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昆虫生态学与害虫预测预报》教学方法
2017-04-27苏奇王香萍董小林
苏奇+王香萍+董小林
摘要:《昆虫生态学与害虫预测预报》是高等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根据实际需要,笔者对昆虫生态学与预测预报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改革谈了自己的看法。本文主要介绍了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田间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在《昆虫生态学与害虫预测预报》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昆虫生态学与预测预报教学方法改革
《昆虫生态学与害虫预测预报》是高等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阐述引起害虫种群数量和结构变动的原因,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和灾变预警的方法[1]。这门课对于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今后从事害虫预测预报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2]。随着昆虫生态学与害虫预测预报的发展,原有的知识已无法满足当今科学发展的需要,另外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综合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一门原理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昆虫生态学与预测预报也应不断革新,以适应当今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及新形势下本科生培养的需求。笔者在昆虫生态学与预测预报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总结了该课程的各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环式教学法以及探究式教学法,并对昆虫生态学与害虫预测预报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围绕一定学习目标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案例,通过独立思考、分析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3]。案例可来自专业书籍、报刊、网络、新闻报道等多种信息渠道。如教师介绍“光波长对昆虫的影响”这一章节时可设计案例:人眼和昆虫对不同波长光波的敏感程度;为什么田间主要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让学生认识到光波对昆虫的益处及破坏性,增强学生利用光波防治田间害虫的意识。教师进行案例教学需要具备广博的昆虫生态学专业知识,并且在案例讲授中能够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应注意案例要少而精,而且案例要具备典型性、针对性和真实性。
二、视频教学法
视频教学法采用动画、漫画、电影等模拟的方式将一些难于表达清楚的变化过程直观呈现出来。由于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直观、新颖的东西,因此针对昆虫生态学中不同温度对昆虫生长发育、体色和行为的影响等内容,可通过网上搜索下载动漫模拟的方式或者自己用录像机将整个变化过程记录下来,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温度对昆虫影响的完整过程,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三、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软件人工模拟某些生态学实验,如昆虫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测定与计算方法、昆虫种群空间分布的调查与拟合方法、昆虫种群生命表的组建等。模拟教学能够解决校内实验地较少或无实验地以及无法长期栽培植物和饲养昆虫的困难。不过,模拟实验的进行需要编制各实验的原理、方法、操作及结果计算与最后评分的计算机程序。学生只要在电脑上模拟的实验场景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实验的各步骤,最后程序根据实验者的操作情况,得出实验结果,并根据结果进行实验的总结分析。由于模拟情况接近或符合于现实条件,实验的效果不亚于实际实验。另外模拟实验可执行性较高,同时能满足学生在短时间内任意地点多次完成多项实验。
四、田间教学法
由于害虫预测预报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教学时间安排较紧的情况下,可采用把一些实用测报方法进行生产实习时田问讲解的方式,缓解课堂教学时数紧张的局面,同时也可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真正掌握该课程知识的目的。例如害虫发生期预测方法均可结合生产实习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根据预测结果与当时的农时拟写一份害虫情报,经过这样的实习,会带来很好效果,令学生学到的知识多且印象深。不过,生产实习时必须有该课程老师的指导,并且生产实习要在该课程学习结束后马上进行,如课程安排在春季,生产实习在夏季害虫发生季节进行。
五、探究式教学法
如果简单的按教材上的知识布局,先是昆虫生态学原理,然后是害虫测报方法来讲解,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提升的局面。基于这一现象,将生态学理论与测报的实践结合起来讲解的内容搭配方法,可打破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将课程内容归纳为:生态学及害虫测报学的发展、昆虫个体生态学及其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昆虫种群生态学及其在测报中的应用、种群分化与进化及其应用、昆虫群落生态及其应用、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害虫测报工作要求及常用测报技术等几部分。课程内容如此搭配以后,学生在学习时很快就感觉到知识的有用性,激发学生自行查找害虫测报文献,然后用所学的生态学原理进行理解分析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功效[4]。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对昆虫生态学与预测预报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然而《昆虫生态学与害虫预测预报》教学方法的实践中,还受到专业特色、教学条件、考核方式和学生特点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而且昆虫生态学的特点会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生产实际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锻炼学生进一步夯实实验基础,培养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使《昆虫生态学与害虫预测预报》更好地突出专业特色,适应生产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孝羲.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3.
[2]张孝羲.张跃进.农作物有害生物预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10.
作者简介:
苏奇(1986.1-),男,四川自贡人,汉,博士,长江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昆虫分子生态学。
王香萍(1975.10-),女,湖北,汉,博士,长江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昆虫生态学。
董小林(1978.5-),女,湖北,汉,博士,长江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昆虫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