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后进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2017-04-26钟萍
钟萍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一大任务,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后进生教育成为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在新课改的同时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后进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英语教学实际探讨如何激发后进生英语学习兴趣。
【关键词】英语学习兴趣 后进生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94-01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英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既是活的语言,又是枯燥无味的语言,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他们学习的困难会越来越大,而成绩偏差会进一步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学习。所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成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英语学习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激发后进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后进生的学习现状及困难
要想激发后进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其形成原因。
1.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不端正导致学习信心、學习能力逐减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刚开始接触英语时, 觉得新鲜,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知识涉及面广,涵量大,他们大多存在着词汇难记、遗忘率高的问题,随着日积月累,积重难返,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节节下降,失去学习信心,学习能力逐减,久而久之便养成依赖他人,抄袭他人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惰性也随之养成。
2.缺乏科学的方法,学习效率低
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而后进生往往缺少的正是这一点,他们普遍采用的记忆力方法都是死记硬背,对生词逐个字母拼读,常常前读后忘;对课文理解往往不考虑上下文,朗读时照本宣读,有口无心,课内学,课后忘,知识的巩固率低。
3.教师和家长缺乏耐心和正确的引导
一个成功的教育是由社会、学校(教师)及家长三方面密切配合和信任完成的。我认为,没有一个学生愿意是后进生。有些学生的家长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或者事情, 对孩子过于溺爱,或者放任自流,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家长就把孩子“逼到”了后进生群里。还有些教师只注重升学率和优秀率,对那些基础弱的学生没有及时给予帮助或引导,甚至还会经常挖苦和批评这些学生。上述原因使这些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成为了后进生。
二、一视同仁,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用心去爱,善待每一位后进。“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后进生英语学习的关键。教师要及时了解后进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决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了解他们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躁,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切忌向家长及班主任告状,对于自信心不强的学生我们应该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培养他们。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端正态度,明确目标
我们知道态度决定你成功与否,所以在帮助后进生进步之前,先是要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而后进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要明显差于好学生,教师要想让他们和其他英语学习好的同学完成同样的作业任务或者同时达到相同的标准很困难,教师要想激发后进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必须给后进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完成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中得到一定的快乐和满足感,从而达到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
2.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改变习惯
一部分后进生学习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身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对于这部分学生,必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计划、有步骤地转变他们的行为习惯。大多数的后进生由于学习基础差,都会有一些懒惰心理,学习不够主动。对此,我的做法是:布置不同的作业,要求每个人必须说出理由和自己对本题的理解,以及自己做题的经验等。因为作业不同,他们抄作业的想法便不能实现,只有静下心来做,再加上要整理方法与经验,他们就必须抓住课堂,记好笔记,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在无形中改变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3.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后进生学习英语兴趣
后进生之所以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或者失去信心, 是因为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所以,教师就需要正确地引导和及时地鼓励后进生攻破这座“恐惧城堡”。 而多表扬,少批评,对每个学生来说均很重要,尤其对差生更应如此,凡是他们有一点进步均以表扬、以鼓励他们学英语的信心。
4.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办法
对于差生单纯的依靠课堂也不行,所以还需要我们英语教师牺牲一些课外时间来辅导差生,细心讲解,耐心辅导,孜孜不倦循循善诱,这样他们的英语成绩就会慢慢提高,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总之, 激发后进生英语学习兴趣是一件困难和极富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只有使后进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联系,协调一致了,才能逐步学好基础知识,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王斌华主编《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