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方 何须大惊小怪?“地铁无裤日”也是创意

2017-04-26杨朗雅美湖南师大附中1516班

十几岁 2017年2期
关键词:柏杨教士师大附中

文/杨朗雅美(湖南师大附中1516班)

正方 何须大惊小怪?“地铁无裤日”也是创意

文/杨朗雅美(湖南师大附中1516班)

点评老师:刘海涛

湖南师大附中语文骨干教师,省教育厅“国培计划”语文名师团队受聘成员,长沙市德育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连续多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多篇教学论文荣获长沙市一等奖。

近日,杭州一群年轻人公然在地铁上褪去外裤,用内裤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意在向“地铁无裤日”致敬。

不少旁观大爷大妈表示受到了惊吓。各社交网络评论纷至沓来:当众脱裤伤风败俗辣眼睛;这是崇洋媚外,侮辱了传统文化,脱掉了道德底裤……而处于议论中心的年轻人,展露出腿部肌肉,或面无表情,或带着口罩,像作着一种无声的抗争。

与此类似的有一场关于牛仔裤的纷争。柏杨在随笔中讲了一个好玩的例子:上世纪80年代,一美国教士看不惯女学生穿牛仔裤,下令她们穿裙子。姑娘们群起抗议,于是教士誓言跟牛仔裤对抗到底,若是失败,宁愿卷铺盖走人。

时过境迁,教士的誓言如同笑话,可那个年代誓死捍卫牛仔裤的“年轻人”依然“活着”,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在大冬天只穿内裤搭地铁,宣扬着摒弃保守,为生活增添乐趣的观念。

从前的老先生们觉得牛仔裤是“舶来品”,穿牛仔裤是伤风败俗崇洋媚外;现在的道德卫士们认为“地铁无裤日”是“舶来品”,在地铁上脱裤是侮辱文化。但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激情,实在是痴心不改,“追”不止步。

一个“地铁无裤日”能带来的社会反思实在不少。哪怕它成为了全球60多个城市的年度重要活动,可在有着统一社会认识的中国,它依然无法表达出解放束缚、低碳环保的积极意义,裸露的大腿也不是青春健康的象征,只能被贴上暴露可耻的标签。不同国家的价值判断无高低正误之分,但对于这些不同于世俗、张扬个性的年轻人,非要抡起道德大棒一棒打死吗?他们的行为没有造成公共安全隐患,没有侵犯他人利益。法无禁止即可为,一昧要求年轻人按世俗要规去生活,只会捆绑抑制社会进步。而“地铁无裤日”不过是:“我只是想出个点子,让纽约人摘下耳机,看看你身边有趣的世界。”

地铁无裤日,地铁丢书活动……这些时代产物或被指责或被推广或昙花一现或自此传承,它们与某个国家某些条约某种文化的态度无关,只是一个时代里最有激情有活力的一群人将自己改造世界的意愿付诸的行动而已,何须大惊小怪。

所以,看不惯这群年轻人的人们,大可把目光移向别处。他们只不过在用独特的方式诠释对生活的热爱。也许你们已经忘却了自己年轻时也曾有过穿奇装异服,被老一辈嫉恶如仇的痛苦。但你们要相信,这群年轻人会套上长裤,走出地铁,用他们的观念和创意将这个社会带入更好的时代。

就如柏杨老先生说的:“凡是新的,固然不一定是好的,有价值的,但是凡是好的有价值的,却都是从新的中产生的。”

点评

本文开头联系材料,用“牛仔裤事件”表明“新”活动的社会意义并暗示“地铁无裤日”的未来可能,将“地铁无裤日”的形式和意义联系起来。对比“老先生”和“卫道士”,反面论证了追求“新事物”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句式整齐,议论有力。接着运用追问,从思想观念的角度去探寻“地铁无裤日”等活动的价值。最后情理结合,呼吁包容,提倡尊重,憧憬美好。柏杨话语的引用,体现了看待问题的思辩逻辑,又寄予了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呼应材料,画龙点睛。

文章整体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句式灵活,表达妥帖,有文采。素材上事例与引用结合,思维上对比与批判结合,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议论有深度,观点深刻。如能在如何对待文化差异上适当分析并提出恰当方法,就更好了!

总分(按高考作文标准):内容18分+表达17分+发展等级17分=52分

猜你喜欢

柏杨教士师大附中
做人,不要做藤
多情才子柏杨的五次婚姻
多情才子柏杨的五次婚姻
跟踪导练(一)4
丈夫坐过九年牢
液滴移动装置在植物细胞代谢中的应用
赏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记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物理老师李湘黔
探寻杰出人才的成长足迹——记北京师大附中钱学森纪念馆
抽烟与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