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班主任实施品德教育的途径
2017-04-26张金凤
【摘要】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本文主要针对班主任开展品德教育工作的途径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分别从自身的崇高人格、良好的班风建设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三方面对学生实施了品德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 品德教育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199-01
前言
品德是一种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它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品质,它是在长期反复的道德行为中形成的一种习惯,因此具有稳定性,并且一旦形成且难以改变[1]。人的品德修养对人的长期发展、人格塑造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学校作为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班主任,将品德教育深入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调动积极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习惯是班主任的义务和责任。
一、榜样品德教育
教育者是学生教育的直接负责人,因此教育者的心灵和人性流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完美的教师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会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下逐渐认识到真善美的魅力,将自我的思想道德情操、道德修养等进一步的提升。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爱岗敬业,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为学生做出榜样。严以律己,用自我高尚的道德品质去影响学生,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能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有爱团结,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2]。其次作为班主任要坚持终身学习,大量的积累渊博的知识,不仅要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同时要扩展学习范围,坚持终身学习,不断的完善自我,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从而赢得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和依赖。同时作为班主任,还要不断的学习相关教育专家的先进经验,将自我学习与经验相结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获得学生的尊重和崇拜[3]。
二、建设良好的班风
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就是班级,良好的班风是班级建设的灵魂,班风的形成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最佳途径。规范、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的班风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会引导学生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内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即使个别学生在品德方面有所欠缺,良好的班风也会促使学生道德品质的转变。
作为班主任,建设良好的班风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改变传统的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采用引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分析自我行为,教授学生换位思考的方法,让其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从而改变自己。在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分析的过程中,要坚持持之以恒,需要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信心和决心。其次班主任要多采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4]。在进行全班教育的过程中,要懂得公平和公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品德教育的效果
品德教育除了深刻、生动的引导、谈话、劝说等形式,同时还需要大量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促进品德教育效果的形成。通過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中小学开展一些有计划、有组织的班级活动,能有效地促进班级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通常班级活动都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学生在不仅能积极的参与到班级建设中,同时在班级活动中能深刻的感受到班级文化的魅力,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班风。作为班主任要抓住活动实践中每一个道德品质教育的机会,开展品德教育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
四、结束语
学生品德的教育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影响。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之一,有义务也有责任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品质的社会成员。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的沟通桥梁,因此班主任从榜样品德教育、班风建设、班级活动中开展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能有效的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今后学生全面发展做出重要的铺垫,促进学生形成高尚道德品质的社会一员。
参考文献:
[1]闫晓萍.小学品德教育方法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李玉梅.浅谈班主任实施品德教育的途径[J].新课程(下),2012,02:148-149.
[3]李楠.中职生思想品德的自主建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4]周洁琦.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张金凤(1972.9-),女,本科学历,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实验小学高级教师,专业名称小学品德与社会,研究方向:小学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