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改名的王莽

2017-04-26马伯庸

喜剧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班固王莽张掖

★文/马伯庸

爱改名的王莽

★文/马伯庸

王莽这个人呐,真是要多烦就有多烦。

王莽上台之后,除了推出一系列繁琐离奇的奇葩政策之外,他还对西汉的行政地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按说改地名这事吧,不算罕见,历朝历代也不是没干过。可谁也没王莽改的这么神经,这么狂躁。

王莽一心恢复周制,所以改地名也有他的理由——“应经”。也就是说,我可不是心血来潮乱改的,都是按照经典书籍的指示来做的,有本可据。

比如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部,后来又补了一个司隶校尉部。到了王莽掌权那会儿,重新划定成了十二州。他先把交趾改名为交州,然后又嫌凉州这名字不够古意,改为雍州,这是按照《禹贡》来的,那里头的九州没有凉州,只有雍州。

这还算是比较正常的改动,可到了郡县两级,画风就变了。

有人做过统计,和西汉末年对比,新莽的郡从106个增加到116个,连改带增,一共改了91个郡名,只有25个保留了原名;县从1587变成1585个,其中730个县改了名字,将近一半。

也就是说,你一睁眼,全国一半地名全变了,这是何等狂暴的变化。

比如位于中枢地带的三辅(京兆、冯翊、扶风)中的二辅,被分成了六尉:京尉、师尉、翊尉、扶尉、光尉、列尉。

如果说这还只是中二病的话,那接下来的改动,简直就是神经病。

南阳、河内、颍川、弘农、河东、荥阳六个郡,全改名了,南阳叫“前队” ,河内叫“后队”,颍川叫“左队”,弘农叫“右队”,河东叫“兆队”,荥阳叫“祈队”,合称为豫州六队。

这还不算完。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有四郡(张掖、武威、酒泉、敦煌),其中有一个武威郡。王莽不知出于什么心理,说武威这名字也得改,就叫张掖吧。可是……四郡中原本就有一个张掖郡啊,那可怎么办?王莽的解决方案特别神经,那张掖也改呗,就叫设屏吧——设立屏藩,抵御

外敌,挺好挺好。

于是,一个新名,改了两个旧地。

不过酒泉和敦煌也别高兴,这二郡分别改成了辅平和敦德。

这倒霉事还不止河西遇着了,山东也没幸免。齐郡(今淄博、青州一带)也改名了,叫什么?济南呀。旁边济南郡脸登时就青了,他改叫济南,那我咋办啊?王莽大手一挥,你就叫乐安吧!

于是,一个新名,又改了俩旧地。您瞧这份折腾。

刚才提到豫州六郡改了六队,其实原来的地名也没浪费,直接向下传递。河东改给了安邑县,河内改给了怀县,颍川改给了阳翟,南阳改给了宛县,从郡名降级成了县名。

王莽这人吧,除了中二病之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特别迷信,看见不吉利的字就不高兴。二是逆反心理特别重,跟正常人拧着来。

好多地名,就是因为他看着不顺眼,就顺口给改了。

比如说吧,无锡,这名字很有来历,往上可以追溯到春秋。王莽一看这地名,觉得不好,无锡你说个应经啊?改,必须得有!然后无锡就悍然改名叫了“有锡”……

再比如说出烧鸡的符离。

王莽特别喜欢“符”这个字,桃符嘛,听着就吉利。他把好多地名都改叫×符。比如沛郡改叫吾符,定陶改叫迎符,剧魁叫上符,利乡改章符。

他拿起名单一看,嗯?符离?这个离字多不吉利啊,大笔一挥,成了符合。

有了这么个经验,王莽玩得越发熟练了。

上党有个谷远县,改成了谷近。

太原有个于离县,改成了于合。

陈留有个东昏县,改成了东明。

东平国改成了有盐郡,因为国中有个“无盐”亭。

山东有个亢父,王莽觉得这个亢字不孝顺,改成了顺父。

我说同学这反义词填空玩得可真熟练啊……

而且王莽在这次反义词大练习中,尽显出了直男本色,特别不喜欢弯。富昌郡有个地方叫“曲周”改成了“直周”,同郡的“曲梁”改为“直梁”。常山郡有个“曲逆”,改名叫“顺平”。还有“曲平”改“端平”,“曲阳”改“从阳”。

王直男可真不赖,把所有弯掉的地名,都给硬生生掰直了。其实哪止是能把弯的掰直啊,圆的他都能给掰方。

并州有个西河郡,被王莽改名叫归新郡。郡中有一个地方叫做圜阴,“圜”字有环绕转动之意,和圆一样。也不知道圆圈怎么就得罪王莽了,硬被改名叫做“方阴”。

中国的地名,有一个命名规律。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地名里一旦有阴阳二字,那么它的地理方位就能猜个大致不差。

不知道为什么,王莽对这些地名很敏感,能改的全改了。

比如华阴县,改成了华坛。

淮阴县,改成了嘉信。

这还算是好的,王莽的逆反心理太重,有些地名落到他手里,可倒了大霉。

比如范阳,被改成了“顺阴”。

于是辽阳改成了辽阴,泥阳改成了泥阴,我猜大概是为了迷惑敌人猜不透城市位置吧……

与此同时,王莽还为抵御外敌殚精竭虑,特别是在精神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边境一圈郡县改了个遍。

蓟县改伐戎,北地郡改叫威戎,陇西郡改成厌戎郡——厌字也是压制之意。雁门郡,改叫填狄。还有个小地方叫白狼,改名叫了仇狄。

胡字亦未幸免。武要改成了厌胡,平邑改成了平胡。

哦,对了,外邦国际友人也没幸免。王莽曾派严尤去攻打高句丽,回头一想,高字你也配?遂给人改名叫“下句丽”。老对手匈奴单于,也被改成降奴单于。

这个作劲儿,新朝若是不亡,真是没天理了。

后来光武中兴,拨乱反正,这场混乱才算是消停。到了汉明帝时,王莽改名的最后一个受害者出现了。

这个人就是班固。

班固雄心壮志,一心要修出一部《汉书》。可是写到《地理志》时,班固发现,如果要遵照修史的原则,地理沿革必须要写明白,但王莽这家伙太能折腾了,每写到一郡一县,他都得特别注明新莽时期被改成什么,工作量平白翻了一倍,关键是这玩意还没什么意义,因为很快就全改回来了。

写了没用,不写又不行,自己开的坑,咬着牙也得填完。于是班固只好遵从自己的内心,一边哭一边咬牙一一做标注,前后足足标注了八百多处。估计他在工作的时候,肯定是一边哭一边骂王莽这个神经病,你可真是太烦了啊!

编辑/王文浩

猜你喜欢

班固王莽张掖
王莽:皇帝家“可怕”的亲戚
大自然的调色板——张掖七彩丹霞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班固救马
悬梁刺股
王莽:为争帝位四个儿子杀了三个
到张掖看黑河
改朝换代
大美张掖
王莽:儿子是我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