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与音乐的动态平衡
2017-04-26何莹莹
【摘要】长期以来,科技与音乐被割裂开来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然而无可否认的是科学的发展与音乐的创作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即“服务与人”。本文从科技与音乐各自的特殊性,科技的发展和音乐的创新评判标准以及科技与音乐如何能达到动态平衡这三方面层层推进,呈现出“淳朴”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淳朴 特殊性 动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214-02
盧梭认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促使风俗愈来愈败坏,“淳朴”的对立面是“奢侈”。提及卢梭是想借用“淳朴”一词,来说明我提出的概念“动态平衡”,把“科技和艺术的关系”比作一个跷跷板,两端分别是科技和艺术,中心的圆轴把二者连接起来处于同一平面内则象征了一种可融性;处于两端并非相互分割没有交叉,只是它们都各有自己的特殊性,而这正是他们所要达到的“动态平衡”的前提;二者在同一历史时期当中相互尝试、磨合过程表现为跷跷板两端的一上一下,因为把两个个性都很鲜明的领域置于同一平面内一定会有力量上的博弈,此为“动态”之因,之所以不会大限度的偏向于一端随即保持同一水平线,是因为科技和艺术最终都是为人的生活发展服务的,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此为“平衡”之果,用淳朴来表述科技和艺术的关系即为:固守本分,人心朴素。
一、科技与音乐各自的特殊性
如果说铁楸的应用是对人类手臂的延伸,那么科技的发明则适度的解放了人的身心。科学的发展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工具的演变史,应人的需求创造出来用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凡有人群处皆有科技,它把人与人有力的联系起来。但是,在我们生活当中大多数人只是在享用科技带来的便捷和新奇,对科技的发展缺少判断力,我们似乎身处科技之中,却对科技知之甚少,当下最为重要的是对科技的祛魅。
艺术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局限性,绘画能为我们直接提供点线因素,舞蹈能为我们直接提供肢体运动,而音乐最为特殊之处在于它表达情感却不能具体的揭示这些情感所赖以产生的那些根据,音乐情感表达是寄存在创造者和聆听者身上的。换言之音乐是情感的引流口,它把创作者的情感引向听众而非向他们传递自我的观点。
二、科技的发展和音乐的创新评判标准
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曾说过“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这句话体现了科技与艺术交融的一面,而为什么会在山麓分手也恰恰说明了科技与艺术自身的特殊性;它们为什么又会在山顶重逢,则意味着艺术和科学的共同目标—让人们变得更幸福。
我认为科学和艺术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对同一内容的表达方式上,而非表达的内容上。科学和艺术都是处于同一段历史时期,对唯一的、公共的、具体的,客观存在的现实反映,只是它们运用不同的方式孕育着不同的结果,科学是功能与理性的表达,艺术是情感与感性的表达。“科技与音乐的共同目标是让人们变得幸福,”而这也是对科技发展和音乐创新的评判标准。
三、科技与音乐的动态平衡
随着当代科技爆炸式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在音乐领域的介入极大地颠覆了音乐创作、表演、传播等领域的传统模式,有一部分“音乐家”为了“荒诞的好奇心”创作出反音乐的作品,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价值被越来越藐视!音乐家的独特性在于他更敏锐的洞察力,通过音乐唤起他人的情感,使别人丰富起来,他们应认清自己作为社会中的先进者所应发挥的影响力。而作为普通大众,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提高个人的艺术感受力和认识水平,并对已存在的现实加以了解和把握,如此才能知道科技和艺术之间该如何结合,结合到什么程度才是“动态平衡”的状态—科技和音乐既保持各自的特性又完美结合,最终使人们生活的更淳朴,更幸福。
本文以20世纪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段话结尾,这也是对“淳朴”,“幸福”的最好诠释:“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我试图创造合理的世界图像,使我们在那里就像感到在家里一样,并且可以获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达到的安定。”而我相信,只要科技和艺术的结合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达到安定。
参考文献:
[1][2]米·贝京.艺术与科学——问题·悖论·探索[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第4页。
[3]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淳朴[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11
[4]乔治·萨顿.科学的生命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7
[5]卓菲娅·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作者简介:
何莹莹(1991-),女,汉族,籍贯:陕西省咸阳市,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4级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