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2017-04-27王燕
王燕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81-01
阅读能力是高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一方面它是获取信息,知识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阅读理解题也是高考题中分数占的比重最大的一道题。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有助于學生开阔视野、欣赏鉴析英语文学艺术作品;另一方面掌握了阅读策略仅从应试的角度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从而在英语测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因此,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
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1)从高一开始,我就狠抓词汇,争取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掌握一些高频率词和短语。选择一些难度较小的,篇幅较短的文章来让学生读,以降低阅读的难度,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借助该文章巩固学过的词汇,让他们在语境中加深对该词的理解与记忆。对于习题中出现的较长的,生词较多的文章我先给学生提供一部分关键词。然后再让他们自己阅读查词,并让他们翻译关键句,主题句,优美句子,使他们在情境中感知词,记忆词汇。
(2)在课文的学习中,我先抓词汇。通过反复考察,课前巩固,早自习朗读等手段使学生牢固掌握课文中即将出现的重点词汇,突破词汇障碍,减少理解困难。之后,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贯穿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如浏览,快读,细读,跟读,猜词,找主题句等方法。在高一的课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快读能力,找主题句的能力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还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效的做法。学生常有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这就牵涉到对文章框架结构的整体理解。
(3)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首先,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的。首句很关键是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接着每一段的第一句也很重要,然后进行陈述或论述,逐步展开,给予例证,最后把该段内容用一句话来小结,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
(4)高中英语大纲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单纯通过教科书的课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因此,笔者认为泛读既是阅读材料的问题,也是阅读方法的问题。书中文章多选自英美出版的英语读物,题材较为广泛。如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
(5)到了高二,学生的词汇量逐步扩大,理解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了。可以在教学中贯穿一些较难的阅读技巧。如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给文章选择一个最好的题目,深层次的推理判断题等。同时,阅读的材料也适当加长篇幅,生词量也逐步增加。 高二时,笔者要求学生每人买一本英文小说简写本(英汉对照)。利用寒暑假、周末等时间与同学交换的办法,每人读1~2本简写本读物,然后写出读后感或故事梗概,字数不限,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充分发挥,待开学时上交作业让教师检查。教师在课堂上讲评学生们的作文或故事梗概。结果,同学们阅读了很多英文小说。
(6)到高三时,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训练。我给学生有针对性的下载了一些阅读材料。比如某一天,我要讲主旨大意题,我发给学生四到五篇材料,这些材料都是议论文或说明文,他们的主旨大意分别分布在文章的开始,中间和结尾。我先给学生讲解做这种题的技巧,然后提供材料让他们集中训练。等把阅读的几个题型全部讲完,我在让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之后再贯穿前面讲的阅读技巧。边讲边练。
(7)最后到了高三下半年逐步增加阅读的量,由一天一篇,到俩篇三篇,到四篇。同时结合同学们所读的英语小说,动员同学们自己去搜集相关的影像资料,集中大家的智慧去选择出大部分同学感兴趣的电影。在学生们熟悉所阅读过的内容的情况下, 共同欣赏一部英文经典电影,共同评价故事中的任务或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理解。利用晚自习夜自习时间组织同学们适当收看央视九套的英语新闻或收听有关的英语新闻节目,关注时事,扩展学生的视野,特别是热点新闻。同学们在熟悉新闻内容的背景下去收看或收听英语节目,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的内容。收看之后,笔者有时会组织同学们相互用英语适当交流,尽可能运用新闻中所出现的一些单词、短语和术语。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们明白在收看节目的时候要带着一定任务,集中注意力,认真对待。
(8)精读课的讲法必须要分清主次,每次重点解决一些主要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样样都抓。那种不分主次,不分先后,碰到什么就讲什么,甚至随意发挥、希望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的作法,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连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能解决好。比如生词的教学,有些人就喜欢搞词汇开花。每碰到一个生词,除了介绍各条词义外,还要引出一些没有学过的同义词、反义词,介绍各条固定搭配、习惯用法,还要给出例句、进行词义辨析,大搞词典搬家。现在高中每课的平均生词量为40个左右,约占课文总词汇量的10%。学生要记忆这些生词已感困难,如果教师再随意发挥,难度就更大了。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会造成喧宾夺主,影响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因此 ,在课文教学中,对于生词,我们只要求学生会读、会写,能掌握在本课中所表示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其他用法随着以后出现了再讲。这样,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基本的东西也抓到了,也就达到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