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萤火虫的趣味文化

2017-04-26王淼

绿色中国·B 2016年10期
关键词:昆虫学萤火萤火虫

王淼

现今我们对于萤火虫的认识多是一类在夜间活动,会发光的小昆虫,利用发光寻找彼此的配偶,而且是良好的环境指标生物。然而,除了西方自然科学领域的认识外,我们对于这类昆虫,还认识些甚么呢?

其实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形成一门文理交叉学科,称之为文化昆虫学,主要研究昆虫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包括民族昆虫学、民俗昆虫学、神话昆虫学、文学昆虫学等,而这种带有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昆虫学,其研究方式与一般强调假说设立,试验验证的自然科学研究方式大异其趣,主要是以文献搜集、比对及爬梳为主,先不论外国的古文献,单就中国古人对于萤火虫的描述,就不知多少散见各式古籍之中。浩瀚书海,光是整理就是一门功夫。所幸,中国有所谓“类书”,其功能相当于今日的百科全书,而清朝皇室所编修的古今图书集成便是要寻找特定单词出现在那些古籍里头的最佳工具书,其中博物汇编禽虫典第一百七十一卷萤部汇考,便搜集各种古人对于萤火虫的描述。

首先,萤火虫可以当成中医药材的一种。据本草纲目集解:“萤有三种,一种小而宵飞,腹下光明,乃茅根所化;吕氏月令所谓腐草化萤者也一种;长如蛆蠋,尾后有光,无翼不飞,乃竹根所化也。”此乃中医李时珍将萤火虫成虫及无翼不飞的幼虫做了更细密的分类;萤火虫,据本草集解认为其气味“辛微温无毒”,主治明目、疗青盲。

另外,萤火虫在古代也是“占卜家运”的媒介之一。据萤部汇考杂录:“若入人家,其色青者,吉;红者,有祸殃”,意思是飞入家里的萤火虫,如果发青色光,例如黑翅萤的发光颜色,是吉兆;反之,如果发红色光,如红胸黑翅萤,则是不祥之兆。

再来是名称,根据古今图书集成的注解,萤火虫在古时候的名字有以下数种:萤火、耀夜、景天、熠耀、丹良、磷、丹鸟、夜光、宵烛,认为萤火虫“腐草为之,食蚊蚋”;《尔雅》则说:“夜飞,腹下有火”,直接点出萤火虫活动的时间及特点;而《礼记·月令》和《汲家周书》:“腐草此时得湿暑之气故为萤”、“大暑之日,腐草化萤”则点出了古人认为萤火虫的诞生方式。由上面的资料来看,古人认为萤火虫只有在荒凉、杂草丛生的地方才有,故萤火虫给人的感觉是冷清、荒凉、沉闷及孤寂。中国古典诗文中的萤火虫也是以凄凉、荒凉的意象出现。据《诗经·幽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大意是:我随着军队,往东方的山地打仗;岁月像流水滔滔,而我不能回乡。记得我从东方回来的那个时候,雨,蒙蒙地编织着征人的忧愁。我想:到家就会看见几条黄瓜;瓜藤长长,自外墙一直拖到檐下。房子没人料理,做了鼠辈的窝巢;还有那长脚的蜘蛛,在房门上爬。稻谷场上,已经铺满野鹿的趾印;夜晚出门时,总遇着明灭的萤火。但,这些事儿没啥可怕的,也因此,更使我的惦念增强!因此,萤火虫变成了家败国破或是感伤怀忧的自然符号。

尽管萤火虫在春秋时变成为骚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但却不是这些先秦两汉时代文人的宠儿,故很少被写进诗作中,因此也就没有机会像梅、荷、柳等意象那样,早早就定型在中国文化之中,不过这也使得萤火虫有机会在诗歌鼎盛的唐朝,披上五彩的霞衣,赋予或褒或贬,或直接或隐讳的纷繁意含。

以萤入诗的情况,是魏晋之后随咏物诗逐渐繁荣而渐渐兴起,例如梁朝元帝的《咏萤火》:“著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到来灯下暗,翻住雨中然。”此四句诗描写了元帝对于萤火虫的认知:第一句“著人疑不热”是从人的角度写,萤火虫明明有火光一闪一闪,但碰到人体却怎么不烫呢?

第二句“集草讶无烟”是从其栖息地角度出发,由于萤火虫多产卵于潮湿之处,故古人误以为萤乃腐草所化。当草堆上萤火虫栖息时,明明有点点火光,草都不燃起来,无烟无焰,所以第一句及第二句诗,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萤火虫发出萤光、不热不燃的特色,也知道一些萤火虫的生态特色。

“到来灯下暗”写出了火光的微弱,作者从对比的角度写,以灯光的相对明亮,突出萤火虫的微弱特点,用了比较衬托的手法。

“翻往雨中然”是一个很有趣的画面:一般的火,风一吹、雨一浇,便熄其光焰。而萤火虫呢?它的萤光并不受天气环境的左右,在雨中,仍能翩然起舞、星光闪烁,虽然梁元帝的咏萤火将萤火虫描绘的维妙维肖,但是其背后并无其他深意,可是随着咏物诗的进展,自唐朝以后,咏萤诗及与“萤”意象有关的诗不仅只限于萤火虫的生态特色,而开始有着不同的意涵,例如:

由于萤火虫具有发光器,自身可发光,其光芒虽微弱,但在暗夜中仍带给人们光明、温暖及希望,所以自唐朝之后,诗人们便从此生态特征入手,以赞美这美丽的现象。

唐朝郭震的《咏萤》:秋风凛凛月依依,飞过高梧影里时。暗处若教同聚类,世间争得有人知。”此诗表达,因为自身能发光之故,萤火虫在暗处也能让人知道。

又比如唐朝李嘉祐的《咏萤》:“映水光难定,淩虚体自轻。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向烛仍分焰,投书更有情;犹将流乱影,来此傍檐楹。”开头两句描写萤火虫的体型细小,次两句描写萤火虫即使遭受风吹雨打仍努力发光,连阴冷的夜风都无法吹熄其萤光,再次两句描写萤火虫的多情,萤火虫似乎要为阅读中的诗人传颂光亮,而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萤火虫的喜爱。

在这些诗作中,诗人所描述的萤火虫大多是秋天出现的种类。而就目前的研究成果可知,这些秋天出现的萤火虫出现时间多集中在日落之后一小时内,出现时间较短,且成虫发光型态为持续发光,其生物发光景象迥异于春夏季萤火虫之闪光,所以诗人们才会在其作品中强调“夜风吹不灭”。

关于唐诗中萤火虫的意象尚有:家败国破与感伤怀忧之情的自然符号、勤学苦读的标志、忠贞贤臣的比喻。而这些文学意义背后所引证的萤火虫生态特性,大多是因为萤火虫幼虫的栖息环境,在中国古人眼中多为荒烟漫草之地,易使人有凄凉感受;或是本身发光之故,成为在黑暗中带来光明的代表,进一步引申成为忠贞贤臣或是勤学苦读的代表。但这些文学意义中,其中有一项,乍看之下,并不符合大众对于萤火虫的认知,可是仔细考究,却仍有道理,也就是“对于宦官的讽刺”。

杜甫有一首咏萤诗,全句是: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但萤火虫不是夜行性的昆虫吗?怎么有可能会有“敢近太阳飞”的种类呢?

说来有趣!全世界目前已知约有2100种的萤火虫,但有些种类在羽化成虫之后,却不具备发光器,故无法发光。

這些无法发光的萤火虫大多是日行性的种类!既然能在白天活动,当然可算是“敢近太阳飞”,而日行性种类的交配方式主要靠雌成虫由散发性费落蒙,吸引雄成虫前来交尾。

上述现象会引发个问题:“不能发光的萤火虫,还真的能算是萤火虫吗?”但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萤火虫幼虫都能发光,所以分类学者将幼虫期具备发光器的甲虫,均归类为萤火虫。

(责编:刘倩玮)

猜你喜欢

昆虫学萤火萤火虫
森林昆虫学经典学术著作再版
法布尔
萤火
昆虫学
月下萤火,照亮一纸寂寞
昆虫学
萤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