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言和普通话双语教学的探析
2017-04-26肖谊文
肖谊文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15-02
中国地大,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因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等浪潮影响所及,“方言”之消失日渐增快,这是一个文化问题,应受到重视和积极关注。“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前一口塘蓄个鲤嫲八尺长,长个拿来煮水食短个拿来讨妇娘……”这是用梅州本地方言的有名的童谣。在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中出现了对本土方言的教学,很多家长不理解,“幼儿园不是进行普通话教学吗?方言教学是否会影响孩子对普通话的更好的掌握?”许多本地的幼儿都已经不会讲梅州客家话了,甚至个别家长称之为是一件民族悲哀的事。在普通话推广工作日益深入的今天,孩子对普通话的熟练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长辈,这的确是件好事。但是,孩子们对方言感到非常陌生,甚至根本听不懂方言的含义,这多少令人有些惋惜。普通话是一张名片,一张好的名片,是开启成功之门的关键。学好普通话对孩子个人发展很有帮助。但在表达思想感情和地方文化方面,方言比普通话更具优势。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应该复兴方言。
如何对幼儿进行普通话和方言的双语教育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可以分时间,规定用普通话和方言交流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要求老师用普通话教学,孩子在课堂上也懂普通话交流。但在课余时间则可以说方言。除了教学时间,幼儿与教师与同伴更多的是日常生活的交往,学习方言只有“让教育存在于不教育中”,也就是让他们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习得。比如,在每天的点名时间,开始是我以方言和普通话轮流给点幼儿的名字,孩子们觉得很好玩,都乐意模仿。过了一段时间,当幼儿有些熟悉,我便请每一小组的幼儿每周轮流用方言和普通话试点小组幼儿的姓名。久而久之,幼儿都会用方言和普通话称呼同伴了。
二、充分发挥家园作用,共同建造普通话和方言的学习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和家长交流要么全部用普通话,要么用方言交流。前者可能是因为家长学历比较高,喜欢用普通话来熏陶培养孩子,后者可能认为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干脆用方言进行交流。方言和普通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們互相吸收、互相影响,互相丰富,共同发展。我们在进行普通话教学的同时也发动家长、幼儿、教师共同搜集,通过购买、借阅、查阅、复印等多种形式,寻找到较多的梅州民间文学素材。如:童谣《月光光》、《火焰虫》、《蟾蜍罗》、《排排坐》等。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普通话和方言同时进行学习。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普通话和方言的兴趣
在教学课堂,我充分发挥幼儿的各种感官,积累学习语言经验,让学习语言不再变得僵硬、死板。如方言《排排坐》童谣,我让幼儿边操作手游边用普通话讲解童谣,大大增加了幼儿的兴趣。在《蟾蜍罗》童谣中,我运用电脑falsh制作动画来帮助幼儿记忆童谣内容。幼儿看着动感的画面自然而然就把童谣脱口而出了。通过多种感官强化,也可以使大脑神经联系广泛,有助于深刻记住方言童谣及词汇。完全给幼儿创设一个开放、宽松和谐的双语教学环境,使幼儿以愉快的心情乐意去学习,自然就敢尝试用较通顺的梅州方言大胆发言、讲述。
四、利用游戏的积极因素,提高幼儿使用普通话和方言的频率和兴趣。
以游戏为途径,充分利用游戏中的积极因素,激发幼儿说方言的兴趣,使幼儿乐意运用方言进行交往。如游戏“荷花荷花几月开”,幼儿拉圈边走边用普通话问圈中一幼儿:“荷花荷花几月开?”一幼儿答:“一月开。”众幼儿再问:“一月不开几月开?”一幼儿答:“二月开。”依次问至六月,圈中幼儿答“六月荷花朵朵开。”众幼儿蹲下,圈中幼儿起立做荷花盛开状。而后在游戏中让幼儿边用方言念边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方言的魅力和韵味,也为他们童年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幼儿学习语言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因此,努力给幼儿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幼儿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普通话和方言。在教学中不断的用普通话和方言交替的学习,幼儿的语言和应变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普通话和方言作为不同文化的两种载体,是可以并存的,推广普通话,并非事限制幼儿在任何环境都讲这一种“话”,要让他们学会区分方言和普通话,其实,方言是不用教的,更无需保护,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方言区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四岁儿童语言的发展基本结束,言语发展机制已经按照本族或本地区语言习惯开始稳定,所以成人要坚持讲普通话。掌握了两种话的基本特点,有利于幼儿增强双语感,为将来的外语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