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习《电工基础》兴趣之我见

2017-04-27刘培强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电工基础动手实践第二课堂

刘培强

【摘要】文章针对《电工基础》教学,探讨了通过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动手实践,提高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达到熟悉课程内容与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电工基础》 师生关系;学习兴趣;动手实践;第二课堂

《电工基础》是机电技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的分析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培养学生分析、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下面浅谈本人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过程。培养未来的创造者需要营造自由的教学氛围,教师既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施教,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自由、轻松地学习,师生之间形成尊重、理解、鼓励、平等的教学氛围。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充分地享受思维自由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是达到教学效果有效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电工基础》,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和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电工基础》是一门承上启下的理论基础课,掌握好这门课将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至关重要。但由于本课程概念、公式多,内容抽象难懂,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少,因此出现“学无致用”现象,部分学生还产生了厌学情绪等。针对此问题,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上好绪言课,实例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必须做好充足准备。特别是上绪言课时,教师首先多介绍一些《电工基础》理论在生活中、生产中、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以及与学生生活体验联系密切的事例,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无处没有电,《电工基础》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连,《电工基础》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加学生对电工基础学科的亲切感。其次,教师要讲清本课程与专业理论课及实习操作技能课之间的关系,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最后,教师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一些方法。这样,先入为主,无疑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会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情感,使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阵地。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导入方法必须依据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基础进行设计。

例如利用生活经验引入法。它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联想,自然地导入新课。例如,照明电路为什么忽明忽暗?电力系统中的雷击现象是怎么一回事?而短路跳闸时电力中又会产生哪些异常现象?电费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都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就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认真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并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联想,或渗透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与思维,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充分利用现场的教学资源,化静为动,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场的教学资源,采用黑板、多媒体投影、视频观摩、优秀学生现场操作等不拘一格的方法。当目标任务比较简单时,教师与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同时开始工作,完成后让学生对比并评价结果;当任务难度大一点时,教师先做并进行讲解,让学生观摩,讨论,形成文稿,然后进行模仿性的操作,教师则及时进行过程指导,最后评价结果。在教学互动中,教师对学生工作的评价要实现过程化,要允许学生采用不同于教师既定的方法来完成工作任务,允许学生犯错而不影响最后的评价结果,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借助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静为动,使抽象难懂、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容易理解,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习兴趣

基础理论是为专业理论和实习操作技能服务的,《电工基础》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联系专业实例进行教学。如讲授“互感”“自感”时,可分别联系常见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首尾端判定和日光灯的镇流器;讲授“功率因数”“串并联电路”时,可分别联系功率因数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意义,用电单位需安装功率因数表和日常家庭照明电路的安装;讲授“三相交流电”时,可联系生活中的“三相供电线路”“三相照明电路”“三相电动机”等来讲。这些实例,专业性、实用性都较强,学生不会感到空洞,学有所用,可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动手实践,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是达到教学意义的重要手段

《电工基础》课程中,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也有具體的实际应用,其中很多内容都涉及电路原理及电气设备的结构。在讲解这方面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按书面教材死板地讲解,学生一般都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严重影响学习热情。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实物教学,即在讲解相关内容前,先让学生观看实物,调动他们探索电路原理及电气设备内部原理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讲单相或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时,首先应找一台单相或三相发电机,拆开让学生观看其结构,条件许可时还可演示一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些基础上再讲解原理时,学生一般都会主动思考,配合教学,并且对学习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运用这种方式教学,并长期坚持下去,则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研究探讨,课外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兴趣小组,鼓励成绩好的学生扮演“学生教师”角色,创造一种“传、帮、带”的学习环境,实行教师定期指导,组长负责组织的制度。在课外小组活动中,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结对互相交流,共同研究探讨;教师和学校后勤部联系,让小组成员分批轮流跟随学校电工师傅学习,参与校内教学区、宿舍区及其他生活区用电线路安装、检修、维护工作;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社会实践经验,让不同素质的学生都能获得知识技能的提高,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五、对教学内容、方法、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去繁就简,提高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基础差,教学课时又不够,教师不可能仍按原有的教学大纲设定的课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某些教学内容及教学课时做出适当调整。首先,教师应当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对《电工基础》课的内容进行改革,该删的则删,用什么就讲什么。比如针对中级工学生,像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非正弦交流电等可以不讲,应该让学生重点掌握基本电路、电磁感应原理、(单相、三相)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以及日常维修和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如“交流电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串并联谐振的条件”“三相交流电相电流与线电流、相电压与线电压的相位关系”等的数学推导,过程烦琐复杂,经教学检验,适当简化其推导过程,教学效果反而更好,不但可节省教学时间,还可以学生迈出学习理论枯燥无味的阴影,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為主体,营造一种平等、民主、活泼的学习氛围,立足实际,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翁亦飞,王瑾.电工课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08):54-55.

[2]陈晓岚.《电工基础》教学实践的体会[J].海峡科学,2010(08):80-81.

[3]颜莉.电工电子技能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学文汇,2009(04):141.

猜你喜欢

电工基础动手实践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如何激发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
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研究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中职电工基础课教学中的困扰与对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基础”中的应用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