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5+3一体化”医学新生角色转换问题及适应性教育对策
2017-04-26夏爽李松峰黄娜
夏爽+李松峰+黄娜
【摘要】“5+3一体化”高等医学教育是我国在"医教协同"背景下为适应社会主义医疗卫生改革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本硕层次医学教育模式探索、是我国实行“八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规范优化,面向临床”的高素质医师培养方案[1]。通过对“5+3一体化”医学新生培养和管理过程中的思考,发现“5+3一体化”的新型医学教育模式无疑有着相当的优势与特点,但“5+3一体化”医学新生在入学角色转换和适应性方面普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入掌握新模式下新生各方面的特点,切实做好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对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塑成、保证医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5+3一体化”医学新生 角色转换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48-02
新生角色转换一直是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同年龄层次学生中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优越感,“5+3一体化”医学新生更容易出现角色转换缺失、自我意识定位偏差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等各方面问题。如果在这一基础教育阶段没有进行积极的角色指引和调整,很容易造成学生在思想行为上的迷茫与消极,对其以后自身和职业生涯的成长与发展也会有极为负面的影响。“5+3一体化”医学新生能不能尽早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以及能不能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到医学生的角色转换,不仅关系到其个人今后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医疗新模式教育体系下高素质医师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剖析“5+3一体化”医学新生在角色意识、角色行为和角色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浅谈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个体适应性的教育对策。
一、相关理论基础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讲人的需要分成五层: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安全需要(safety need)、归属和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和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其中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及尊重的需要统称为缺失型需要,自我实现为成长型需要;只有在缺失型需要得到满足后,自我需要才能在前者基础上全面地促进人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2]。
2.自我表露理论
所谓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即向他人把有关自我的信息、内心的想法及情感展现给他人。广义上说,社会交往的过程包含情感交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基于交往双方在情感交流与自我表露方面的密切结合。
二、角色转换存在的问题
1.角色意识转换
凭借高中阶段优异成绩进入“5+3一体化”医学专业的新生们,随着陌生环境,专业要求及学习方法等变化,在“高手如林”的新班集体中,只有极少数新生能够维持在高中阶段确立的中心角色和重要地位,许多新生会不像高中时那样优势明显,由原来的“风云人物”转变成“普通角色”。这种角色的转变和理想现实的巨大落差使得很多学生根本无法适应,理想和现实很难在新生的内心深处达到平衡。由于刚从优越的学习中脱颖而出,很少受到挫折的新生们在自我调整方面备感吃力、焦虑和无所适从,不同程度的出现角色转换不足、缺失等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角色行为上的偏差。
2.角色行为转换
随着“5+3一体化”医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新生们已经不能将高中时期的学习、交往模式套用到大学中来。加上学校对“5+3一体化”医学生的精英培养要求颇为严格,学校规章制度在各种形式的挂课、补考、留级乃至退学都有清晰的标准和规定,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作息也有不同程度的规范。另外,由于高考填报志愿的限制以及对专业认识的偏差,有些新生在高考填报的志愿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是迫于家庭的压力,或是迫于经济条件,选择了与个人理想有很大偏差的志愿。以上种种都造成了新生在入学后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抵触情绪。再加上医学专业极为繁重紧密的课业进度和自主性学习等特点,巨大的学习、生活、心理方面的压力和不适应,在进入大学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习松散,逃课、旷课、出走、厌学等不良行为,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缺乏自律意识,甚至自暴自弃、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信心。
3.角色环境的转换
地域的差异、饮食习惯的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语言及风俗习惯的差别,也使得大多数新生在环境转换方面遇到了强烈的不适应感。由于心理上的孤独感,寝室关系的不协调,感情寄托容易出现“无所寄托”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女生,因想家、思乡、怀念老同学等感情的空白,特别容易产生烦恼、焦虑、抑郁、敌对、低落的情绪,甚至会出现抑郁的症状[3];进入大学后,缺少了父母的呵护,缺少了朋友的关怀,缺少了老师的悉心监督和指导,“5+3一体化”医学新生独立生活能力的缺陷立即凸现了出来。新生脱离了熟悉的环境,以往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被打乱,顺应则产生了一系列不适应情绪和行为。
三、引导角色转换的适应性教育对策
1.学习方面
“5+3一体化”医學新生入学后,部分新生摆脱了高压的高中生活和父母的鞍前马后,犹如脱缰的野马,加上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各种压力,找不到学习生活目标,浑浑噩噩,迷失自我。因此,针对新生个体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家庭因素等,开展针对性的学习生涯规划。在任重道远的医学长征路上,仅仅凭借勤奋、努力、刻苦的精神是不够的,需要制定出严密的阶段性学习计划并掌握学习规律才能够完成某一学科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切实有效的帮助新生了解大学学习特点、掌握学习方法,通过不同高年级“三好学生”、国家及校奖学金获得者分科目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让新生与优秀师兄师姐们面对面交流各自学习心得,通过优秀典型展示,督促新生调整学科学习心态与方式,从中找到和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尽快、顺利地适应大学学习。在此之外,由班级导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设专业专题讲座,就专业学习、思想疑惑等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继续推进和完善低年级“导航学长制”优秀指引队伍的培养,选取优秀高年级学生干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医学专业学习。
2.生活方面
提前做好“5+3一体化”医学新生入学前准备。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附录学校优势现状的相关介绍,3年内毕业就业情况,学校所在地的介绍等。鼓励父母陪同新生提前入校感受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即将面临陌生环境的新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推行高年级与低年级对口班级结对联谊及同年级班级之间的班级活动,以以老带新和新新互动的学习生活模式,在切实生活中对新生起到适应性帮扶。丰富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给新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找到成就感与归属感,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新生在陌生的大学环境加以自我适应性调整,在轻松自由、和谐安逸的环境中加强交流,让新生以更加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校园生活中。另外,目前我国大学的费用日益增高,很多学生和家长不堪学费的重压。在相应教师办公室开设助教岗位,鼓励家庭贫困的新生在课余时间兼职办公室工作赚取生活补助,相应的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班内部分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指引和纠正。
3.心理方面
优良的学风建设是引导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良好人际交往的有效心理环境。校园氛围直接影响着“5+3一体化”医学新生的成长。鼓励新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热心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讲座,让他们在自我心理适应和梳理的过程中发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有进一步的适应助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的自我期待值,合理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大学生活中存异求同,与同学融洽相处。建立班级心理档案对大学生心理状况发展的动态呈客观性记录,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家庭情况、每学期或每学年的心理测验情况、综合印象(含辅导员或班主任的鉴定、同学之间的相互测评和学生的自我总结)和心理咨询记录等内容,以它能真实地反映和记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引导理性思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结合自身情况,不拿自己的缺点和同学的优点进行比较,同时也不拿自己的优点和同学的缺点进行比较,对于自己的优点要继续保留,对于自己的缺点要努力克服。使得“5+3一体化”医学新生对自己和他人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克服心理失衡,树立良好的前瞻意识,梳理个人的学业生活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王長远等.七年制急诊医学临床见习教学方法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9.8(9) : 1111-1113.
[2]尤小红.理工科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0. 9.
[3]张玉红,白继海,赵世超.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05):26-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