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华:以“老中医”心态对待医与患
2017-04-25邵竹林
文/邵竹林
张永华:以“老中医”心态对待医与患
文/邵竹林
封面人物
张永华
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
中国CDC精神病执行委员会执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委
浙江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主委
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主任
中医出身的张永华院长,不到四十岁就被同行和病人敬称为“张老”,一个“老”字,是对一名中医医术医德的双重肯定。后来,张永华又“转行”到精神科,致力于中西医治疗失眠及相关焦虑、抑郁及心身障碍疾病的研究,并于2009年担任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从中医到西医的精神科,从专科医生到一院之长,能够从这样繁重复杂的工作角色转变中,顺畅从容地完成医生的职责、学术的研究和医院的管理,无疑是张永华最让人称道和佩服的地方。
在春和景明的四月,记者走进素有患者的“心灵家园”之称的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下文简称“杭七院”),专访张永华院长,与大家分享他对工作和生活的经验及感悟。(H代表本刊,Z代表张永华院长)
薪火相承:了不起的“小中医”
H:听说您从事中医是因为家传的缘故?
Z:对,我老家是在浙江长兴,祖上数代都是中医,医术在当地比较有名气,也有修桥积善的家风,算是中医世家。不过在抗战和“文革”期间,因战乱等历史原因,家传中医一度中断过。直到我高考,在我舅舅的坚持和鼓励下,我才下定决心报考了浙江省的中医学院,重新做起了中医。
H:您读中医,是不是比其他同学更轻松?
Z:(笑)是要轻松一点,小时候听我妈妈、舅舅他们聊天,内容经常是关于病例脉象的,他们虽然不是执证中医,但在老家,还是有很多人请他们看病的。
H:从小的耳濡目染,再加上天分和勤勉。
Z:对,所以我对做中医的兴趣非常浓厚。
大学毕业后,张永华曾有段时间在农村做实践,跟随一个当时非常有名的老中医学习。有时候老中医外出不在,就由张永华替病人诊脉。没想到,很多连老中医看了都没什么效果的病症,却让年轻的张永华看出了疗效。为此,张永华在当地得到了“了不起的小中医”的称号。
H:人们都说老中医好,您觉得做中医和年纪关系大吗?
Z:跟年龄是有一定关系的,因为随着年龄增加,对中医的感悟也就越深刻,对中医的思维模式也越来越接受。
H:但也有很多学中医的人都改学西医去了。
Z:对,中医受现代医学的冲击大,让很多人灰心丧气,觉得既没有前途也没有“钱途”。(笑)我算是少数能够坚持下来的。不过从2003年“非典”之后,国家重新重视中医,现在情况又好很多了。
H: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组织的一个“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项目,听说条件很严苛,而您是报考成功的。
Z:对,这个项目在全国共招募200人,要求是主任医生,对中医典籍研究和临床实践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且年龄必须小于45岁。
H:这次培训对您的意义很大。
Z:是的,这次学习培训,让我对中医临床科研的思维模式,对掌握中医临床研究的基本方法,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的水平和中医诊疗疑难疾病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H:要成为一名好的中医,很不容易。
Z: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好中医,至少要有20年以上的沉淀,要扎实掌握最基本的传统中医理念,还要有长年临床实践积累经验。
形神合一:中医理念的普适性
张永华的硕士攻读的是消化专业,之后到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即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工作。在此期间,他除了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研究中医经典,从中吸取养分以外,也在治疗胃肠肝等消化科疾病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些经验,越来越让他感觉到中医看待疾病的全面性,理解“形神合一”对不同医疗模式的普适意义。
中医很注重“中庸”与“调和”。中医受道家文化影响很大。道家文化讲究清心寡欲,讲究无为而治,这种理论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非常可取的。
H:中医看待疾病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Z:系统性,全面性。中医认识疾病非常的宏观,病因就是三大类:外感六淫,就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谓的病原微生物等;内伤七情,很多的疾病都与情绪有关;还有其他病因就是饮食房劳金刃所伤。
H:所以说,一些消化道疾病,也和情绪很相关?
Z:没错,我在诊治很多消化系统疾病时,肯定会及时考虑到情绪的影响,就会疏肝理气、清肝泻火等等,因为在中医里,肝脏的很多功能跟大脑是通的,情绪是由肝和心所支配的,调节情绪就需要通过肝脏,所以如果人的肝火旺,脾气就会比较躁。
H:就是欲望太多。
Z:所以,中医很注重“中庸”与“调和”。中医受道家文化影响很大。道家文化讲究清心寡欲,讲究无为而治,这种理论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非常可取的。
H:如果能够调整心态,精神状态好了,身体上的疾病也会有好转。
Z:40%左右的消化系统疾病,80%的心血管疾病,都和情绪相关。现在的人压力大,情绪也浮躁,想要很快升官发财,但这样是不现实的,哪怕你非常努力,也不一定能够取得回报,反而把身体搞垮了。
H:除了普通人,精神状态对患者是不是更重要?
Z:精神状态是有的病人治疗效果好,有的效果不好的一大原因。比如现在很多病人,在知道自己得了肿瘤后,精神上会非常焦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这时候他最需要的是安慰,要调节情绪,才会对接下来的治疗有帮助。反之,则很不乐观。这种身体和心理的相关性,就是中医“形神合一”的原理。所以医生如果对中医的这种理念有所了解,就一定会非常关注病人的情绪。
守正出奇:从中医到精神科
近年来,张永华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焦虑等心身障碍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充分弘扬中医治疗情志病的优势,重视从情绪沟通中,对患者提供医疗帮助,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他承担了好几项部级、省级、厅市级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项目,并将科研成果发表于多家国际、国内杂志。
2015年,张永华出版了书籍《中医情志疗法研究》,集合了他所有的学术精髓,从七情出发,探求七情致病及其特点,再以中医内科学为基础,从各个系统展开对情志疗法的研究,如心脑病症、片十胆病症、脾胃病症、肾系病症、气血津液病症及其他,坚持中医药学辨证论治特色,介绍各种实用易行的情志疗法。
H:您在中医对患者情志的重视,是不是刚好和你“转行”到西医精神科对接了起来?
Z:对,从情志这个角度,中医和精神科是相通的。特别是很多所谓的神经症,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中医来认识和治疗的。所以真正有水平的中医医生,对神经症的理解和把握,尽管没有现代医学这么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他依然会有很高的把握度。
H:有人说19世纪的“世纪病”是肺结核,20世纪是癌症,21世纪则可能是精神疾病。也有一些专家指出,人类已从“躯体疾病时代”步入“精神疾病时代”,神经衰弱、躁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敌人。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Z: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由于压力增加等原因,患有神经症性疾病的病人确实在逐年增加,焦虑、抑郁、强迫以及睡眠等问题比较突出。
H:现在贵院的重点学科也是主要针对这些疾病吗?
Z:我们医院的睡眠专科和儿童心理专科在国内有很高的知名度,另外老年记忆障碍、物质依赖、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在省内也能算首屈一指。
H:很多患者就是冲着贵院睡眠中心这块“金字招牌”慕名前来的。
Z:(笑)对,把睡眠医学作为心身疾病的突破口,把睡眠障碍门诊做大做强成为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每年为近6万名睡眠障碍患者缓解痛苦,走到了全国前列。
在张永华的带领下,现在的杭七院已发展成以精神疾病为基础,心身障碍、睡眠医学、儿童心理及老年病多学科蓬勃发展的三甲专科医院。来杭七院看睡眠、抑郁、焦虑、儿童多动症、酒依赖、网络依赖、老年心理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压力管理、人际交往等影响百姓身心健康的心理问题或疾病的已占一半以上。
张永华认为,随着分级诊疗的实施,基层的精神病专科医院也会越来越多,条件也越来越好,很多重症的病人很可能会留在基层医院,所以杭七院会着重树立在重症精神科领域发展的特色品牌,希望能够解决一些基层医院处理不了的疾病、疑难杂症等。
兼容并蓄:医生要懂一点哲学
在张永华从医的30多年里,从来没有与病人有过纠纷,治不好的病人也不在少数,但也不会产生纠纷。他认为,对于医生这个行业,不仅要学习医学,还要学习很多的人文科学,还要学哲学。医生如果不懂一点人文哲学,思路有的时候就会狭隘、会死板,不会灵活处理或应对问题。另外,医生也要关注自己心理状态的健康。
H:作为院长,您的这种“老中医”心态,是不是对其他医生影响很大?
Z:我到杭七院工作以后,本身就学到了很多。中医原本对“情志”方面的认识虽然全面,但也比较笼统,西医的精神学科则很细致,这对我的专业研究很有助益。同样,我本人在中医方面的一些理念对精神科的医生们也有影响。
H:产生了一种学科的碰撞。
Z:是的,精神科是涉及面很广的学科。我们以前很多精神科医生受到自身专业的制约,相对就会比较封闭。我经常鼓励他们多学习其他专科知识,调整知识结构,开阔视野,对疾病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对学科的发展也就更有帮助了。
H:对医生的素质要求很全面、很高啊!
Z:医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职业,一定要努力、勤奋,肯吃苦的。
H: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心理学的流派,发展也很快。
Z:有发展就说明有需求,不过我认为医生对患者的帮助,一定要适合患者的情况。比如一些精神分析法,会通过“童年”“性”这样的角度来为患者寻找心理问题的根源,但这种方法对很多国人不是很适合,因为有文化的隔阂,从传统文化着手,反而让患者易于接受,沟通也会比较顺畅。
H:就是要建立起医患间的信任感。
Z:对。这也是中医的理念,治疗疾病,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案,而会有不同的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而医生要做的,是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比如说,对一个患者的病情,A方案可能是最有效的,B方案次之,但患者不信任A,更信任B,那么作为医生,就要姑且使用B。
H:沟通很重要。
Z:医生不是神,什么病都能治好。但是要让病人感受到你是真心为他好。要做一个真正的好医生,就要能够妥当地应对不同的病人。有的医生自认为医术很高,但是他诊治的病人却不肯吃药,那医术再高又有什么用呢?
H:这也是现在医患矛盾存在的一方面原因。
Z:医疗纠纷的产生,很多时候不是医生专业技能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好患者的心理辅导的问题。比如现在手术率很高的胆囊炎,如果是患有神经症的胆囊炎患者接受了手术后,可能会觉得全身不适,认为是手术出了问题,就来找医生的麻烦,而实际上手术是没有问题的。医生如果术前给予病人更多心理安抚或者充分告知,再配合以手术,效果就会更好。
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综合性医院的科室间竞争比较激烈,都在努力打造品牌科室。在杭七院,张永华通过调整绩效、鼓励医生发展亚专科方向等措施,来提高科室之间和员工的品牌意识,同时也调动大家对工作科研的积极性,使得医院和医护人员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据悉,杭七院目前已经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挂牌成立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通过与浙江大学接轨,引进优秀人才,让医院逐步完成向学术型医院的转变,未来对临床和学术也会更加重视。
采访札记:
采访张永华院长,就像听了一场含金量很高的心灵讲座。
他心态平和,反应敏捷,博文广识,这样的“气场”,很容易影响他身边的人。了解他的同事和朋友都说,张永华平时再忙再累,仍能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从不焦躁动怒。对于如今处处可见可闻的养生热潮,张永华并不赞成过分讲究养生,他认为:养生,要心重于身,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淡定、从容,小事糊涂,懂得舍得,要让中医和心理相得益彰。
为了传播自己的学术理念,张永华还担任了许多学术团体的兼职,比如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常委等,他通过这些学术团体去奔走呼吁,让全社会更加重视心身疾病。他还建立了自己的微信订阅号:张永华名医工作室。订阅号的关注度达2000余人,他平均每天亲自回复病人提问20多余人次,用告诫、叮咛、鼓励、表扬,来服务患者。他每年还会组织多场义诊及讲座,线上线下,和患者互动。
作为院长和医生,仁心仁术的张永华得到了普遍赞誉。在家里,他也深谙“幸福”的秘诀:因为工作,张永华为家庭的付出难免太少,所以不论是对太太还是儿子,他都会用心去肯定、去赞美,还要懂得去鼓励。
谈到退休之后的愿望,张永华说很希望能够以清静的心态再去多学一些中医的理论,包括他外祖父留下的那些厚厚医案,里面对于治疗失眠的思路和用药特点,都需要去学,去悟,去更好地传播学术理念,与世人分享心得感悟。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张永华推崇道家,而老子的这句话正是对他的极佳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