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堂提问技巧

2017-04-27钟学恒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提问技巧原则

钟学恒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政治课堂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还是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职政治课堂不是仅仅具有扎实专业素养的政治教师单向传道授业的讲堂,而是教师运用灵活贴切的提问技巧激起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关键词】中职政治课堂;提问技巧;原则

一、关注中职政治课堂提问技巧的重要性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三十年来,各级各类职教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衔接初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中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进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不仅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而且教育部门把中职政治课改革作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政治课程门类渐趋体系,政治教学在学校日常教学课时的安排上比例有增加的趋势。但是,现行的中职政治教学方法仍然沿袭了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为主,实际的演示和让学生实践参与的教学方法很少,教学方法单一化,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承袭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提问模式,学生一成不变地按照教师提出的固定问题照本宣科地应对提问,机械的模式让学生课堂上囫囵吞枣,课后“摸不着头脑”,一个学期下来,所学知识全部还给书本,这样的政治课就没有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同时,这样的提问教学方式也与政治教育的“德育教化”目标背道而驰。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除了应当具备教育部门所规定的一系列硬性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政治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优劣也成为反映一个政治教师教学技能强弱评定的重要依据。所以,中职政治课堂提问技巧的革新势在必行,它是决定政治课堂是否活跃、高效的核心因素。

二、中职政治课堂提问的原则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教师在进行政治课教学问题设计时,必须以中职政治课堂提问的相关原则为指导,并作为师生课堂互动的基本准则。

(一)问题导引性原则

“问题”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1.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2.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1]。就其实质来说,问题是一种情景,一种个体想求证某件事,但不能立刻知道这件事所需要采取的一系列求解行动,所处既定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的障碍。正是因为这种差距的存在以及既定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成功转换的召唤,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引导着政治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持续不断的互动行为。只有引导性强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提问,自主学习思考的效果。

(二)加强问题互动原则

互动性原则是提问全面展开的基础和前提,着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让师生平等交流取代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育;2.创设全班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环节,使他们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真正“动起来”;3.让“倾听学生说话”成为教师的教学自觉,教师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言说,用心记录每个学生的创造,悉心体察全体学生的积极思路,而不是简单地用一种声音取代大家的声音,用一种言论来淹没大家的智慧。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控制说教的时间,灵活增加课堂互动环节。

(三)贴近生活原则

教师在预设课堂问题时,应从社会生活中取材,尽量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他们熟知的案例素材。贴近生活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应避免用成人视角取代青少年学生视角,关注青少年学生丰富多彩、充满想象的精神世界,如游戏、故事、动漫等都是青少年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关注对象;2.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世界,从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求索,做生活的主人。

(四)关注问题生成性原则

加强对政治课堂中问题生成性关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重视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的所思、所惑、所悟,并且以此作为教师创设问题的依据[2]。善用问题法教学的课堂应该是教师“领着学生走向解决问题”的课堂,学生也不再是仅仅回答教师预设问题的附和者,而是以伙伴的身份与教师共同设问,共同质疑和共同探究。这种共同协作的伙伴式的角色互动不仅能顺利解决教师事先预设的问题,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打破教材所授知识的局限性,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达到政治课的德育目的。

三、中职政治课堂提问技巧

在遵循提问原则的前提下,中职政治教师应当认真钻研课堂提问技巧,无论采用什么提问方式,都要努力围绕教学中心、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实际,做到灵活运用,巧妙设计,难易适度,重在启发引导。

(一)填空式提问

这种提问模式就如同做填空题,为达到整个语句意思的完整,必须填充缺少的关键词或关键语句,使行文文意通顺。这种问答最经典的模式是教师说前半句,然后让学生补充后半句。这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提问技巧,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程度回答问题。這种技巧适合教师在讲授较难知识点时使用,通过“循环对话”的方式,逐渐解开学生的认知束缚,找到预设问题的出发点。

(二)判断式提问

就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出的问题加以正确判断。如“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能在奴隶社会内部产生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学生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这一过程就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

(三)对比式提问

毛泽东曾经说过:“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对比式提问即教师在提问时把有内在联系但又比较相似的知识概念以提问方式列举出来,让学生比较并分析差异,有针对性地掌握不同的内容[3]。例如:教师在讲解了“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两个概念后,连续提出两个问题,首先提问:“马克思为什么要把资本分成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只承认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不承认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表格形式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加以比较,列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在对比中强化了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悬念式提问

“巧设悬念”是小说等文学作品创作中惯用的创作手法,目的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借鉴到政治课堂教学中来。教师根据中职生的学习特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注意,触发学生灵感,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在提问时把有内在联系却又不尽相同的知识概念以提问的方式列举出来,让学生比较,分析差异,有针对性地掌握不同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既有局部的思维过程,又有整体的思维过程,有利于知识的全局把握。

(五)纠错式提问

纠错式提问适用于讲授生活中容易存在的一些错误观念和不良行为习惯等知识,主要目的是通过改错纠正形式提问,使学生发现并意识到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以及自己行为习惯的不足之处。例如:进行“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幅生活中存在的违反社会公德的漫画,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抛砖引玉,提出问题:“请说说以上漫画反映了哪些违反社会公德的情况?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有没有必要?”引导学生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问题的设置需有梯度,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学生每做对一步就为解答下一步打下基础,每做对一步就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探究新知识的热情。

(六)把握好提问时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应把握好时机。提问时机得当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问时机不当不仅会分散學生的精力,而且导致学生因欠缺准备而盲目慌张地搪塞问题,可能会造成答非所问等适得其反的负面效果。问题的设置应疏密得当,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也不能没有提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堂课的开头设疑提问,这时的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可以起到快速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的作用。在课堂中间时段提问也颇多讲究,应注意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学生精力最专注、兴趣最浓厚的时候进行提问;同时,在每一个问题提出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特点,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思考,也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在课堂快结束时提问,不用提出新的问题,应就课前和课中的问题进行复习和巩固,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考查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了解所讲授内容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同时又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使知识点之间形成体系,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语

提问是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提问更是一种政治教学艺术,要真正展现其中的艺术魅力,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一名优秀的中职政治教师,应当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政治学科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关注教育教学动态,把握好政治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合理运用教学中的各种提问技巧,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达到中职政治教学预期的德育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011.

[2]严育洪.备课三字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1-152.

[3]王祥鹏.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提问艺术[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04):71-72.

猜你喜欢

提问技巧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小议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