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语言特色赏析
2017-04-27卜佳乐
卜佳乐
内容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作者曹雪芹在语言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他以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奠定了《红楼梦》这部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后人对书中的语言艺术进行了长期研究,探究书中的语言特色与文学成就,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林黛玉语言为例,对《红楼梦》的语言特色与文学成就做出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红楼梦》语言特色林黛玉
《红楼梦》的问世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其思想内涵的广泛性与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实现了最高程度的结合,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在语言与思想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的文学巨著。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本身就是语言艺术的载体,主要利用语言进行人物的塑造与刻画,而《红楼梦》又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其主题思想主要通过语言进行表述,作者在语言表述方面也汲取了前人的语言艺术养料,又进行了创新发展,因此语言艺术特色与文学成就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红楼梦》这部小说也到达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小数的顶峰。
林黛玉是作者投入感情最多所创造出来的主人公,其个性鲜明,语言极具个人特色,书中也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进行了多方面描写,语言凝练又富有特色。其语言艺术也成为《红楼梦》这部著作在语言特色与文学成就的代表。
一.林黛玉的话语语言描写
(一)温文尔雅
林黛玉出身贵族世家,在封建正统思想的熏陶下长大,且从小接受了很好的文化教育,具有良好的教养,她的语言表达形式与说话方式具有封建思想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语言具有温文尔雅的特点。家世没落后被送往贾府,她的语言特点体现在在贾府的生活中。例如书中第三回林黛玉去拜见大舅舅的描写,大舅母想要留林黛玉吃饭,林黛玉笑着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凉。”林黛玉说的这段话充分体现出了她语言温文尔雅的特点,首先说话委婉谦恭,在对长辈意见作出否定的同时,对客观事实进行了陈列,等待长辈作出决定。这是我国古代封建正统思想下晚辈对长辈说话的模板,进退有度,语言简洁。
(二)真诚直率
林黛玉家世虽然后来没落,但是她小时候却也过着千金小姐的贵族生活,性情任性、真诚坦率也在情理之中,显示出了她天性浪漫与纯美的一面。林黛玉性情清高,与薛宝钗的八面玲珑形成鲜明的对比。书中第二十九回林黛玉对薛宝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在别的上还有限,唯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林黛玉对探春的说的这番话,充分体现了她对薛宝钗的鄙视,也表现了她心直口快的一面。林黛玉的率直来自于她的清高与不屑,但是并不是对人人都如此,她待人也有真诚和善的一面。例如书中对香菱想要跟林黛玉学作诗的描写,林黛玉的回答言辞真切,态度真诚平和。
(三)多心挑剔
林黛玉的前后经历造成了她自卑而又具有极强自尊心的性格特征,林黛玉孤身一人寄居在贾府,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偏偏她感情细腻,心思敏感,这也是造成她敏感多疑的因素所在。林黛玉的自尊心很强,对人有很强的防备心,害怕被人轻视和耻笑。书中有一处是薛姨妈托人给林黛玉送花场景的描述,林黛玉收到花之后问花是送给她一个人的还是所有的姑娘多有,来人回答她所有姑娘都有,林黛玉的反应不是收到花之后的欣喜,而是冷笑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林黛玉之所以这么说是出于对自尊心的维护,而她的这种敏感与猜疑来自于她的自卑。人往往越是缺少什么就越想要得到什么,林黛玉也是如此,她想要得到更多的自尊,而她的敏感与矛盾造成她通过语言的刻薄与挑剔来维护她的自尊,这也是林黛玉的语言极富有典型特色的一个原因。
(四)尖酸刻薄
林黛玉不像薛宝钗和王熙凤那么八面玲珑,她说话有时尖酸刻薄,直戳别人的痛楚,而且不依不饶,常常一语道破事实真相。书中有一处对薛姨妈与贾宝玉等人一起喝酒时的描写,李嬷嬷用贾政吓唬宝玉来劝阻她不要再喝酒,而林黛玉很直接的表达了她对李嬷嬷的厌恶,说“别理那老货,咱们直管乐咱们的。”林黛玉这里的话语是非常尖酸刻薄的,给李嬷嬷丝毫不留情面,而且话语中还带有挑拨性,使李嬷嬷置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李嬷嬷只的打圆场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宝钗也说“恨也不是,喜欢也不是。”黛玉的语言的直接与尖刻,也是她真性情的流露,有语说“出乎心,发乎情”,这是岁林黛玉性情直爽,语言尖刻的具体表述。
(五)含讽带讥
林黛玉在爱情方面是一个专一的女子,她心理自始至终只有贾寶玉一个人,但是贾宝玉却是个多情的人。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萌芽时,贾宝玉还经常处于遗忘林妹妹的状态,后来由于薛宝钗的到来,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林黛玉常常使用含讽带讥的语言挖苦贾宝玉。例如书中一个场景是写贾宝玉听薛宝钗的议论而不喝冷酒,林黛玉借别人而对贾宝玉进行了奚落,虽然充满嘲讽之意,但是说的非常委婉巧妙,灵巧简洁。
二.林黛玉的诗词语言描写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很大一部分都体现在书中的诗词方面,这也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书中所涉及的诗词大多是通过人物语言表述出来的,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传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与内心世界。
书中的诗词具有典型的人物个人色彩,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披露,转述的是人物的深刻感受,使读者在品读时好像在倾听人物的内心独自,大概就是叶燮所说的“诗是心声”。林黛玉自小饱读诗书,满腹才华,她与所有的诗人一样对生活与世界有着特殊的敏感,而林黛玉的这种敏感又夹杂着她本来的敏感与细腻。她对事物总是有着别人不为所动的敏感,常常为眼前的事物而感怀伤悲。在贾府这个封建专制家庭下,林黛玉活的小心翼翼,没有人能够理解她,她也无法向别人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怀,她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全都融人到了自己的诗词中。林黛玉的思想与当时的其他人相比是比较先进的,表现在她对仕途的看法,这一点和贾宝玉也是相通的,所以贾宝玉更偏爱她。细细品读林黛玉的诗词能够发现多为伤感之作,这与她的生活相符合。诗词成为了林黛玉最好的精神伴侣,而诗词中的诗情画意又使林黛玉的人物性格更加饱满,是深闺少女的幽怨与情思。林黛玉的诗词感情正应了《乐记》所说的“情动于中,故形与声”。
整本书中最能表现林黛玉感情性格的当属第二十七回中林黛玉对《葬花辞》的吟诵,这是林黛玉自伤、伤春的情感独自。林黛玉以花自比,用“花谢花飞”表达“红颜易老”,语言细腻生动,感情丰富,营造了深远的意境,是情与物的完美结合。“花謝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整首诗词最著名的一句,林黛玉以花自喻,既是对百花凋零的同情与伤感,也是对自己身世的伤感与悲伤。其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句表达的是林黛玉对所处境遇的揭露,她将封建礼教比作为“风刀霜剑”,是她对罪恶的封建社会的控诉与反抗。“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传达出了林黛玉对生活与理想的追求。同时,这首词还表现出了林黛玉坚韧、清高、执着、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
书中第三十四回林黛玉所作的《题帕诗》是林黛玉的直接倾诉,使林黛玉叛逆的性格得到了深化,渲染了她与贾宝玉之间真挚爱情的悲剧氛围。林黛玉诗词进一步表现她的悲哀是在第七十回所作的两首诗词,诗词笔调哀婉沉痛,字字珠玑,却读出了林黛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然后哀伤悲痛的诗情意境却也是林黛玉生命的陨落预示。
林黛玉的《桃花行》和《柳絮词》在思想与感情上想通的,《桃花行》中,林黛玉由胭脂联想到眼泪,使用悲伤的感情基调融入了色彩美,谱奏出了一首哀婉的长歌。林黛玉的性情与心理格调渗透在全诗词中,使得贾宝玉能够一眼看出是林妹妹所作。而《柳絮词》是林黛玉是对自己孤立无援处境的诉述,她渐渐明白自己命运的所在,也明白自己的结局如何,就像柳絮那样漂泊无依。“谁舍谁收”是林黛玉对自己积郁的不满与愁怨的宣泄,也是对封建家族与社会的反抗。??悲剧色彩是林黛玉诗词的主要情感基调,她的诗词始终都是“悲音哀掉”的贯穿。林黛玉诗词的总体风格是灵动与自然相近、哀婉又不失清新、纤柔而又雅丽,情景交融,款款而来,而林黛玉诗词的一大特色就是她以花自喻。林黛玉诗词风格的形成与她的身世遭遇有直接关系,而她的诗词又是自身感情的真实写照,反映出的是她的性情与心境、个性与才情。
《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的诗词主要表现了她的性格,是作者用以刻画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也是作者在继承古典小说语言与人物表达方式基础上的创新。体现出了曹雪芹在人物塑造上的精神技艺,显示出了《红楼梦》这部作品在语言艺术方面的突破与创新。??林黛玉的语言是作者从实际出发与林黛玉性格的复杂与独特相结合的产物,使林黛玉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与适应性。书中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个性化与多样化语言的统一。
三,总结
林黛玉的语言是全书语言系统的一部分,具有简洁凝练、自然、真实、朴素而又生动的特点,却也是《红楼梦》整体语言风格的浓缩。《红楼梦》堪称世界文学史上在文学语言上将朴素、简洁与真实之美表现的最淋漓尽致的一部作品,奠定了这部作品所取得的文学成就。《红楼梦》这部长篇著作了囊括了社会各色人员使用的不同语言,是中国18世纪社会语言的总会,堪称一部社会语言百科全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文学语言的顶峰,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