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学校道德情感教育的作用及实施要点
2017-04-26贾春兰
贾春兰
【摘要】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工作者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促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团结意识、社会发展观念、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的培養。换言之,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对小学生而言是培养其道德情感修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结合课程教学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本文围绕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道德情感教育方式和方法展开分析,以期能够为小学教育教学中开展学生道德情感教育活动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 道德情感教育 作用 要点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64-02
小学教育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修养的重要途径,各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教学资源,对学生今后的为人处世、人际交往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善于挖掘教材中道德情感教育相关素材,通过对小学教材中道德情感教育素材的讲解,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素养,还能够促使其情感感知力得到培养,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民族使命感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小学生学校道德情感教育工作开展的作用
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促使小学生的责任感、正义感、荣誉感、良心感等得到充分的培养,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勇于拼搏精神等,为学生能够成为有道德、有情感、有思想、有抱负的“四有”人才创造重要前提[1]。
二、小学生学校道德情感教育工作实施要点
(一)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者自身修养,发挥榜样作用
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深深的影响,若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拥有较为良好的品格和规范的言行举止,那么学生的一言一行就会得到一定的规范。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若想充分实现教书育人,就需要先端正自己,只有教学工作者本身具有良好的品格和德行,才能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作出正确的指导。同时,教学工作者还需要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通过以身作则来影响学生的成长。
(二)借助课程教学对学生实施道德情感教育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是热爱和平、宽以待人的民族,而且从不畏惧那些反社会、反人民等黑暗势力,中华儿女热情、坦诚、勇敢、正直、质朴、善良,敢于反抗一切恶势力。在小学语文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乏一些关于顽强抵抗、勇于牺牲的英雄事迹,在国难来临之际,无数仁人志士毫不犹豫的选择奋起反抗、保卫祖国。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中,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在抵抗日寇中的事迹彰显了中华儿女的崇高气节,体现了中华民族敢于与侵华势力做斗争的英雄气概。学生通过《狼牙山五壮士》的学习会与这些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国家责任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讲解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中可以借助对长征事件的真实评价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三)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创建道德情感教育环境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想渗透道德情感教育,就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得到更为直观的体验和感悟。例如,教育教学工作者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者组织开展以“正义、责任、道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素养,还能够锻炼其实践技能,在无形之中提高小学生的思想觉悟,促使其意识得到良好的形成[2]。同时,教育教学工作者还可以带领学生收集简报、制作手抄报和黑板报,在班级中营造道德情感教育的氛围。或者利用空余时间举办讨论会和演讲等,利用集体的力量带动学生的情感和思想道德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培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修养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情感教育资源,从而借助这些丰富的道德情感教育资源开展学生道德情感教育工作,促使学生道德情感修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使其形成正确、鲜明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曲玉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与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关系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7):39.
[2]俞妍玉.重视情感教育提升道德素养——小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6(3):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