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炉之思

2017-04-27陈思远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古炉小巧屋檐

陈思远

在老家堂屋的一隅,有一只快要倾圮的古炉。

它是用胶泥垛叠的风炉,炉膛内积着厚厚一层炭灰,炉面如陈逸飞笔下的双桥,斑驳而多孔。我每次看到这只粗糙的炉子,总是唏嘘不已。

苏北人家,家家都常备一只古炉,清晨烧水,傍晚烹茶,请客时焖肉,年节时蒸煮。古炉如同勤劳的女工,协助主妇将日子过成一阕温馨的长短句。到了冬日,雪压屋檐,炉上烫热了黄酒,问一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正是围炉夜话的好时候。

我明了古炉在烟火人家寻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可今日今时,我们却迷路了。

余秋雨说道:“我在人类精神的残枝败叶中看到了人类文明的深秋。”步入文明深秋的人们,却在文明深秋的十字路口迷了路,充斥城市的古旧建筑逐渐消失,千万人共同追赶一种潮流,失去了古老韵味的文明,一切都不復精彩。

冯骥才曾言:“当中国六百多座城市变成一种样子,我仿佛看到了文明的悲剧。”诚哉斯言!从前啊,若向北京人问北京,他一定会用一口由冰糖葫芦和大碗茶、什刹海的蜻蜓和六必居的酱菜陶冶的纯正京腔,告诉你何处是万寿山,何处是雍和宫。可如今,我们已失去了用一口井、一棵老树甚至一个独特的屋檐来定位自己的能力。

今日今时,每当我看到货架上的各种炉子,总忍不住伸手抚摸,精致的火锅炉、小巧的电磁炉、专为煲汤而设计的小巧煤炉……每一件都没有了一个独特的故事,它们都有自己明确的方向。

由是观之,寻找自己才是行者手中的指南针,徒然地寻觅引路人或迷路者,很难走出人生这座扑朔迷离的迷宫。

望着这只古旧的炉子,我心潮起伏。古炉已俨然成了寻找自己的象征,既然它在烟火人家找到了自己的定位,那么,我也将拨开重重迷雾,在人生之路上寻找自己。从此,我的生命便有了过尽千帆后的坦然和江上数峰青的自在。

(编辑:于智博)

评点:赵金平

这是一篇有烟火味而无道学气的议论性散文,其特色在于“大俗大雅”。作者从苏北人家的一只古炉中领悟出了“寻找自己”之理,并由此生发出对人生乃至人类文明的深邃思辨。文中这只古炉在烟火人家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可谓得其所,尽其用。以一只古炉的前世今生把“寻找自己”之理演绎得明晰通透。作者选用“古炉”展开议论,不随俗流,取材切近,意旨深远。

猜你喜欢

古炉小巧屋檐
屋檐
屋檐
谁是小巧手
我与贾平凹的《古炉》
我有一双小巧手
极致小巧的无反搭档 老蛙9mm f/2.8 Zero-D
小巧手动起来
屋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