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7-04-27李增艳阚湘苓李佳恒王帅英
李增艳 阚湘苓 李佳恒 王帅英
[摘 要]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创业项目建设、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创业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种:创业团队缺乏学科交叉和专业互融;创业理念保守,没有市场概念;团队指导力度缺乏,团队意识薄弱;政策理解得不透彻;项目转化为实际创业率低。总而言之,目前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就是象牙塔式创业,是没有经受过商业考验的创业。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项目;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152-02
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天津中医药大学自2012年加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遵循“兴趣驱动、鼓励创新、交叉联合、自主实践、注重过程”原则,完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机制,保障并规范计划项目执行。学校设立有专门的基金,资助额度也从每年20万增加到了60万。虽然学校项目的数量在增长,项目投资的金额在增多,但这看似喜人的成绩后却隐藏着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项目实施的质量,其中创业项目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创业队伍缺乏学科交叉和专业互融
当前全国呈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政府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政策、资金等各方面支持。然而外部因素对创业成功并无太大影响,创业团队的学科专长才是影响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创业是一项有相当数量学科交叉的活动,它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会计学等相关学科研究为一体,对拥有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有一位掌握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拥有宽厚的专业基础,能从不同侧面研究问题的团队负责人固然重要,但成员间需要有不同的学科交叉,这样团队协作才能帮助创业项目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目标。我们对学校现有36个各级创业项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20项的团队成员狭隘地局限在同一个学科背景或者相近学科甚至是同一班级中,没有其他相关学科成员的配备。而这20项中有15项在结项时停滞在产品研发阶段,由创业项目退化为创新训练项目,甚至项目最终宣布失败。创业团队没有学科交叉,团队就没有宽阔的学术视野,团队创新潜能就无法激发。项目组成员往往不能跳出传统的模式思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进行跨学科研究的能力。可见,突破单学科的团队结构、突破狭窄的专业认知范围的限制是创建优秀的创业团队必须攻克的壁垒。
二、团队指导缺乏力度,成员团队意识薄弱
在现今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下,有以个人形式创业模式获得成功的,也有以团队方式获得成功的。但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义的高科技成果转化型创业项目,其不应拘泥于个人小成本逐步积累演化的创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创业,组建一支拥有较强凝聚力、彼此信任的团队尤为重要,而且积淀深厚、经验丰富、博学广闻、负责任的指导顾问和教师也必不可少。大学生在多年应试教育中习惯我行我素,缺乏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种“独善其身”的做法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也频频出现。有项目负责人反映,项目组其他成员在项目前期比较踊跃,后期由于学业、就业压力等最终放弃项目。从提交的过程记录册来看,项目组并无定期例会进行讨论和指导,沟通意识薄弱,项目组成员甚至不会主动联系指导教师,遇到问题不能及时沟通解决,全部交由项目负责人完成,造成项目出现烂尾的现象;甚至在不能完成时,由指导教师过度指导代替完成项目。出现这些问题,原因在于大学生团队在组建时未能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专长和个性;团队有分工但是合作少,项目成员不明确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无法融入项目;项目时间节点规划不明确,导致各自所承担的工作进展与整体计划衔接不当;在反馈时,多数人并不愿意听到关于自己缺点的反馈意见,遇到分歧不能及时化解。这些问题都反映了项目缺乏指导,团队协作不力严重掣肘创业进展。
三、政策理解不透彻,扶持政策利用率低
自实施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以来,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减免各类费用、享受贷款优惠政策、实行税费减免优惠、提供培训指导服务、提供免费创业孵化场所等。创业扶持政策降低了初创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影响,降低了企业市场的开拓风险。然而学生创业项目均囿于传统作坊式创业,项目仅靠项目本身立项资金,财务报销手续繁杂,且尚不能充分利用。学生对创业风险的承担能力小,从不关注各种银行提供的小额贷款,也不积极争取风险类投资基金,甚至连一个孵化场所都没有,站在创业圈子的外围进行创业。创业项目本身只是起点,只是众多创业元素中的一部分,只有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开展创业活动才是正确的选择。不能充分利用政府帮扶政策,安于现状式的创业只能错失让企业腾飞的良机。
四、创业理念保守,没有市场概念
诚然,学生创业初期受到商业知识匮乏,创业经验、创业心理储备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加之机会少、资源受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会选择进入那些壁垒较低的行业。而且由于大学生创业基础薄弱,创业市场缘弱,缺乏市场把握能力,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低,导致出现走了味的创业:在路边上随意摆个摊,却美其名曰创业。学校不应支持追求简单商业利益的地摊式的做法,而是应该支持有头脑的、有远见的、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型创业。退一步讲,即使不能选择科研成果的转化、孵化、产业化的创业道路,或者概念创新等高水平创业方向,也要在完成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原始积累后,转型升级接受严酷的市场考验和商业竞争的洗礼,不断开拓大学生创业的商业模式。
五、创业热情不高,且项目转化为实际创业率低
近幾年来全国大学生创业项目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创业项目比例仍维持不变,甚至有下降趋势。可见,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激励政策,但始终没能涌现更多的创业者。
■
由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项目转化为实际创业率很低。创业项目追求产品制造的制作工艺,重视申请专利,但大学生创业中有的产品开发未成功就已流产;信息平台在项目结束后便停止运维;给出产品营销方案,但是却没有配备市场销售人员,徒有一纸空文;所有的思路和想法最后被封装进档案盒。项目本身给学生带来的是头脑风暴和动手创作的机会,也带来了评选优秀的筹码,带来了优先入职的邀请函。对于学生来说,这些足够保证他获得一个稳定的工作职位,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却从未出现在他们的人生规划中。创新项目转化为创业项目的比率低,创业项目转换为实际创业实践的比率也低。创业要摆脱这种模拟沙盘式的尴尬局面,真正创造效益。创业者应该不断地突破自我,勇于探索实践才能促进创业在更高层面上的展开。
总之,现在的创业项目是象牙塔式的创业,创业者有严重的依赖心理,惧怕失败,不敢尝试,创业行为往往随着学生的毕业或者创业项目研究周期结束而终止,且创业模式落后,停留在最原始粗暴的創业模式上。创业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源于学生对创业理念认知不足、专业师资的匮乏、课程体系芜乱及创业氛围不浓等因素。
高校和学生需要共同学习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高校要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创业教育这一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学生要转变就业观点,强化对创业教育理论的认知,从思想上重视创业教育。二是凝聚专业的指导队伍,充分利用实践基地、校友平台等各方资源凝聚一批具有创业经验、企业经营经验的企业导师,充实“保守”的教授创业指导队伍。三是建设并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即能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锻炼创业品质,提高创业能力的创业课程体系。四是营造浓郁的高校创业氛围,通过各类创业活动的开展,逐步完善创业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探索创业诉求,树立创业信心,挖掘创业潜能,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克武,胡中波,郑伦楚. 以学科交叉路径培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1(7):36-37.
[2] 马廷奇.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1(6):73-77.
[3] 朱伟峰.论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J].中国人才,2010(19):53-54.
[4] 林红,郑雄安.团队协作学习是提高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2):49-50.
[5] 党蓁.政府扶持型创业体系及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6] 马君,郭敏,张昊民. 大学生创业模式及其动态演化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2(3):59-64.
[7] 方晓冬,翁丽霞. 创业教育学科建设:历史、进展与问题[J].江苏高教,2012(2):81-84.
[8] 郭小青.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3(21):29.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