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命题展望
2017-04-26王虹力
王虹力
考试作为一种课程评价方式,具有积极作用。语文高考除了能检测考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考生的语文素养及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语文高考在数十年的发展中一直坚持“稳中有变,变中求稳”的原则,这与语文课程改革密切相关。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模式化的思维定势,不免会使语文教学落入僵化、固化的窠臼。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僵化的基础教育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所以必须改革语文课程,改革语文高考。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高考应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及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具体教育形势出发,秉持“稳重有变,变中求稳”的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高考的命题既能让学生通过考试掌握知识,又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对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高考改革,倪文锦教授认为,语文考试改革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1.注重语感,知识的考查要尽可能地结合语境;2.整体测试与局部测试相结合,加强整体测试;3.单项测试与综合测试相结合,加强综合测试;4.主观试题和客观试题相结合,更应注重主观试题;5.加强语言文化积累的考核。”这些观点对语文高考试题的命题具有指导意义。“考试设计的核心问题有三个方面:测量什么、如何测量、如何对测量结果进行量化,即如何评分。”语文高考最重要的问题是“考什么”。本文通过对2010~2012这三年全国各省市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分析和反思,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对未来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遵循科学合理的命题原则
现代文阅读作为语文高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命题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语文试卷命题的科学性、语文高考命题的质量以及高校选拔学生的质量。因此,树立正确的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命题理念,实现现代文阅读试题命题在科学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将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一)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命题理念
高考不仅关系到高校选拔学生的质量,而且也与考生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虽然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只是高考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也足以影响整个高考。因此,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一定要秉承科学合理的命题理念,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命题指导思想。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语文课本中有些固定的知识也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使得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已不能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充分认识社会,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进而适应社会的发展,让自己在社会中取得较大进步,实现人生价值。所以,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拥有高尚的思想品质、超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语文高考现代文命题也应立足于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观点,使考生成为独立完整的人,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二)坚持“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命题原则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体现在三个维度,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语文学习若离开学习过程,那么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就难以转化为语文能力,所以过程和方法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假若学生对语文产生厌恶情绪,学生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学习的保证。这三个维度是互相统一的。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也离不开语文能力的培养。所以,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也应该立足于三维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互交融,整合为一体,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评价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全面了解考生的学习态度,全方位地定位考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试题选材须慎重,突出人文性、时代性和广泛性
通过对多套试卷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分析,发现其选文主要采用以下文体:论述类文本,以社科文为主;文学类文本,以小说和散文为主;实用类文本,以新闻和人物传记为主。
(一)材料选择要突出人文性
选作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文章必须符合文质兼美、适合命题和适合高中生阅读等条件。命题者在选取阅读材料和设置试题时,应当做到心中有考生,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选择现代文阅读材料中来,选择考生接触较多的材料,这样才能更科学地測查考生的语文能力。选文材料涉及的阅读面应以课程标准为主,其难易程度要符合考生阅读的实际水平。
首先,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语言材料要体现出人文性。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阅读与鉴赏部分主要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现代诗以及新闻、演讲词,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应符合阅读鉴赏的教学要求。新课程标准规定:“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情操、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现代文阅读因其自身具有的民族性、时代性、文化性等特点,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折射着强烈的文化价值取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学类文本阅读,是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最重要的一种试题形式,承担着引导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在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应尝试选择多种文体作为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题材料,而不应仅拘泥于小说、散文。语文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语文课程对塑造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意义。所以现代文阅读试题的材料应选择具有较高人文内涵的文本,以提升考生的人生境界。
(二)材料选择要突出时代性
当下,国家和社会,都快速地向前发展并取得了跨越式的成果。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稳步发展。高考改革也应在发展中反思,在发展中前进。具体到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上,其选文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紧贴考生生活实际,使高考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紧密结合起来。笔者通过统计现代文阅读的选文材料,发现现代文阅读的材料大多反映现实生活,以社会热点如环保、社会道德、生态等问题作为论述对象,且这类文本选材的比重在逐年扩大,引导考生关注国家、社会以及人类命运,旨在让考生意识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了强有力的时代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主题。这样的选材既把语文高考和学生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也体现了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点,赋予了其生命。
(三)材料选择要突出广泛性
选文要增强其广泛性。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阅读与鉴赏”部分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现代诗以及新闻、演讲词,而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最主要的文体则是:论述类文本以社会科学类文本为主;文学类文本以小说和散文为主;实用类阅读文本则以人物传记、新闻、访谈录等为主。这样的选文方式就给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设定了不科学的导向,使得教师在课堂中只重视这些文体的教学,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固定化和模式化;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也会有意识地加大对这些文体的阅读,而忽略其他文本。而语文高考是要全面测查考生的语文素养,显然这样的选文方式并不能实现考试的目的。因此,应扩大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范围,不仅能全面地测查考生的语文素养,还能科学地引导日常语文教学。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全球化背景下,选取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材料时,还应缩小作家的地域限制,把世界上一些优秀作家的作品作为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材料,打破中国作家的文章统领大局的局面,体现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性和广泛性。
三、适当增加探究题,突出试题的开放性
(一)考点设置应注重科学性
在阅读试题考点的设置上,应更多考虑与文本特质相关的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科学地设置试题。比如社科文阅读材料应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考查考生对文章观点、逻辑做出独立判断的能力为主。在题型上,则应更加发挥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注重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多出探究题,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测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在2010~2012年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题干设置:“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或两项是)”“下列推断正确或错误的一项是”……使语文试卷语言生硬,表达方式死板,将考生的思考能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无法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语文水平。所以,科學合理地设置考点在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制中尤为重要。
(二)试题设置需突出开放性
目前,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增加了较多的探究性试题。探究性试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题角度多样,扩大了考生发挥自身水平的空间。探究性试题可以考查考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让考生根据文章彰显的文化价值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启发联想,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改变自己既定的思维模式,自觉探究,主动探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培养考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当然,这样的开放性试题在答案的设置上也要求多元化。所以,在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要加大开放性试题的比重,其不仅能检测出考生的语文能力,还能激发考生的创造力。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