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促成西安事变的主角分析
2017-04-26刘炜亮
【摘要】八年抗战爆发,中华民族危在旦夕,西安事变是这漫长战争中的一剂“强心针”,这次事变震惊中外,一般认为事变是张学良促成的;而我认为,从西安事变发生之前,再到事变发生种种表现,以及各方态度来看,杨虎城才是促成这次事变的主角。
【关键词】西安事变;杨虎城;张学良
一、西安事变的前期准备
1、杨虎城所作的准备
杨虎城1911年投身辛亥革命,1928年11月担任第二集团军21师长,由于蒋介石和冯玉祥关系的破裂,杨虎城投向蒋介石担任新编第11师师长,驻防河南。九一八后,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积极主张抗日。1933年又请缨抗日,遭到蒋介石拒绝;同年6月,与川北红四方面军达成互不侵犯默契。奉令阻截红25军,被打败后杨虎城向蒋介石进言,要求停止“剿共”,无果而终。随后杨虎城在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倾向“联共抗日”,在西北形成红军、东北军、第17路军三方合作的局面。
“杨虎城对日本的认识就是比较高的,他回国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第五天他就发表了杨虎城泣告全国人民电,这是全国高级将领不看蒋介石眼色的第一人,同时把他的方向都转向如何实现抗日上来”说明他一直想要抗日的渴望和决心,在张学良率东北军到陕甘地区剿共时,他主动去做张学良的工作,使其接受了抗日的想法。所以,杨虎城一直是站在主动的角度采取行动,张学良在前期的准备中只能算是被动,整个事变在什么时间,如何行动,怎么安排和部署,甚至可以说全局都是杨虎城在把控。
2、杨虎城、张学良对于共产党的态度
杨虎城接受三民主义,也接受共产主义,并且在1928年提出过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他认为蒋介石违背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所以在日本游学期间,与当地共产党来往密切。他们希望发展其为党员,也得到中央批准,但由于时间问题,杨虎城错过了。这也说明杨虎城与共产党早有联系,并非从西安事变才开始。一二九运动后,国内要求一致抗日的呼声愈发强烈,蒋介石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到1936年蒋介石对共产党实行两面政策。一面和共产党秘密谈判,另一面继续实行“剿共”。由于对英、美的失望,蒋介石完全“剿共”的对立态度开始转变;他也希望透过共产党改善与苏联的关系,但都不是真心的合作。随后蒋介石向西北调兵,开始“剿共”。
从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后,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经历国破家亡的悲痛,抗日意愿日益迫切;杨虎城也对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政策有诸多不满。在1935年10月,红军完成长征到达陕甘边区,蒋介石将张、杨二人的部队调往陕甘一带,却多次被击败,伤亡很大却未补充兵力,使二人都感到“剿共没有出路”。同时国家危在旦夕,蒋介石还执意“剿共”,这与张、杨二人主张的联共抗日的想法相悖,多次乞求无效后,张、杨二人最终决定“兵谏”。强迫蒋介石改变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结束了他十分不愿意结束的十年内战,在1936年4月9日,周恩来与张学良举行会谈,就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并商定了红军和东北军互不侵犯、通商、互派常驻代表等项事宜。此次会谈之后,促使张学良也决定走向联共抗日的道路。
1936年春,王炳南被共产国际派回国内,到西安说服杨虎城联合抗日,他后来成为杨虎城的秘书,也成为张、杨二人与共产党的联络官。这说明杨虎城比张学良更早的下定了联合抗日的决心,也更早的采取行动,并与共产党联系紧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也提过:“我是由王炳南引荐给杨将军的,王与他的妻子安娜当时就住在杨家。王是杨的政治秘书,也是中共中央与张少帅、杨将军之间在西安的主要联络官。”
二、“兵谏”蒋介石,促使西安事变发生
在西安事变之前,张、杨二人多次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都遭到拒绝。1936年10月27日,蒋介石在王曲军官训练团讲话时声称:“我们最近的敌人是共产党,为害也最急;日本离我们很远,为害尚缓”,对“不积极剿共而轻言抗日”者,“要予以制裁”。这些都说明蒋介石并不认为抗日是当务之急,认为“剿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对于张、杨的抗日诉求一直持反感态度,甚至亲自督促“剿匪”工作。
之后蒋介石调集三十个师从河南进入陕甘地区“剿共”,并且他于1936年12月4日到达西安,逼迫张、杨率领部队到达陕北前线“剿共”,并威胁二人,若违抗“剿共”命令,将给以“相当的处置”。12月7日,张、杨二人又与蒋介石争论,最后蒋介石严厉的说:“你现在就是拿枪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变。”此时他们如果不赴陕甘前线作战,那么将被分别调往闽、皖,并且蒋会调集中央红军进驻西北“剿共”。张学良和杨虎城虽然不愿意与红军再进行战斗,但是也不愿离开西北,也不愿军队被蒋介石收编和吞并,使二人处于两难。由于杨虎城不断说服张学良运用兵谏策略,抓住最高统帅,所以张、杨二人在12日凌晨“兵谏”蒋介石。
蒋介石离开西安后,西安事变并没有结束,蒋介石一到南京就调兵,重新逼近西安,此时杨虎城竭力维持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团结,避内战的发生,稳定了局势,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所以他从前期准备到后期都完整参与其中,在整个事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
从1936年西安事变直至今日,多数人都认为这次事变张学良是主角,而杨虎城只是辅助作用,但是诸多的依据说明真正的主角是杨虎城。1990年张学良在美国回答张之丙姐妹的访谈时说:“西安事变那可是说他是主角哇,不过名义是我,我是主角了,当然由我负责任。”如果没有张学良的帮助,或许西安事变也不会成功,或许还有其他的结局;但是事实上,张学良只是站在了“前端”,而真正的主角是杨虎城,蒋介石也认为是他一手策划的西安事变,所以最终蒋介石杀害了杨虎城,对张学良并没有痛下杀手。也正是由于他所做的一切,共产党才会对他进行营救。
杨虎城对于西安事变所作的贡献是无法代替的,因为他的坚持,以及在整个西安事变前后所作的各种努力,才强迫蒋介石改变了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结束了蒋介石不愿意结束的十年内战,开启了一个新的“国共合作”时期。使全民族团结一心,才真正成就了这个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的发生和成功。西安事变的重要性和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它的发生也使抗日战争走向了一个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楊 翰.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M].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4.
[2] 李 文. 中国国民党史[M].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1.
[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M].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2002.
【作者简介】
刘炜亮,陕西西安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