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 抗病甘薯新品种廊紫薯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7-04-27杜德玉杜伟娜周健东田金玉崔绍玉
揭 琴,杜德玉*,张 恭,杜伟娜,周健东,田金玉,崔绍玉,石 颖
(1.廊坊市农林科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2.廊坊市农业局,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近年来,鲜食用甘薯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紫甘薯和食味品质好的甘薯需求量上升较快,紫薯种植效益突出[1,2]。紫薯除具有普通甘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3,4]。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紫薯品种的进行筛选和改良,先后选育出山川紫、Ayamurasaki等品种[5]。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引进紫薯品种[6],并从1995年开始紫薯的研究工作,但截至目前,选育的紫薯品种较少,尤其是品质优良的紫薯品种更少,且产量较低,大大制约了紫甘薯加工产业的发展[4]。为此,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利用国内外优异甘薯种质资源,采用集团杂交方法,成功选育出鲜食型紫薯新品种廊紫薯1号,该品种于2016年1月通过了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科技成果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本材料
母本为皖薯1号,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提供。该品种具有高产、高干、高抗根腐病,耐渍、耐旱、耐贮等特性。
父本为山川紫、波噶、烟紫薯1号、郑薯20、苏薯8号和龙薯5号,其中,山川紫、波噶和烟紫薯1号由烟台市农业科学院提供,郑薯20、苏薯8号和龙薯5号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提供。
1.2 选育过程
2009年将母本皖薯1号与6个父本进行混合授粉,全部收获。
2010年在种子实生圃进行1次筛选,将候选实生系编号为W1-n。其中,W1-3在株型、蔓型、生长势、生产力、抗病性、结薯习性等性状均表现优异。
2011~2012年在鉴定圃和复选圃对W1-3进行进一步筛选,并对其株型、生长势、薯块大小、薯形、生产力、结薯习性、抗病性等综合表现性状进行田间调查[17]。
2013~2014年W1-3参加廊坊市农林科学院的品种比较试验。试验地点设立在河北省甘薯主产区的代表性区域,分别是霸州市岔河集乡、廊坊市安次区仇庄乡、固安县东红寺乡、秦皇岛市卢龙县印庄乡、保定市雄县米家务乡。对照为宁紫薯1号。
2015年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对W1-3的抗病性进行鉴定;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对其品质进行鉴定;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在安次区、固安县、霸州市和卢龙县组织生产试验。
2016年1月通过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科技成果鉴定(证书编号∶冀科成转鉴字[2016]第2-005),命名为廊紫薯1号。
2 选育结果
2.1 特征特性
廊紫薯1号萌芽性好,平均分枝数7.2个,中蔓,茎粗中等;顶叶和成年叶绿色,叶片缺刻形,叶脉紫色;薯形纺锤型,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3.8个;薯块较耐贮,大小较整齐,大中薯率高,薯形美观;紫皮紫肉,粘度好,食味优。
2.2 品质性状
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对廊紫薯1号进行品质鉴定,结果显示,该品种干物率为29.65%,还原糖(以葡萄糖计)含量为111 g/kg,淀粉含量为133 g/kg,花青素含量为723 mg/kg。
2.3 产量表现
2013~2014年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品比试验结果(表1)显示,廊紫薯1号薯干平均产量为7453.50kg/hm2,较CK增产15.82%;淀粉平均产量为4 878.12 kg/hm2,较CK增产17.92%;鲜薯平均产量为25249.05kg/hm2,较CK增产9.86%;平均干物率为29.52%,较CK提高1.52个百分点;淀粉含量平均为19.32%,较CK提高1.32个百分点。
表1 2013~2014年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品比试验中廊紫薯1号的产量表现Table 1 The yield of Langzishu No.1 at the varieties tests by Langf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from 2013 to 2014
2015年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在安次区、霸州市、固安县和卢龙县进行生产试验,廊紫薯1号所有点次全部增产,鲜薯平均产量为24 959.55 kg/hm2,较CK增产 6.25% (表 2)。
2.4 抗病性
2015年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对廊紫薯1号进行抗黑斑病鉴定,该品种抗病表现百分率为73.22%,属抗甘薯黑斑病品种。
2.5 适宜种植区域
廊紫薯1号适宜在京津冀周边地区种植。
表2 2015年廊坊市农林科学院生产试验中廊紫薯1号的产量表现Table 2 The yield of Langzishu No.1 in the production test by Langf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in 2015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种薯筛选
选择薯皮光滑完整,薯形好,大小适中,生命力强,无冻害和病害的薯块做种薯[7]。
3.2 育苗与移栽
排种时用防虫和防菌药剂浸种消毒[8]。育苗时间为种植前30~40 d。苗高15~25 cm时及时剪苗,剪苗时需离苗床3 cm以上[9]。
当气温稳定>15℃时进行栽插,若地膜覆盖栽培可适当提早5~7 d[10]。起垄种植,深翻土壤30 cm深,施腐熟有机肥(以牛粪最好) 30~45 m3/hm2[11],以改良土壤疏松度。在保证成活的前提下,尽可能浅栽,栽插后浇透水[12]。移栽后4~5 d查苗补苗,生长前期进行中耕除草[11,13]。
3.3 肥水管理
施肥原则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一般在起垄前施用,可施三元复合肥(N、P2O5、K2O含量均为15%) 600 kg/hm2,配施硫酸钾150 kg/hm2;追肥酌情而定,对于施肥不足、土壤贫瘠的地块要尽早追肥[14,15]。干旱时及时浇水,薯块膨大期以后做好防涝排涝工作[16]。
3.4 适时收获
河北省薯区收获时间一般从10月初开始,霜降前结束。选择晴暖天气的上午进行收获。收获时要注意轻刨轻装,防止机械损伤[17]。
3.5 安全贮藏
收获前10~15 d对贮藏窖进行消毒灭菌。可采用点燃硫磺熏蒸20 g/m3或石灰涂刷窖壁方法,同时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2 000倍液喷雾[18]。
参考文献:
[1]马代夫,李 强,曹清河,钮福祥,谢逸萍,唐 君,李洪民.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江苏农业学报,2012,(5)∶969-973.
[2]侯夫云,李爱贤,董顺旭,王庆美,张海燕,解备涛,段文学,张立明.不同栽插期、氮素水平对济紫薯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7,49(5)∶57-59.
[3]王建玲,林祖军,孙妮娜,王冬梅,赵 明.提高紫甘薯新品种选育效率的途径[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7)∶10-12.
[4]陈梅香,魏俊杰,贾春凤.紫薯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发展趋势 [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 (8)∶199-201.
[5]杨 巍,黄洁琼,陈 英,王和才,朱庆珍,徐家荣.紫薯的营养价值与产品开发[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8)∶41-43.
[6]马剑凤,程金花,汪 洁,戴红君,戴起伟.国内外甘薯产业发展概况[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1-5.
[7] 王显峰.甘薯高产栽培新技术 [J].新农业,2014,(13)∶16.
[8]胡启国,王文静,储凤丽,姜晓君,杨爱梅.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商徐紫薯1号[J].中国种业,2017,(10)∶78-79.
[9]李友丽,郭文忠,马 丽,王 湛,杨子强,贾冬冬.有机紫薯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 (7)∶20-23.
[10]刘 香,丁丽娟,唐玉田.地膜甘薯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07,(7)∶41-41.
[11]潘晓东,苏永涛,王玉珍.紫薯产量比较试验及高产栽培技术 [J].乡村科技,2016,(33)∶2-3.
[12]张晓申,王慧瑜,李晓青,赵海红.紫薯产量比较试验及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0,56(5)∶214-215.
[13]李江辉,贾峥嵘,王凌云,解晓红,解红娥,武宗信.食用型甘薯新品种晋甘薯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7)∶792-794.
[14]郭小丁,谢一芝,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禹 阳.紫心甘薯品种宁紫薯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17,11(12)∶114-114.
[15]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禹 阳.紫甘薯新品种宁紫薯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1)∶125-126.
[16]潘祥华.紫甘薯新品种福宁紫4号主要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J].闽东农业科技,2017,(1)∶1,6.
[17]揭 琴,张 恭,杜德玉,辛国胜,田金玉.高产优质甘薯新品种‘廊烟薯6’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学学报,2016,6(1)∶25-27.
[18]董顺旭,李爱贤,侯夫云,张海燕,汪宝卿,解备涛,王庆美.北方甘薯安全贮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3,(12)∶123-125,130.
[19]丁 凡,余金龙,刘丽芳,余韩开宗,张 弦,傅玉凡.甘薯新品种绵渝紫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5,(10)∶63,66.
[20]高 玥,李新生,马娇燕,杨智勇,朱渭兵,党 娅.紫薯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13,59(1)∶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