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恩心理视角下95后贫困大学生抗逆力提升研究

2017-04-26刘向前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逆境个体家庭

刘向前

【摘要】95后的高校贫困学生是高校的特殊群体,关于如何提升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目前很多高校工作者切实关注的重点议题。本文从问题思维角度探寻问题,分析贫困大学生成长中需面临的困境,并从感恩视角探究95后贫困大学生抗逆能力提升的有效方略,以期推进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构建。

【关键词】感恩心理视角 95后贫困大学生 抗逆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227-02

贫困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特别是95后贫困大学生,他们面临的问题更多,因为当前整体的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加之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交流频繁,这部分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更多,也更能看到外面世界的不同,且受到大环境影响,很容易产生心理变化,仇视社会,抱怨父母,导致这部分学生出现心理困境,自卑、封闭、焦虑等心理问题,因而如何帮助高校学生正确的面对困境,形成积极生活态度变得尤为重要,也是高校教育者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诠释感恩概念的心理

人生活在群体世界内,依靠自己一人力量很难完成有些事情,故此就要通过他人的帮助共同完成,对于曾提供过帮助的人,就应怀有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比较伟大的人文化精神,在人类发展史上面可谓源远流长,中心文化中都存有感恩之光。但感恩真正能进入到心理学研究的视野内,是源于近代积极心理思潮。心理学家要从不同的角度探寻人的心理内容和情感体验,虽然关于感恩有不同的界定,但还是在以下几方面存有共识,第一感恩是一项功能比较强大的心理设备,有助于帮助人们维护他们之间的责任以及义务;第二,感恩的出现可以归结为以下原因,正确评价施惠结果,并把积极的结果全部归结为外因影响,实施恩惠的行为有意识导向。第三,感恩能得到愉悦体验,且能密切联系满意、乐观和希望等因素。

二、解读抗逆力

抗逆能力是源于对不同压力的应对,不同人在面临相同压力时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消极应对,有的人会积极应对,甚至有的人在压力下会展现出以往不具备的技能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出现压力与困境的时候,要将其看成是改变的过程,因为能在紧急状况下激发人的内在潜能,也可充分调动个体资源应对困难的效应,充分的体现出抗逆的作用,这样能解决95后贫困大学生面对压力的不良情绪。

抗逆力,也与心理弹性相等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成为各行业学者重点研究的课题。虽然目前学生对抗逆能力的界定还存在不一致的看法,但学者还是有一个方面比较统一,即抗逆能力是个体积极适应压力环境的动态化过程,很多学者都要立足个体以期界定适应结果。还有部分学生单方面认为抗逆能力是由多个元素构成的,但由于抗逆能力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并经历从生活理解到科学测量这一关键过程,也是一类比较重要的心理品质。抗逆能力是个体存在于逆境中,要通过自我调节克服种种不适应和心理压力,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复原,也是个体内心深处的内在弹性机制,95后的贫困大学生若能激发出抗逆心理对他们今后应对压力有较大的帮助,也利于他们今后成长。

三、从感恩角度提升95后大学生抗逆能力的有效途径

根据一份调查可以获悉抗压能力可以分为外在保护因子和内在保护因子这两方面,如果保护因子越高那么抗逆能力就越高。

贫困大学生的抗逆能力水平是受自身环境因素决定,并需结合学生当前实际状况,抗逆因素的出现受到各方因素影响,若从内在方面考虑,个体内在心理品质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95后的贫困大学生多数是由于家庭环境因素造成的贫穷,很多学生地处偏远地域没能接触到城市繁华,所以对外在的“花花世界”了解不多,在小的环境内安然自得,但若真的进入到新的环境内,受到周边环境影响必然会有挫折感,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会感觉社会的不公,让自己生活在贫穷的环境里,开始憎恨父母没有能力为自己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这种负情绪对学生今后发展极为不利,因而要从感恩的视角考虑问题。

1.转变观念 形成认知

由于认知的理解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对应结果。社会心理学将影响学生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这两类。很多学生在出现问题以后都将问题归结为外应,确实外因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性因素,出现任何问题都应学会从内部找问题,大学生若过多的从外部环境找原因,就会形成怨天尤人心理失衡的状况,不去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甚至将自己的不成功归结于命运不济,导致学生无法取得进步,不能及时鼓励自己,为自己树立信心,让自己常常陷入自卑。其实多数情况下逆境的方式需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贫困大学生要综合这些因素找到合乎实际的分析,然后寻求逆境产生因素,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也要不断的转变视角,看到贫困大学生改变的潜能,并让大学生立足于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进而解决现有问题。

2.调整情绪 提升自我效能

任何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都应伴随着情绪体验。如果95后的贫困大学生不能调整自己的情绪,不但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学生融入集体生活,其实物质的贫乏对学生来说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瘠。人长期处于逆境会引发学生的负面情绪,甚至对个体的观念也有直观影响,最为典型的是马加爵案件,就是大学生由于贫困引发的心理畸形,仇恨寝室同学,其实寝室内学生不是因为贫穷与他产生隔阂,是他性格中的负面情绪,让人感觉很难相处,加之他内心的自卑不愿意与学生敞开心扉交流,导致自我空间封闭,最终心理畸形,出现一点小的矛盾就要用抱负社会的方式解决,大学校园内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但性格也很开朗,积极参与课内外活動,并利用勤工俭学和申请助学金的方式完成学业,不但赢得学生的尊重,同时也锻炼自己的社会经验,让贫困激发自己奋进,毕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现有生活状况,回报父母和社会,这类学生可谓比比皆是。

其实学生身处逆境更容易激发人心内在的负面情绪,若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不能较好的进行调节和转换,将不利于个体的应对,甚至会影响个体的自我观念。故此,提升贫困大学生抗逆能力,不但能帮助大学生调节他们的学习情绪,更能强化学生的体验,消除负面情绪体验的过程中,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全面客观的认知自我,在进行积极自我构建的前提下,提升自信。比如,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断增加成功的体验,多于身边的优秀同学沟通,并汲取其他学生的优秀经验,通过积极心理暗示,正确看待外界对自己的评价,然后怀着感恩之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保有快乐的学习情绪,如一位贵州95后的贫困学生,在入学初期普通话很不好,与寝室同学进行基本交流都感觉很困难,所以大家和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这名学生感觉城里学生很看不起他,因而也不愿意和同学们交流,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他调整自己心态,主动和同学们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同寝室同学会纠正他普通话发音不准确的地方,他也虚心接受并认真练习,不仅与同学的关系融洽,同时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为他出去找兼职提供很多便利,生活和学习都很快乐,该名同学度跨越了逆境带给自己的不良心理,运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生活,提升自身抗击逆境压力的水平。

3.积极构建美好愿景

为更好的提升贫困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就应让学生在累计中做好经验积累,然后进行整体的整合,运用合乎实际的行动,挖掘内在的优势资源,并提升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学生积极的思维和行动,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累积,大学生也需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类资源与条件,并学习相关理论内容的同时,运用图书、网络和学习小组等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并结合实践课程教学活动,让知行合一,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而强化学生的正面丽娘,让个体逐步向高阶段发展。另外,信念在个体应对困境的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贫困大学生可以构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愿景,并要为这些愿景效劳,如存有梦想与希望,并规划未来的美好生活,这些愿景是个体的内在的动力,可让个体在困难中有支撑下去的希望与勇气,这也是抗击逆力的内在要求。

(1)家庭方面

从家庭方面考虑,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及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贫困大学生心理动力的重要来源,因为贫困必然带来恨到家庭的纠纷与矛盾,故而很多95后的贫困大学生都存有家庭不和睦的情况,导致很多学生心理扭曲,一直认为家庭生活就是每天吵吵闹闹,为小事斤斤计较,长此以往,父母的这种思维模式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在进入他们的家庭生活以后,也会将父母带给自己的阴影带入到家庭生活中,造成家庭生活的不和睦。所以在此需要让父母转变自己的家庭生活方式,即使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但父母积极的关注孩子成长状况,给孩子“家”的理念,让孩子有归属感,这种家庭的强大向心力和支持力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敢于和勇于去改变和尝试。因而,为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获得最大的支持,并能从亲情中获得更多的力量,需要在家庭中用爱和感恩的正面思维引导学生。与此同时,父母的言传与深交,以及父母对生活的乐观积极态度对孩子也有较大影响。

(2)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环境,也要做好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工作,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建立社团活动,进而形成互动,推助贫困大学生克服逆境。

当前,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状况,社会各界也都给予关注,尤其是从事一线学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将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发展作为关注和关心的主要对象之一,学校也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和团体活动等方式。为保护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学校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勤工俭学的机会,让学生具有造血功能,激发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教师平时对学生的关心和指导,让贫困大学生将目光集中在自己掌握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能回报社会,学生若能积极的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看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信心树立有积极意义,否则学生就会陷入到自卑的泥潭中,当教师作为学生强有力的支持者的时候,就会加大学生战胜困難的信心。

四、结语

经济困难对个体的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于个体是否有调动一切资源的能力。部分经济困难的95后大学生,需从抗逆力的视角密切关注群体的身心健康情况,并运用发展思维挖据学生自身的潜能,整合内外资源的过程中对抗学习中遭遇的困境,然后用积极的心理面对困境,并将困难看成是成长的契机,进而形成让学生受益终生的良好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石夏莉.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价值、现状与对策[J].才智,2012,(05):3-5.

[2]苏小坤.高校感恩教育对策研究[J].测绘通报,2016,(04):6-8.

猜你喜欢

逆境个体家庭
超越逆境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家庭“煮”夫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恋练有词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完形填空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