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素材库,妙著亮丽文
2017-04-27曹华钦
曹华钦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一篇议论文比喻成水渠,那么论据素材便是那新鲜的活水。唯有那喷涌不绝的活水,才能造就清新自然、观点鲜明的文章;相反,如果一篇议论文仅靠议论性的语言说教论证,那么文章的论证过程必定乏力,观点也难突显。
议论文的素材论据,其来源甚广,既可以是课本中富有感染力的只言片语、具有人生哲理的片段,也可以是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智慧事件,甚至还可以是生活中身边的一些人和事。
1.教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藏
从高中必修知识到选修知识,从先秦散文到唐诗宋词,从文言文到现代文,教材就像一座宝藏,源源不断地为考生输送亲切而又清新的素材。教材中的人与事、情与理、词与句等,考生都可将之纳入素材库。如徐志摩《再别康桥》里的诗句: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分析】结合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中关于“语文素养”的作文题,考生可以将上述诗句表述成下面的作文素材:
素养是徐志摩留恋的康桥,是那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我们情愿像徐志摩迷恋康桥般,在素养的柔波里,撑一支长篙,向素养更深处漫溯。
2.经典名著,提升文章文化魅力的绝佳素材库
从元明时期的《西厢记》《牡丹亭》《三国演义》,到清朝时期的《儒林外史》《红楼梦》,到现代的《边城》《围城》等,它们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迸发着智慧的火花,这些是考生写作素材中的“葵花宝典”。经典名著中的人、事、画面等,也均可走入考生的高考作文,例如以“影响我的人”或“智慧”为主题,考生可以借鉴《三国演义》,表述成以下作文素材:
智慧,是诸葛亮的代名词。他年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虽隐居卧龙岗,却洞悉天下之事。在隆中与刘备对话天下形势,对出了流芳百世的三分天下论——“隆中对”。在群雄割据的年代,他慧眼识主佐刘备;在刘备兵不满千,将只有关、张、赵之时,他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火烧新野,三把火烧出了刘备的霸业。
3.细致观察,生活还你精彩素材
多一个心眼,社会呈现在你面前的是千日一面;多一些细致的观察,生活中会有很多的人与事可充盈你的“素材银行”。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一组诗,着实让考生惊喜不已:
一双双草鞋/用执着的信念和朴素的情感编织/把雪山、草地、惊涛、险隘/走成一部气壮山河的史
诗//一根根皮带/咬紧牙关勒住饥饿/让草根和树皮/见证一支军队意志的坚忍与气势的磅礴//一条条绑腿/缠绕着胜利与失败/用鲜血染成/绵延两万五千里的红色飘带。
此则素材,不就可用于2016年山东卷的高考作文吗?考生的备考行囊里,有时什么都可以没有,但唯有一样不能缺少,那就是人生的信仰,就如红军对长征的执着信念。
二、妙法存储素材ATM
如果素材库是银行存取一体机的话,那么积累素材便是往ATM里存储钞票。存储素材的根本原则,就是为了便于考生日后使用。为此,考生可以将素材按照“元件”(相当于一张一张的钞票)的方式来存储。这里所说的“元件”,主要是指素材存储的形式,包括人物形象描繪式存储、画面(事件)想象式存储、诗文转换式存储、“修辞+关键词”联合片段式存储等。
1.人物形象描绘式存储
人物形象描绘,是作文中重要的一个素材元件。这种类型的素材,考生在平时接触到的课本或经典名著中有很多。此时,考生可以将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描绘出来,进行存储。如考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都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文章,那么考生便可对鲁迅笔下的诸多形象或是他自己的形象进行存储。考生存储的方法就是直接用描写性的笔墨来描述人物,不加任何带有情感色彩的语句。请看下面的文段:
冷峻的脸庞,犀利的眼神,高挺的鼻子,紧闭的嘴唇。一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坚毅表情。
【分析】描绘得如此形象的素材元件,考生既方便调取,又能第一时间了解该素材适合诸如“对于鲁迅的爱”“歌颂鲁迅投笔从戎,铁肩担道义之斗士形象”等相关主题的作文。
当然,考生也可以加上一些带有感情倾向性的语言一起描绘,共同表达成素材的存储元件,如:
刚毅的国字脸虽饱经风霜,却透着几丝隐忍;最喜欢你的双眼,如火炬般闪耀着亮光,让我觉得那就是希望;还有那八字胡,正是正义的象征。
这样的文段,如果用来论证“对鲁迅的爱”等相关主题,考生的作文不就出彩了吗?诸如此类,考生可以结合自己对相关的文学形象的了解来进行存储。
2.画面(事件)想象式存储
画面(事件)想象式是对教材或经典名著,甚至是对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个事件进行想象式描绘。在进行想象描写时,考生要直接以凝练的语言表述,使存储的素材更为简洁、素雅。如学习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考生会对文中的小男孩在悬崖上进退两难的情景有所感触,因而可以如此存储:
远远的一点灯光出现了,父亲来了!父亲的喘气声在空荡的山际回荡。父亲粗重而略带焦急的声音从山脚下传来: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
“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父亲安慰而柔和的声音在小男孩的耳边回响。
【分析】看到这幅画面,考生再回过头来看看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中的作文题目,心中一下子就会豁然开朗:都是父母对小孩的教育,怎么就有天壤之别了呢?为此,这则画面素材就可以从反面来驳论试卷上漫画所示的现象。
另外,考生也可以在直接描写画面的基础上加上抒情或议论性的语句,如此表述成的画面,也更具感染力。如考生在学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可以用精练的语言进行画面(事件)想象式的描写:
君不见孔夫子领着他的弟子坐而论道的场面,孔子两“哂”一“叹”的神情,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洒脱高雅、卓尔不群,依然清晰地映在眼帘。穿越时光隧道,我们仿佛看见定格在历史深处的那一节课,孔子的一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激励着弟子勇于畅想。
如此,考生就可以用这则素材来论证充实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关于“语文素养”这一话题。语文素养的养成,途径之一不就是课堂上的习性养成吗?这样使用,不仅给人清新亲切之感,而且让文章的论证过程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3.诗文转换式存储
诗文转换式存储,就是指将富含人生哲理的含蓄诗句借助想象、修辞手法或精练的语言,转换描述成优美的片段式文字。诗文转换式存储有关的主题涉及面广,且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是素材存储的绝好方法。如纳兰性德的一首词《好事近》: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分析】考生可将其转换成如下素材片段:
隐隐青山、嶙峋瘦马,凋零了天涯芳草,飘落了几代繁华。秋风中悲冷的文字,像多年失修的锤子,凿在历史那泛黄的墙壁上,声声寂寞,声声悲。一阵猎骑的马蹄,似急促的咳嗽声,碎裂在荒野的上空。
这样的文段,一经出现在考场作文,其优美感、历史厚重感便透过文字散发出来,给人以美的感受。
4.“修辞+关键词”联合片段式存储
“修辞+关键词”联合片段式存储,就是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结合作文题中的题眼,串联起一些关键词,组成具有经典意境的片段。当然,此处的关键词,是指一些具有经典内涵的、具有指代性的意象,如菊花、梅花等,或是一些具有文化底蕴的人名或相关的风土人情,如余秋雨、徐志摩、沈从文,康桥、古道、湘西等。
【分析】方法是先拟选几个关键词,然后再结合作文的题眼,借助相关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述。如关键词:陶渊明,酒、菊;林逋,梅、鹤。结合2016年天津卷的高考作文题中的题眼“青春阅读”,再借助修辞手法,作文素材便可表述成:
我的青春阅读,常常驻足于陶渊明漉酒赏菊的优雅,迷恋于林逋梅妻鹤子的洒脱。这使得我的青春阅读留有菊的香、酒的烈、梅的高冷、鹤的温馨。
如此写来,文章的主题不仅别开生面,而且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运用素材有章法
素材ATM建好以后,考生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像取款一般運用素材了。那么如何将这些素材取出来进行运用呢?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则:
1.根本原则是要吻合主题
运用素材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得论证过程更具有表现力,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所以在选择素材的时候,考生要以作文的中心论点为指导,为统帅。
2.高度融合的原则
在选定好素材之后,考生要做的就是让素材与作文融为一体,而不能让素材与作文看上去有明显的“裂痕”。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1)用过渡词。可以使用一些过渡词,如“你可知”“你可曾想过”“君不见”等。
(2)借用过渡句。可以使用一些过渡句来串联素材与作文。一些素材是不能直接运用在作文里的,故考生可以用过渡句来串联。如上文中的“君不见孔夫子领着他的弟子坐而论道的场面”这一过渡句,就是将素材与文章融为一体。
(3)论点关键词与素材联合使用。先提炼出作文材料的论点关键词,然后将这一关键词与素材中的关键词联合起来,共同表述成过渡句,以引出作文素材。假如一则材料作文的主题关键词是“信仰”,尔后,再看看素材库中“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一组诗”,考生便可以将过渡句表述成:“信仰,便是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那一双草鞋。”后面的作文素材就可自然而然地登场了。
3.素材保鲜原则
一些经典的素材,如果硬是生搬硬套到考场作文,不免落入俗套。这时,考生可以借用经典之体,换用时代之词(或主题关键词)。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里的经典之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有一位考生在写考场作文的时候将其改装成“萍水相逢,尽是创业之人”,这样一来,不仅吻合时下的打工热潮,而且也吻合了作文的艰苦创业之主旨,读来让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