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座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
2017-04-27石纪珍
石纪珍
2016年,湖南省隆回县第一中学王璇和刘安根两位学生的作品获得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这是隆回一中连续第三年有学生获此殊荣。在十年前,这几乎是不敢想象的。
短短几年时间里,这所地处国家级贫困县的中学是如何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发展起来的?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了隆回一中。
从零开始的机器人教育
十年前,陈惟凡走进湖南省隆回县一中的校门,接过了校长的重担,开始为如何做好学校的特色教育苦恼。他将目光放在了青少年科技创新上。在他的要求下,学校成立了机器人活动室,购置相关设备,并多次派范明和刘剑蓉等辅导老师参加机器人教练培训。在选择部分有基础的学生参加机器人活动小组的同时,学校还开设选修课《机器人》,将机器人教育推向全体学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学校在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上,夺得机器足球项目高中组的冠军。从2008年涉足机器人教育,学校从零开始,历时六年,终于取得突破性成绩。2016年,学校在湖南省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机器人竞赛中也获得了包括两个一等奖在内的多个奖项。
贴近生活的调查实践活动
科学,从来不是关起门来就能学好的,因此学校重视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到校外去参加实践活动。
作为家畜、家禽养殖大县,隆回县每年生猪出栏和存栏量都在30万头以上,家禽出栏150万只以上,所产生的大量禽畜粪便和污水多数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隆回一中的学生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组成17人的环保兴趣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实地走访隆回县桃洪镇、金石桥镇和山界回族乡的五个禽畜养殖场所,了解污染物的处理情况。针对調查中发现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建设沼气设施、分类回田等7个对策。这个贴近生活的调查活动,获得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项目指导老师周后普说,这样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学到了大量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全员参与,大浪淘沙
无论是机器人教育还是调查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当时大多数学生看来,考上个好大学是走出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唯一出路。为了让学生从应试课本中走出来,隆回一中采取了全员参与、大浪淘沙的科普教育模式。
每年1月,学校会组织全体高一学生参加科技知识讲座,并要求在完成高二学业以前,每人必须完成一个科技创新作品或参加一次科技实践活动,同时要有书面材料,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要求完成。
全员参与之下,每年都会有许多好创意涌现。2016年,由队长曹延坤及队员刘苏睿、欧阳科、彭志安、罗哲、阳振、周荣归组成的隆回一中远航队完成的“控制类无碳小车”项目,获得2016年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区二等奖。获得2016年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刘安根和王璇两位同学参加的均为创意设计类项目,这个更注重创意点子的项目只需要在理论上是可实施的,因此想象力非常重要。
在陈惟凡校长看来,这些科技创新成果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科普教育为这里的学子搭起了一座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