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7-04-26冉国英
冉国英
【摘要】本文以护理学基础中的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为例,通过问题的提出、课程的设计、课的实施与观察、教学效果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阐述校院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校院合作 护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38-02
一、问题的提出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了基础理论和应用性很强的实践技能。而实训教学是《护理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护生的良好职业素质及综合技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桥梁。而护生在校学习时所具备的能力与养成的习惯将影响其工作后的实践能力与工作习惯[1]。如何将理论与实训教学有机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及操作技能,是护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利用校院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设计,发挥学校与医院各自的优势,达到资源共享,共同培养社会和市场所需要人才。
二、课的设计
本次课将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临床见习巧妙相结合,以病例为中心,以任务为内容,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通过临床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制定护理计划,利用学校模拟病房和医院真实病房完成头皮针和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技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真正的实用型人才的目的。
三、课的实施与观察
本次课运用“七步教学法”,通过知识准备、接受任务、分析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提高、评价反馈来完成教学任务。
1.知识准备
理论是实训的基础。学生要顺利完成实训操作,必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在知识准备阶段,教师幷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关于静脉输液的相关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播放动形象生动、内容逼真的画视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获得静脉输液的原理、静脉输液的目的、静脉输液的部位及周围静脉输液的工具等相关理论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为学生能正确地分析任务(病例)打下基础。
2.接受任务
为了与临床零距离接轨,培养实用型人才,本次课采用临床真实病例,将教学内容与病例相结合,通过播放教学视频,传达临床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病例1:李莉,18岁,女,因食入不洁食物,呕吐腹泻1天入院,诊断为肠炎。既往无重大疾病,心肺功能正常。医嘱:0.9%Nacl 500ml ivgtt st。
病例2:王涛,23岁,男,因畏寒、发热,咳嗽、咳痰2天入院,诊断为肺炎。既往无无重大疾病,心肺功能正常。医嘱:0.9%Nacl 250ml、PNC400万单位 ivgtt bid。
要求学生根据医嘱正确为2位患者实施静脉输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3.分析任务
接收了临床教师布置的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在前面获得的知识正确分析病例。
(1)病例分析:由于病例1为肠炎患者,输入生理盐水,可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病例2为肺炎患者,输入青霉素可以控制感染,治疗疾病,根据医嘱可以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根据患者静脉输液时间的长短还需正确选用输液工具。病例1患者输液时间较短,输液1天,所以选用头皮针;病例2患者输液时间较长,每日2次,且超过3天,所以选用静脉留置针。通过学生对病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分解任务:学生分析完病例后,教师细化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病例1完成头皮针静脉输液法。在完成该任务之前,先到资讯区查阅资料,完成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和护理计划,然后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根据病例2完成静脉留置针输液法学习,应先到三甲医院学习由临床教师完成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法,然后对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4.制定计划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按照护理护理工作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并对输液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教师则巡视指导。在此期间,通过小组配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及共同交流能力。
学生制定好计划后,通过小组汇报、评价等形式,达到纠正、修改的目的,从而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整个操作流程。教师则解析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关键步骤,即静脉输液骤排气方法和穿刺方法,幷通过动画演示逐一演示关键步骤,使学生加深理解,掌握要点,为实训操作奠定基础。
5.实施计划
在对病例1患者实施头皮针静脉输液时,为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教师指导学生在输液手背上完成头皮针静脉输液法操作,并正确处理输液故障。在操作中,学生最关注的是静脉穿刺这一点,以为穿刺成功了就万事大吉了。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关注整个操作流程,关注患者,注重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
在对病例2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则由临床教师则通过真实病房教学,患完成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学生身临真实情境,感受护患关系,学会操作流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通过课堂、实训、临床为一体的教学学习,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相结合,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提高
学生回忆、总结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常见输液故障的处理。教师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7.评价反馈
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与学的活动。学生阅读评价表,并反馈意见和建议。
四、 教学效果
1.學生会分析
学生体会,以前护理实训操作只是机械地完成动作,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本次课的学习,明白了护理操作应根据临床病例进行分析,选用正确的护理操作,幷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掌握了分析方法。
2.学生会准备
以前上实训课是实训教师准备用物,本次课是学生根据实训操作内容,结合临床病例自己准备物品。在准备用物的过程中,学生自己要动手动脑,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实训操作的连贯性,还可以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
3.学生会操作
通过学生理论学习、操作练习、操作展示及临床见习,通过从课堂进医院,学做一体化,使学生能熟练进行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幷能正确为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升了实践能力,增强了职业素养。
4.学生会沟通
通过感受临床教师与患者的交流,通过在临床一线与患者的对话,完成对输液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学会如何与患者打交道,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5.教学反思
通过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的教学,体会到3个一体化,即教学过程与临床过程一体化,实训场所与医院病房一体化,教师与护士一体化。认识到校院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景,以教促医,以医助教,提升了师资队伍,提高了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 顾琳琳;杨晓;洪华;赵光远. 护生自主管理用物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中的应用效果[M].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年7期.
[2] 李晓松. 护理学基础[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