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感恩教育
2017-04-26潘洪梅潘洪霞潘洪波
潘洪梅+潘洪霞+潘洪波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程中,感恩教育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方面教育,因此本文重点对如何开展感恩教学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感恩教育方面的教学资源,这方面的内容应该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样才能让我国广大小学生得到更加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感恩教育 小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69-02
在感恩教育中,包含了众多的教学内容,首先是要求学生们对生命加以珍惜,因为生命是只能有一次的,每一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价值都不一样,只有珍惜生命,才能奉献自己的光和亮,更好的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其次是要学会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之所以要进行感恩教育,主要是为了向广大学生渗透责任的重要意义,最后还要让学生懂得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只有人与人之间得到沟通,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让人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更好的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本文重点对感恩教育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够对教学情况有所帮助。
一、做好榜样作用
在感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起到榜样性的作用。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模仿为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意义。感恩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懂得知恩图报的能力,无论是对于父母或是对于长辈,都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也是几千年我国传承下来的重要文化。在此基础上,要想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就要加强榜样的力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教育技能以外,还应该创建一个感恩的场景让学生更加的熟悉与了解,使学生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与感恩有关的要素。为了能够加强思想方面的教育,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建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在潜意识中的感恩心理,更好的开展感恩教育。
二、感恩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学习感恩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一意识的形成并不是马上就能见效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样并不是每个学生出生以后就懂得感恩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将感恩的心渗透进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应用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
具体来说,感恩教学首先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中,有关感恩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包括父母的恩情,还包括报效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教师应该充分围绕这方面的内容展开教学工作,在小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学生与国家或是集体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从不同的方面进一步凸显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要求。
其次是要创建感恩情境。在感恩场景的创设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从实际的生活场景入手,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贴近生活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感恩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生活中的实际片段作为教学中的主要素材,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满足教学目的的要求。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当前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应用十分普遍,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达到不同的目的,同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教师还可以充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指导教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体,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获得应有的感恩教育。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从多角度展示感恩内容,是一种更加全面的交流方式。
最后,要践行于生活实践。感恩教育的生活实践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学生亲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勵学生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去体会,与家长、老师进行换位后做一做家长与老师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另外,可以让学生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讲让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报恩行为的体会和感想。
三、结语
总而言之,从小就加强对学生感恩方面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重视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可以有效的促进整个社会水平的提升,让我国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行勇,张瑜.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
[2]李彦峰.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4(15)
[3]胡刚华.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感恩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