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思无邪”

2017-04-26张明珠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5期
关键词:诗经孔子

摘 要:“思无邪”出自《诗经·鲁颂·駉》,孔子论《诗》时用“思无邪”一词概括《诗经》。学界对“思无邪”的解释众说纷纭、议而不决。本文试图通过归纳总结法对历代关于“思无邪”的阐释做一个梳理,再分别从《诗经·鲁颂·駉》篇的语境及《论语》的语境对“思无邪”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思无邪;《诗经》;孔子

作者简介:张明珠(1992-),女,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2015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01

“思无邪”是孔子论诗的重要观念,也是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且对以后诗歌写作及诗歌理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历代对“思无邪”的解读一直存在争议,只有在弄清争议的基础上,才能对“思无邪”有一个整体、全面的把握。本文试图在总结各家的基础上,分别从《诗经·鲁颂·駉》篇及孔子《论语·为政》篇的不同语境对“思无邪”的意义做出分析。

一、观念辨析

“思无邪”原文出自《诗经·鲁颂·駉》,原句为“思无邪,思马斯徂”,意思是指通过咏马,赞颂鲁公。孔子《论语》“思无邪”出现在《论语·为政》,原句为:“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一语从此被广为人知,学界对“思无邪”的解释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下文将从“思想纯正说”、“社会功用说”及其他各家说三个方面对学界关于“思无邪”的论争做出简要梳理。

东汉郑玄在《诗笺》中谈到:“(鲁僖公)思遵伯禽之法,专心无复邪意也”。三国魏国人何晏在《论语集注》中引东汉包咸语:“思无邪,归于正”。从这两家的解释中可以看到“思无邪”即思想纯正之意。后人大都也从这个方面对“思无邪”进行论述,如宋人刑昺、清人刘宝楠、今人杨伯峻等人。

一般认为,朱熹对“思无邪”的解释最为全面,虽然朱熹文集中对“思无邪”的解释不止一处,也不尽相同,但贯穿其中的是强调《诗》的教化作用。朱熹认为,虽然《诗经》中有一些诗是“淫奔”之作,如《桑中》、《溱洧》,但如果读诗人内心正而无邪念,则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朱熹正是从读者的角度对“思无邪”做出了自己的评价。

对“思无邪”解释还有很多种,但影响力没有以上两种广泛。如今人郑浩认为“邪”、“徐”二字古通用,而“徐”的意思是虚假,故“思无邪”就是“不虚假”之意;今人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指出“思无邪”即为“不虚假”;傅佩荣则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他将“思无邪”理解为“真情流露”。

二、《诗经·鲁颂·駉》中“思无邪”的含义

“断章取义”是春秋时期重要的用诗方法。因此,要弄清“思无邪”的意义,就有必要回到原文,从原文中探究其意。

《诗经·鲁颂·駉》篇中“思无邪”的解释主要集中于“思”和“邪”两个字意义的阐释上。“思”在《诗经》中的使用非常广泛,绝大多数均做虚词,无实意。根据清人刘淇在《助字辨略》中所言:“凡思字在句端者,发语辞也,如伊、维之类。在句尾者,语已辞也,如兮、而之类。”《駉》篇中“思无邪”中的“思”应该属于虚词一类。

关于“邪”的解释,历史上多理解为“邪念”、“邪恶”,《汉语大字典》中也将“邪”解释为“邪,邪恶:邪僻”。在《駉》篇中,“邪”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呢?于省吾认为,“邪”应该读作“圄”,而“圄”则通“圉”,从“牙”、从“吾”之字古义相通,且“圄”、“圉”古义相同,《说文》中“囹圄”作“囹圉”,而“圉”有“垂”义,因此“无邪”的意思即为“无边无际”。

从《駉》篇整体意思和于省吾关于“无邪”的理解,正好可以与“思无疆”、“思无斯”、“思无歝”的意思联系起来,其共同之意是指对鲁公马匹之多的赞美。从原文来看“思无邪”,“思”是虚词,没有实际意义,“无邪”是“无边无际”之意。“思无邪”同上面三句联合起来,是为了赞美鲁公的。

三、《论语》中“思无邪”的含义

上文通过对原文《駉》篇的分析,可以得出“思无邪”是指“无边无际”之意,且在明确了孔子引《诗》虽是断章取义,但没有脱离原文的意思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理解为:“《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边无际。”要了解“无边无际”的具体内容还需回到《论语》中去,从《论语》中寻找答案。

《论语》一书共20篇,其中孔子及其弟子引《诗》共计12处,分别为引《风》4次、引《雅》4次、引《颂》2次,此外还有两处为逸诗。引诗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且引诗是把《诗》作为言谈所用的工具,在言談中灵活运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春秋末年,孔子宣扬“周礼”、“仁政”,其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推行“仁”,教人“仁”,进而影响到国家“仁”,君主“仁”。《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可以宣扬真善美,弘扬仁义礼智信,因此《诗》教成了孔子宣传“仁”必要手段。孔子教弟子学《诗》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他们熟练掌握《诗》,并且能够赋《诗》应对活跃于政治外交场合,影响国家,影响社会,最终达到“克己复礼”的目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駉》篇“思无邪”之意与孔子《论语·为政》篇中“思无邪”并不是一个意思。《诗经·鲁颂·駉》篇中“思无邪”是通过赞颂马而赞美鲁公,《诗经》中“思无邪”是指《诗》在政治场合中的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79.

[2]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朱熹.朱子四书语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诗经孔子
孔子请你加入群聊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El oficio del lector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