具体,用最短的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引起学生对本节新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实现新旧知识的过渡、衔接。然而一些教师认为课堂导入环节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导课会影响课程进度,往往忽视了导课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那么,在地理课堂上如何设计导课,才能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产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就自身教学的切身体会浅谈以下几种导课方式:

一、悬念导入

根据新课的内容准备相应材料,设计成有趣且学生在课前难以解答的问题作为悬念,创造悬念鼓励学生思考,使课堂气氛紧张而活跃。如:在讲必修一地理《热力环流》时,我设计了“诸葛亮火烧葫芦峪”的材料:诸葛亮将司马懿的军队围困葫芦峪进行火攻,正当全军行将覆灭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豪情壮志,使他发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千古悲叹。那么,这场雨是天意还是人为?对此设悬导入“热力环流”,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激发学生了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图片、数据导入

根据授课内容,选取典型的图片及客观数据,让学生震撼的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目标。如在讲《人口增长模式》时,我为学生准备了“印度的铁路运输”、“中国的春运”、漫画“地球母亲的灾难”等图片,让学生直观生动的感受地球人口之多。并在此基础上,展示两组数据:1、地球村人口的增长:每年净增7800万人,每天净增 21.4万人,每小时净增 8904人,每分钟净增 148人,每秒钟净增 2.5人,一节课净增 5920 人。2、世界人口里程碑:1804年 10亿, 1927年 20亿,1960年 30亿, 1974年 40亿, 1987年 50亿,1999年60亿, 2011年 70亿, 预测:2028年 80亿, 2050年 90亿。让学生从数字中感受世界人口增长之快,从而激发学生对世界人口增长原因及特点分析的求知欲,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新闻时事导入

新闻时事,已经成为当下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新闻事件拉近课堂与现实的距离,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所以,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时,我给学生播放了我国和其他国家受气旋影响的天气相关新闻,展示这种天气系统的移动路径,以及给所经地区带来的灾害和损失,同时设疑,这是什么天气?为什么总在相同地区出现呢?这样的新闻视频将学生关注点拉向身边的地区和事件,对整天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具有新鲜感,可以抓住学生的眼球,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的内容上,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更科学的认识和了解世界。

四、多媒体导入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这种以网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师生构建了有效的教与学的扩展平台。它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等特点,能创造出浓烈的学习氛围。如学习必修二地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一节时,我给学生先播放多媒体短片《全球变暖、警醒世人》的影像,让学生用眼和心去感受全球变暖之后带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随着图瓦卢的消逝,迅速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环境问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进而思考:环境问题是怎样产生的?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还有哪些?当人们遭遇环境问题时,该怎么应对?再进入新课内容的讲授,效果便是极好的。

五、故事导入

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喜闻乐见,生动形象,能唤起他们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富有启发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所以用和地理知识有关的历史故事、探险故事、军事故事等为线索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课本知识,开展教学,是非常有效的导课方式。如讲必修一地理《海水的运动》时,可用下面的历史故事来导入,故事一:“1912年4月15日,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骄傲泰坦尼克号, 在距离纽芬兰150公里处误冰撞山而导致沉没。此次沉船位置在41.5°N,大家想一想北半球4月份容易出现冰山吗?撞击”泰坦尼克号“的冰山从何而来?”故事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军在直布罗陀海峡戒备森严,但德军的潜艇还是关闭了发动机,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了严密设防的海峡,袭击英舰,给英军以沉重打击。德军潜艇是怎样通过海峡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并回答,引出《海水的运动》,从学生的反映来看,普遍比较喜欢这一方法。

六、演示导入

地理教材的内容是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学生未经过实践,没有感性认识,学起来会比较抽象。而生动、形象的演示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同时,有利于学生理解原理,增加认知。所以实验演示是极好的导课方式,它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直觀、生动演示课本内容。如在讲必修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时,师生共同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直观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引入新课。在学习必修一地理《外力作用》时,课前让学生观察模拟“流水侵蚀地表”和“风力侵蚀地表”的小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入新课,迅速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学地理导课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之外,还有复习导入、地图导入、练习导入等等方式,然而,教无定法,而且每一种导课方式也不一定孤立使用。在正常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课本内容,课标要求,采用符合学情,能极大限度的在最短时间将学生拉进课堂,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当堂内容的有效导课方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课堂导入环节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必要环节,也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一环节,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后面的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完成。因此,地理教师必须给予课堂导入设计足够的重视,合理设计课堂导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内容课堂教学课堂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主要内容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