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情感的翅膀飞入语文课堂

2017-04-25陈军港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凡卡课文情境

陈军港

【摘 要】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具有生命灵性与情感的艺术。情感是语文教学氛围的核心,是语文课堂的生命。只有充分运用“情感”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情,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语文的情感之火,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课堂教学。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课堂

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又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手段。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说明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利用情感提高教学效果十分重要。小学语文中的课文,无一不凝聚作者的爱憎,深蕴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情激情,以情施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激情导入,引发学生情感

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处好戏的序幕。教师艺术化的课堂导语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感悟和情感上的共鸣。

如我在教授《小英雄雨来》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抗日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接着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教师提问: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通过朗诵,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学生的心中也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教师感染力的语言能激励学生抓住切入点,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情的导入,要求教师必须有感情,要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研究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自己和作品中人物产生同感,以教师独特的激情,去感染学生。

二、媒体辅助,激发学生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场合产生的。特级教师于漪指出:“课的第一重锤要放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或者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因此,多媒体的手段的运用能再现文中描写的情景,或渲染情境,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融入到情境中去,进入到文字描写的情感氛围之中,从而充分体验到情感之美。

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这首诗时,展示电影《长征》中红军长征的场景片段,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长征时环境的恶劣,紅军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以及坚定的信念。通过声、光、色,把遥远的历史拉近,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可视的实物图画,既增设了情境,也让不少学生对长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师动情地谈话导入中,一开始就把学生带进了这首诗所表达的那种意境中,拨动学生情感的丝弦,进入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何愁学生会不投入课文、课堂之中。

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描写的事物、景观,都表现了赏心悦目的自然美,但在教学中巧用电教手段就会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学生看着画面,对文中语句的含义心领神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果。

三、角色带入,迸发学生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读的训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可见含情朗读也是培养情感的有效方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思想表达的深邃,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感情喷发的“火山”,并加以体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就会逐步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进入到角色中,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与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

如:教学《凡卡》一课,在学生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经历后,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凡卡的悲惨命运,我抓住“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你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这些动情处,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感动自己,感染让人。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细细品味,慢慢融入到凡卡的生活中,最后把声声哀求表达得字字啼血,催人泪下,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后,感情更加丰富、细腻,对文章的感情更加全面、深刻。

四、静思默想,升华学生情感

课堂上真正的感悟是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还原语文形象,理解语言内涵,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比如让学生通过默读批注,真切地体验文章的情感,感悟文章的内涵。这样积淀丰富的情感,自然就能读出自己的“心”。在张祖庆老师执教的《我盼春天的荠菜》一课中,张老师对这段文字没有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转换角色,与文本对话。也就是运用了默读中的“批注法”,即默读时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随时写在文章中的空白处。他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说说这段文字中让自己难受的一句话,想一想此时此刻妈妈会呼唤些什么?女儿会说些什么?以“孩子,你怎么还不回来呀……”和“妈妈,不是女儿不想回家……”为开头进行写话练习。这样,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体会到文本带给他们的震撼,与作者,与文中人物“三心相通”,产生心灵的碰撞。让学生在思考中感悟,从而使学生获得阅读时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上,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机会,一个静静思考的时空,学生的思维空间、思路、视觉以及胸怀就都会打开。课堂只有多一些宁静的空间,才会有无声胜有声的精彩。

语文课是一片青石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达到文、理、情相通的境界。我们应利用一切资源,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性情,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席云玲.《情感与语文教学》载《语文教学通讯》[J].1992年第9期

[2]王丽萍.《让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升华》.魅力中国[J].2008年16期

猜你喜欢

凡卡课文情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