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2017-04-27舒雪梅
舒雪梅
小学语文学习知识内容繁杂,主要包括生字词学习、诗词学习、现代文阅读学习、写作学习等,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每一部分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通过这种方式换取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但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体潜力等个性化发展,不利于贯彻素质教育理念。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减负增效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旨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与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益,将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实现人本教育。但减负增效已进行数年,由于学生升学压力一直在增加,大多方法或策略都没有落到实处,以各种变相的方式反而加重了学生、教师甚至家长的负担,有悖于相关教学理念践行初衷。面对这样的教学背景,需要教师充分运用教学艺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創新,并在长期教学中不断优化、发展,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在减负增效过程中都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反而过分追求怎样减少课堂容量、课后习题数量等内容,其实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倘若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求知、在课后积极探索,学习对个体而言变为一种乐趣而非压力,而学生在求知欲的推动下,能够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长足发展,实现“增效”目的。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知欲。一方面,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展现其中人文内涵、发掘语文学习中的乐趣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趣味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爱上语文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在课后花大量时间去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课堂教学设置结构不合理,教学效率不理想。由于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难以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往往后半节课教学效率直线下降,没有将课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因此,要实现减负增效,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尽可能发挥课堂教学作业,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首先,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放到上半节课堂中,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完成主要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提高课堂导入教学环节质量,在课堂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在内容讲授环节中,要适当穿插互动环节、游戏环节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课堂的可参与性。最后,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开放化,将广阔的课堂学习、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如采用小组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原本在课后理解的知识内容放到课堂中来,集众人之力集中解决,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先让学生在课前观察一次火烧云,在课堂导入阶段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序发言,讲一讲自己所看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最后再进入课文学习。通过这种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拉近语文课文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让课前预习变为心情放松、观察生活的过程,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此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本篇课文学习中来。
三、因材施教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每个学生都有两种水平,其一是既有的水平,其二是通过外界的帮助与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到的水平,其中间隔即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学生潜力。受成长环境等因素影响,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都是不同的,在传统教学中一视同仁的做法,优秀生与学困生需要完成同质同量的学习与训练,显然不能体现“减负”与“增效”目标,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因材施教,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实现能力与目标相结合,减轻大部分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采用分层教学法与小组合作教学相结合,按语文综合水平将学生分为甲乙丙三等,丙等的学生初步了解作者信息,背诵全文,能够翻译全文、理解表达情感即可;乙等水平的学生在丙的基础上,要能着眼于全文,找到精彩之处深入赏析;甲等学生在前两者基础之上,要能够对比后文《送元二使安西》进行赏析,初步明确两者体裁、文笔风格、表达情感有何不同等。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攀比、不必纠结于更高层次的内容,减轻大部分学生学习压力,同时实现教学效益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禾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