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辩证法
2017-04-26石木珍
【摘要】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辩证法的研究陷入了困境。人们可以随意把任何东西都称为“辩证法”,可以把任何现象都归于“辩证法”的名下。辩证法成了一个硕大无比的筐,什么东西都能往里装。“辩证法是一座迷宫”,“辩证法是变戏法”。这样的结果就是,辩证法变成了各说各话的语言游戏。一方面“辩证法”之所以被人们讥讽为“变戏法”,是因为“辩证法”变成了“可以用来套在任何社会现象上的解释公式”,变成了“可以用来在缺乏思想和实证知识的时候及时搪塞一下的词汇语录”,也就是把“辩证法”变成了没有思想内容的“辩证词句”。另一方面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这一点在学界已得到共识。
【关键词】辩证 哲学 历史演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62-01
一、辯证法概念的历史演变
古希腊的辩证法,虽然“辩证法”一词最先出现于柏拉图的著作中,但他并不是这一伟大概念的发明者。在柏拉图之前的芝诺因为提出四个著名的“悖论”而被亚里士多德看作“辩证法创始人”。在苏格拉底的时代,“辩证法”是一个经常被使用的辩论艺术。
苏格拉底本人就是一个熟练运用辩证方法的著名代表。作为一种辩论艺术的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主要有两层涵义。辩证法意味着“对话”。辩证法就是通过对话达到真理的方法。柏拉图的著作几乎都是由“对话体”写成的,而“对话体”表现了古希腊辩证法的精髓。辩证法意味着“正反”。在对话中,苏格拉底总是佯装自己无知,而与别人唱反调。在苏格拉底与他人的论辩中,对同一论题通常形成正面和反面两种观点,通过对立双方的辩论,真理最终脱颖而出。辩证法被苏格拉底看作是一种“助产术”。
但是,柏拉图也许是第一个自觉地使用辩证法概念的人。在柏拉图那里,辩证法被视作是“最高的智慧”、“获得最高智慧的通道”,只有精通辩证法的人才能够从感性变动的现象世界中获得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只有辩证法才能使我们不为感性存在的假像所蒙蔽,把握那一切存在者的存在。因此,在古希腊,辩证法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逻辑。
二、不同学派的辩证法及方法
康德的辩证法,近代哲学家中首先重新发现辩证法的是康德。康德说,他曾一般地把辩证法称为幻相的逻辑。在康德哲学中,辩证法就是幻相的逻辑。辩证法作为“幻相的逻辑”典型地表现在宇宙论的四个“二律背反”之中。康德认为,在关于世界的开端、组成、规律性和原因等问题上,都存在一个正题和一个反题,两者都能得到同等程度的证明,但却是完全相反的。这就是“幻相”。康德认为,理性出现“幻相”,问题不在对象,而在人的判断。换言之,康德的辩证法意味着理性一旦进入形而上学的领域,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对辩证法的兴趣显然是康德引起的,但他不赞成康德辩证法,而最终回到了古希腊辩证法的肯定性和积极性。黑格尔是理解辩证法的关键。没有黑格尔对辩证法的深入发掘和积极高扬,就没有当代辩证法。追问“什么是辩证法”,就应当问问黑格尔“什么是辩证法”。
黑格尔是怎么理解辩证法的呢?
首先,黑格尔把辩证法理解为最高的思维方式。没有最高思维方式,把辩证法作为最高思维方式是和辩证法的本性相违背的,近代自笛卡儿以来,分析理性一统天下。黑格尔将这种分析理性贬斥为“知性”,认为它仅仅是理解世界的一种片面方法,而辩证法则是一种更高级的思维方式,知性只有在辩证法的统领下才有意义。
其次,从形式上看,黑格尔辩证法表现为正、反、合的过程。古希腊辩证法和康德辩证法都是由两个因素构成,表现为一正,一反,一问一答。黑格尔认为,这种辩证法只有对立,没有统一,从而导致否定的结果。真正的辩证法应该是肯定的和积极的,对立的因素应该得到统一。为此,黑格尔在“正题”和“反题”之后又加上了“合题”,形成了著名的“三段式”,而黑格尔辩证法作为最高思维方式的肯定性质就表现在三段式的“合题”之中。
最后,在黑格尔看来,一切事物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其动力都来自于自身内在的否定性,对立面斗争的结果总是强大的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一方否定必将灭亡的另一方;而新形成的统一体也不会恒久不衰,在它内部也会成长起否定这个统一体的新的一方,最后这个统一体被它所否定,又出现新的统一体,这样就形成一个以否定性为机制的无限发展的链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选集第一卷
[2]马克思选集第二卷
作者简介:
石木珍(1982年9月20日-),女,汉族,都昌人,江西通用技术学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