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绿化:城市建筑的肌肤

2017-04-27王煜

新民周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立体绿化上海

王煜

立体绿化,就是选用各类适宜的植物,使绿色植被覆盖地面以上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的表面,利用植物向空间发展的绿化方式。它就像建筑的一层“肌肤”。如今,上海已有多种多样的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墙面绿化、桥柱绿化、高架沿口绿化、棚架绿化……

地面上的平面绿化,人们都很熟悉了,但你知道立体绿化吗?其实,在上海,高架编织“立体绿网”、屋顶花园、立面绿化,这些都是立体绿化的体现。上海这座特大城市已经不再是“水泥森林”,而正在走向真正的“绿色森林”。立体绿化概念和实践的深入发展,将让上海与国际花园城市的接轨更进一步。

神奇的立体“绿衣”

从上海地铁10号线江湾体育场站1号口走出来,转身抬头望去,通常都会对身后这栋建筑印象深刻:

长宁区工人文化宫集檐口绿化、墙面垂直绿化以及屋顶绿化为一体的复合型“空中花园”。

它的外立面披着绿色植物组成的“外衣”,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矩形图案随意地拼接、组合在一起;到了晚上,时尚简约的夜景灯光系统,与五角场周边的霓虹灯光和谐地融为一体。光从外表看去,就如同它所处的创智天地中许多创业空间一样,具备现代感和艺术性。 很少人会想到,这栋建筑其实是江湾体育场站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地上一层为公交车集散站点,地上二层、三层以及地下部分均为停放中、小型车辆的公共停车库,地上四层为办公区域。这是立体绿化神奇效果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2015年,五角场综合交通示范区建设启动,为践行交通运输部打造“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发展要求,上海市和杨浦区两级绿化市容部门联手,对10号线江湾体育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进行综合改造。交通枢纽的原建筑外立面设计呆板、颜色灰冷,与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现在的这套“绿色外衣”方案,充分考虑到汽车尾气排放的因素,改造面积约为2646.22平方米。绿墙种植面积为1508.75平方米,是上海最大的建筑单体墙面贴植绿化工程。

外墙绿化引进的是原产新西兰的千叶草,这种植物只要给一点阳光和水分,就能展现其清新靓丽,并且在零下10度的低温中也能顽强生存。在夏日炎炎的高温天气,密布的植物将有助于降低建筑内部的温度,吸收汽车尾气,提高空气湿度,改善建筑周边微环境的空气质量,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

建筑物的“肌肤”

当然,立体绿化并不只有这一种形式。上述立体绿化工程的承建方,上海上房园林植物研究所所长黄建荣告诉《新民周刊》记者:立体绿化是选用各类适宜的植物,使绿色植被覆盖地面以上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空間结构的表面,利用植物向空间发展的绿化方式。上海目前的立体绿化类型包括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含墙面绿化、桥柱绿化)、沿口绿化(含高架、天桥的沿口绿化,建筑的窗台、阳台绿化)、棚架绿化等。

在他看来,立体绿化较之平面绿化的优点是:整体绿量多,生态效果好,保护建筑,节约能源。“在绿化业内,立体绿化有建筑物的‘肌肤之称,人体的肌肤是人身上最大器官,能挡住外来侵入,保水、保暖,其实也正是立体绿化的功能。”

例如,立体绿化具有调节建筑温度、节能省电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最简单的草坪式屋顶绿化,就能在夏季使室内温度降低2-3度。按照上海每年高温天100天计算,200公顷的屋顶绿化每年可以节电660万度。再如,屋顶绿化能够降低频率为500-1000赫兹的噪声约10分贝,种植层达到15-20厘米就能够有效降低噪声。立体绿化也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每年每平方米屋顶绿化滞留459毫米降雨径流量计算, 200公顷屋顶绿化每年可滞留雨水91.8万吨, 这将大大缓解城市排水压力。

尤其对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而言,地面的平面绿化的存量扩展空间已经很有限,因而绿化向立体拓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仅如此,黄建荣还提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城市的整体面貌也要与国际上著名的“花园城市”接轨,立体绿化在其中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从“鼓励”到“规定动作”

作为绿化行业的资深从业者,黄建荣见证了近十几年来立体绿化在上海的推广不断加深的全过程。他表示,立法机关、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推动,是立体绿化得以在上海“生根发芽”不可或缺的保障。

在2005年版的《上海市绿化条例》中,就有鼓励发展立体绿化的条文,但当时的描述还比较笼统,配套的执行方案、标准还未跟上。而2013年以来,立体绿化连续两年列入上海市政府重点工作,并同步纳入全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5年,立体绿化更是首次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迎来了新的突破。这一年,《上海市绿化条例》的修改得以通过,首次在地方立法层面明确了立体绿化的建设责任、义务和权利,将立体绿化提升到与地面绿化同等重要的地位,为立体绿化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法规的刚性支撑。从新修的法规中可以明显看到,原来对立体绿化的纯“鼓励”已经升级为符合条件的“规定动作”,并且有了明确的执行范围。

例如,2015年版《上海市绿化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本市新建公共建筑以及改建、扩建中心城内既有公共建筑的,应当对高度不超过五十米的平屋顶实施绿化,屋顶绿化面积的具体比例由市人民政府作出规定。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以及独立工业区、经济开发区等城市化地区新建快速路、轨道交通、立交桥、过街天桥的桥柱和声屏障,以及道路护栏(隔离栏)、挡土墙、防汛墙、垃圾箱房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应当实施立体绿化。”

2016年,立体绿化项目继续被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使上海市全年新增40万平方米立体绿化,重点覆盖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

向立体花园城市迈进

有了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上海在立体绿化的实践层面该如何突破?

黄建荣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在适合立体绿化的植物品种的选育方面,还有不少工作要做。以高架绿化为例,路面上的热量、废气,高架桥底缺乏雨水和光照,以及道路用地的土壤基质不匹配植物生长等种种恶劣的条件,都对植物的耐受性提出了要求。同时,目前上海对立体绿化的要求还不仅仅满足于植物对环境的耐受性,同时也要美观性,尤其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的一些重点路段,需要充分考虑这两者的平衡。

如果说立体绿化是建筑的“肌肤”,那么保护和维持“肌肤”健康的关键就是“血脉相通、日常保养”。例如,水分养分的供给要实现电子智能化控制,这就对技术水准提出了要求。

立体绿化也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从政策的制定而言,它涉及发改、财政、建设、交通、规划、住房等多部门,具有跨部门、跨区域、综合性、社会性的特点,需要各部门、各区县以及全社会大力支持和协同配合。而在实践层面,也涉及到规划、路桥、建筑、绿化等多個企业。例如,高架立体绿化的路桥施工企业如果不给植物准备好合适的土壤基质,那绿化企业后期的培育工作的难度就会显著提升。这就需要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开始,直到施工企业,达成产学研的联合。实际上,黄建荣所在的上海上房园林植物研究所,就成为了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实践和研究基地,也和其他领域的企业一起,参与了上海关于立体绿化的集成研究和实践。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黄建荣特别提到了米兰和新加坡在立体绿化方面的实践,可以成为上海学习的榜样。

意大利米兰的“垂直森林”,是一对分别高111米和79米的双子楼,沿着外墙体,层层种下共730棵乔木、5000株灌木和1.1万株草本植物,错位布置的阳台,既实用又美观。

新加坡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国家,它的立体绿化绿量大,效果显著;形式多,布局新;科技含量高,风险小。

以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为例,那里拥有约200个品种的植物、超过20万棵花草树木,是全球首个、也是拥有最多主题花园的机场。大型垂直种植系统将东南亚赤道雨林引入3号候机楼内部,构建了一座似巨穴的工业建筑。由种植植物组成的挂毯不仅将建筑物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陆、空部分,还连接垂直空间的登机区。

樟宜机场的植物绿墙在建筑内不只是作为装饰之用,同时也相当醒目地体现出建筑内的优良环境,说明了大型功能建筑内的环境也能与立体绿化有机结合。黄建荣认为,这尤其值得上海借鉴。

近年来,上海的立体绿化建设数量和质量逐步提升。但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认为:相对于国内外其他大中城市,相对于上海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市民群众的生态需求而言,本市立体绿化的发展仍处于开创性工作阶段,具有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的现实必要性。

在绿化业内人士看来,立体绿化应成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建筑中最生态、最直观、最有效、最经济、可持续的“器官”。立体绿化不仅是绿化的需要、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需要。

黄建荣说,其实,立体绿化离普通人并不远,阳台上的家庭园艺就是立体绿化的一种形式。“园艺进家庭,绿化美生活”,全民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全社会的绿化格局,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猜你喜欢

立体绿化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念个立体咒
立体登陆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炫酷立体卡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