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摩崖石刻文化与艺术价值

2017-04-26秦文文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5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价值

秦文文

课题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CSW2016009。

摘 要:桂林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历代文人、诗人、学者、将领、书家等对桂林优美的自然环境有很高的评价。它们记载了桂林的社会风俗,军事变革,高超艺术之表现,及文人墨客对桂林的歌颂,文章从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两个角度分析桂林摩崖石刻地方资源的利用。

关键词:桂林摩崖石刻;书法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2

一、桂林摩崖石刻的历史文化

(一)以军事战争为题材

“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这是以文清代诗人在游览桂林山水后发出的赞叹。以军事战争为题材的摩崖石刻记载了桂林“昨日”弥漫的硝烟,战士们英勇抗战,誓死保卫祖国的精神。如《抗元纪事碑》和《象鼻山诗札》。

《抗元纪事碑》记载了宝祐戊年(1257)李曾伯奉命守桂,李曾伯率领宋兵一鼓作气将元兵大伤元气,在黄沙、衡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桂林守军依靠坚固的城池,将士同心同德,共同抗战方才获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正如碑文所述“广南亦岌岌甚矣”。所以,为此次抗击元军做出贡献的将士们,他们的精神、功绩、英勇无畏的形象将永远被人们记住和传承下去,将永载史册。

《象鼻山诗札》描绘了桂林保卫战悲惨的场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江山落入敌人之手的痛惜之情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痛恨,同时寄托了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今天当我们在去读李任仁先生的诗文时,我们仍能感受到战士们洒热血,抛头颅的英风烈绩,仍能被李先生的爱国之心所折服。

(二)以教育发展为题材

桂林文化在广西扮演者处于领头羊的角色,文人才子层出不穷,这应该归于桂林发达的教育事业,重视社会教育和具有兴办教育的良好风气。如《独秀山新开石室记》、《秀峰宣成书院碑记》。

《独秀山新开石室记》记载了独秀峰的胜景和教育育人事业的兴起。碑文有语“三年改成,乃考宣尼庙宇山下,设东西庠以居胄子”,此语是指李昌巙为桂林教育事业做出了斐然的成绩。当时此地“民风强悍”,李昌巙认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故而他认为读书可以使本地区淳化民风,于是开办学宫,建立了桂林第一所府学,培育了一代代文人,他们负荷着这里的“文教遗风”奔向祖国各地传播中华文明。

《秀峰宣成书院碑记》记载了雍正十一年广西巡抚金鉷为执行雍正在全国各省建立书院、发展教育的政策而兴建的,其办学目标是鼓励更多的学者专心研究儒家经典,为统治者培养合格人才,因此秀峰宣城书院成为了当时广西人才的聚集地。朱椿对秀峰和宣城书院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为教育事业所采取的措施在今天仍有借鉴之处,尤其是在他注重教育的为政作风。

(三)以历史史料为题材

桂林两千多件摩崖石刻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如《元祐党籍》和《芙蓉石刻》。

《元祐党籍》记载的是宋中后期朝廷党派之争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碑文的党人姓名,便能清楚的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统治阶级党争情况。此碑刻出之后,凡游览者必会抒发内心的不满与愤懑,明代学者胡直曾感慨说:“彼京者,凭天子命,谓足以贬斯人百世矣,不知反褒且远。自今观之,则孰褒孰贬,孰容孰耻?余曰:‘天下有道,则是非在上,在当时;天下无道,则是非在下,在后世”此语是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提出的批评。

《芙蓉石刻》记载的是宋代崇宁五年、明洪武元年和光绪乙酉年水位线上涨的具体位置和时间。第一则碑文内容是“大宋崇宁五年丙戌岁六月二十九日大水泛至此”,第二则碑文内容是“光绪乙酉年洪水至此”,第三则刻于芙蓉石之上,因残损已无法识别,《天柱峰·五古》诗文为“弹丸溪山峰,一枝森寒玉。上游摩崖书,临流几回读。依稀洪武年,水浸古苔绿”此处的天柱峰即芙蓉石。以上三则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水利在农业生产中有这重要的地位,所以把发生洪水的具体情况记录下来,刻出最高水位线。

二、桂林摩崖石刻的艺术价值

据文献统计,桂林地区现存南朝至清代的摩崖石刻有两千余件,其中南朝1件;隋唐五代28件;宋代497件;元代26件;明代432件;清代472件;无纪年碑刻164件。其主要分布于独秀峰、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龙隐岩、龙隐洞、普陀山、隐山、西山、南溪山、虞山、铁封山等25处,整个桂林摩崖石刻数量之多,宛若一座摩崖石刻博物馆。所以叶昌炽在《语石》中曰:“桂林山水甲天下,唐宋大夫岭南来,题名赋诗,摩崖殆遍”。桂林摩崖石刻的开发和研究,对于广西本地书法史料的补充以及对学校书法教育的发展与创新都是十分重要。

(一)传承经典,心手追摹

纵观桂林摩崖刻石作品样式和书体可谓十分丰富,样式有小幅不及尺者,也有高十几米,宽两米以上者,书体上篆、隶、楷、行、草皆全,艺术风貌彰显出多样性的结构元素,桂林摩崖石刻内容涉猎十分广泛,其包括中国封建社会及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长达一千四五百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宗教、文化及桂林山水名胜与城市规划建设。

桂林摩崖石刻数量之胜,作品之优,从书体传承的角度看,是对唐、宋时期书法艺术的传承,体现出唐、宋的缩影。从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角度分析,为地方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先决条件,选取经典之作,可作为桂林高校、高中、初中、小学临摹的佳本,不仅学习和深刻感受本土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发展,同时也呼应了国家对文化及传统艺术的弘扬与发展。如范成大《复水月洞铭并序》、《壶天观铭并序》等;张孝祥《朝阳亭诗》( 三首)、《张安国冷水岩题名》;陆游的《陆游诗札》等经典的作品均可成为地方课程开设的优秀范本。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曾评价范成大:“字宗黄庭坚、米芾,虽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董史在《皇宋书录》称:“(范成大)近世以能书称”、“字宗山谷、米老,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二人的评价如出一辙,可见范成大书法艺术水平之高,以上两幅作品体现了范式清新俊秀、沉稳含蓄、端庄典雅的艺术风貌;陆游评价安国:“紫薇张舍人书帖为当时所贵重,锦囊玉轴,无家无之”; 朱熹赞曰:“安国天资敏妙,文章政事皆过人远甚。其作字皆得古人用笔意。使其老寿,更加学力,当益奇伟”,从以上对张孝祥的评价,可见他在当时是十分受欢迎的,其次世人对他的早逝感到无比的悲痛与惋惜,从以上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他传承了颜平原的遒劲爽利,雄强浑厚,气势磅礴之形态,同时也彰显出了米芾书法风格的笔势奔放,风樯阵马,秀拔爽朗的艺术面貌。朱熹曾评价陆游:“笔札精妙,意致深远”,此语道出了陆游的书法作品受到苏、黄、米的影响,追求“意”形态,在《陆游诗札》中体现出了他所追求的“意”境,笔力遒健奔放,縱敛互用,秀润挺拔的艺术风格特征。通过传承经典,心手追摹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和鉴赏能力,从多角度认识艺术背后的含义。

(二)打破局限,引入课堂

挖掘桂林摩崖石刻,充分发挥在本土的优势,将其引入教学课堂,让学生零距离的感受摩崖石刻所记载的文化历史,感受书法艺术和自然风光的融合之美,感受其书法风貌和艺术价值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模式与地方课程本土资源结合,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此举使其书法艺术让更多的人熟知。在书法教学中,以观碑刻之帖学习书法为主要的形式之一,以写生的形式进行教学,仍是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此为突破点,选取优秀的摩崖石刻进行现场书法教学,使学生感受更加直观,感受原生态样式、感受笔画的生动,感受其磅礴的气势。例如“南天一柱,紫袍金带”,其笔法刚劲有力,气势宏大,雍容典雅,线条厚重雄强,劲健挺拔,具有很强的艺术和欣赏价值,是不可多的摩崖作品;黄庭坚的行书《五君咏》,此碑为后人翻刻,其用笔凝练,行笔抑扬顿挫,节奏感强烈,结构奇特,长枪大戟之势,呈四缘发散的结字样式,章法富运用位移之法改变单字之间的界限,故具有特殊艺术魅力;颜真卿的“逍遥楼”,其雄强浑厚,遒劲爽朗,雍容典雅,宽绰博大的艺术风貌。经过大量的摩崖石刻作品的学习,学生对桂林地区的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对书法艺术有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叶昌炽.《语石》[M].南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

[2]黄家城.《读史观石》[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3]陈剑之.《桂林石刻书法艺术与新高职的书法教育》[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价值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梁世刚和他的书法艺术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张天德书法艺术欣赏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所谓书法艺术
一粒米的价值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