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7-04-26邓代君
【摘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标, 学校各个工作环节都应该以此为出发点,不断改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启发学生不断钻研问题以及发现其中的规律。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 培养 学生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10-01
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指的是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基础知识教会给学生,而是逐渐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思考问题以及发现相关法则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克服注入式情况,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已经被广泛重视。根据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1]。
1.运用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相关需求来运用教学设备使得学生直观感受到感性材料,充分理解各个科目的知识。运用直观教育教学方法可以为理性认识提供更为直接的感知,从而帮助 学生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继而生化学生对于各个科目基础知识的理解。举例来说,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最为常用的直接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板书启发;(2)语言启发;(3)演示启发[2]。从板书启发角度来看, 板书是课堂教育教学中最为直观的手段之一,是教师口头语言的有效补充。醒目而又工整的板书以及配合形象直观的语言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思维,继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板书需要具有示范性和系统性,板书的速度应该与教师的口头讲述速度保持高度一致。从语言启发角度来看,课堂教授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生动有趣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此,教师的语言应该更为简练和正确,深刻且含蓄的语言具有启发性;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利用夸张和幽默的语言技巧等把握好说话的技巧,与学生的思维能力交相呼应。从演示启发的角度来看,通过特别制定的教学用具让学生也参与进相关活动中,教师带动学生动手做好相关实验,此举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 数学问题中发生和发展过程,使得数学知识能够更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2.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2.1信息反馈
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的开展需要充分注意到信息反馈,继而及时地调整好教育教学方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作用往往是相互的,教师应该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利用好反馈信息,从而调整好教育教学方案。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眼睛会注视学生的每一个动作,如果90%以上学生的面部表情呈现呆滞状态说明学生没有听懂教师之前所讲,如果只是一两个学生呈现呆滞状态,说明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根本没有听到教师的讲课内容。此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启发诱导,举例来说,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课堂上不允许使用批判性的语言,也不能够强迫学生接收相关信息。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注意调整讲课的方法和讲课的速度。基于此,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2注意设问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注意设问方式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能够有利于各种各种教学信息的传输和反馈。最为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以下几种:(1)渐退式提问方式;(2)遞进式提问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主动对学生进行提问,还要善于向学生提问。但是,提问过程中不应该随心所欲的提问,充分注意提问的功效。基于此,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深刻体会到学科知识环节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已会的基础知识来看,精心设计相关问题且通过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更为新鲜的知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运用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向学生渗透常用方法,如类比法和归纳法等,从而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养成的思维习惯不应该是孤立的,而且应该是联合的。
参考文献:
[1]杨宪立,赵喜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教育与职业,2008,15(26):110-111.
[2]顾金妹.在化学复习课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3,12(15):131-132.
作者简介:
邓代君(1970年8月3日-),女,四川人,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营养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