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移动充电,刚需还是伪需求
2017-04-27林楠陈宇晴
林楠++陈宇晴
核心提示:新能源汽车移动充电肯定有需求存在,但爆发点并没那么大。
2月25日,第38期“光谷·青桐汇”在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举行。
在这场由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创业黑马集团承办、《支点》杂志社协办的“光谷·青桐汇”活动上,武汉依讯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带来的新能源移动汽车补电网项目,以10张投资邀约函的成绩,成为本期“光谷·青桐汇”的“邀约王”。
讲述人 武汉依讯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 丁勤
项目背景
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基于北斗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从事PNT(定位、导航、授时)系统解决方案的军民融合企业,业务范围包括驾驶员培训、车联网平台、自动驾驶等领域。今年预计销售额将达到1.8亿元,净利润3000万元。目前已完成尽职调查,拟在创业板IPO。
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因长期做与车相关的北斗导航解决方案,又关注到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趋势,公司拟切入新能源汽车市场。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2014年销售8万台,2016年猛增到100万台,到2020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500万台,新能源汽车迎来井喷时代。
项目概况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存在充电难、充电桩建设难的瓶颈。公司很早就在研发快速充电技术,后又成功研发了T-BOX/BMS技术。T-BOX是车联网中的智能移动车载终端,BMS是电池管理系统,这两项技术可将车辆位置、电池等相关运行数据传输到监管后台。快速充电技术加上T-BOX/BMS,公司便可委托车辆厂加工,做成移动充电车。
用户需要移动充电车服务时,可通过APP呼叫,我们可就近提供充电服务。当然,根据后台监控数据,系统也会提示用户何时需要充电、何地能提供充电服务。在这项业务基础上,我们还可提供分时储能、充电车与电池销售以及电池回收等服务,这就形成了新能源移动补电网。
市场情况
目前有多家企业涉足新能源固定充电桩市场,但进展都不太顺利。而且,移动充电车与固定充电桩是互补而非竞争关系,加上涉足者少,市场潜力巨大。去年底,工信部发文要求所有新能源汽车必须加装车载终端和电池监测系统。目前,已有部分新能源汽车电池厂家与我们达成了战略协作。
融资需求
融资3000万元,出让5%的股权。资金将全部投入公司,新能源移动补电网项目考虑以控股或全资子公司形式操作。
投资人点评
对投资人来说是个机会
蒋正轩 承胜创投投资总监
这个项目还不错。它是背靠一个准备IPO的公司在孵化,这家公司此前在北斗领域已做得比较成熟,现将一些技术运用到新能源移动补电网上,实际上是在探索另一个盈利方向。
就行业来讲,新能源汽车充电是比较热的市场,也是国家鼓励的发展方向。虽然现在的发展还不太成熟,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所以新能源充电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方向。
对投资人来讲,这也是一个机会,因为这家公司很快就会IPO。
移动充电不是强需求
谢坤 约瑟投资公司投资经理
新能源移动充电肯定有需求存在,但爆发点没那么大。在如今新能源固定充电桩建设网络尚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移动充电需求确实存在。但是,如果未来固定充电桩像加油站一样普遍,需求可能就不存在了。
从日常生活来看,现在用新能源汽车的人,很多都是把车当做上下班的代步工具,下班后在自己家附近充电即可,没必要还专门叫个移动充电车。所以,这只是弱需求,而非强需求。
能不能做好很难说
胡新高 丰厚资本副总裁
尽管公司此前的业务已很成熟,但新能源移动补电网能不能做好很难说。我认为这个项目的估值有点高。
目前该公司采取的办法是将资金投给公司,而孵化新项目又可能会影响主营业务的利润,反倒不利于上市。我建议,不如直接以控股或参股的形式,独立对该项目融资,这样更容易成功。
從应用场景来看,如果新能源汽车需要移动充电,车很可能是在出行状态。但车在行驶途中不可能随便停在马路上,一般是在高速公路服务站、停车场和车库等地方停车。这些地方是移动充电的理想场所,但会涉及到建服务点的问题。这就要和一些固定场所合作分成,一方提供充电场地,一方提供充电服务,这其实和建设固定充电桩一样,并不容易。
特斯拉、比亚迪也想从这个方向着手,但都没有做好。因为,这除了涉及对方的合作意愿,还涉及政府报批、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资质问题。所以,搭建基础设施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是大家都认为新能源充电是个大市场,但都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
如果不通过设立服务点提供固定范围内的服务,那就得像其他O2O服务一样,提供24小时实时实地上门服务。若需要提供服务的车刚好在附近,那还好办;若对方车辆在100公里范围之外,移动充电的成本要远大于服务所得,就不太划算了。(支点杂志2017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