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及对策

2017-04-25周红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现状培训对策

周红霞

摘 要:教师进修学校是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能力提高、终身发展的地方,是全体中小学教师共同的“家”。然而,近年来,各种培训产生了诸多矛盾,如:参培教师对培训期望过高与培训教师的能力平平之间的矛盾,让很多教师在对培训这件事上,不重视,不喜欢,加之培训形式、师资状况、教育评价等原因,致使培训学校功能弱化,严重影响着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 培训 现状 对策

一、问题

教育部、教育厅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项目和要求作了明确规定。然而,在国家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的情况之下,我区教师培训却问题重生,区本级教师培训开展效果不好,与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和新课程改革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如何解决我区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区教师培训工作顺利进行,越来越成为当前和今后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和思考。

近几年来,各级高度重视,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从内容上看有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通识培训,有专题培训,有学科培训,有技能培训等。从类别上看有全员培训,骨干培训,干部培训等。从形式上看有集中理论培训,有分散课堂教学实践,有“就地留学”式培训等。这种培训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让人担忧的是,各种培训铺天盖地而来,内容重复、形式单一,这种培训是否能够真正达到或者接近预期的目的?是否会真正产生与“投入”相应的“产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层思考!

(一)培训机构方面

1.培训师资不强,名师短缺。教师培训师资的强弱决定着教师培训成效的好坏。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大凡培训效果好,教学启发大,深受学员亲睐的教师多是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水平,理念先进、视野开阔的一线优秀教师,这些教师不仅在区级中小学可谓凤毛麟角,在省级中小学也是为数不多,他们往往教学科研任务重,社会兼职事务多,很少能够抽出时间参与区级教师培训。加之,我区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组织教师培训任务的教师,长期脱离教学一线,很少参加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与高等院校、科教院所联系也不够紧密,了解前沿的教学动态和教学信息不多,发现并有所交往的名师很少,再加上很少赴学校实地考查、调研,至于本区域内教师教学存在什么问题,有何教学要求,更是难以抓准吃透,因而每每举办教师培训,老师讲的内容全是理论啊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完全不接地气,没有植根于我们需要的教学当中去,总是重复,单调,与参培教师的知识渴求相悖。

2.培训安排不实,成效低微。教师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使教师更新理念、改进方法、提升技能、明确责任,加速成长为爱教、乐教、善教的优秀教师。然而限于师资、设施、时间、经费等条件,区本级教师培训大多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能给参训教师以真正的启发和教益。其表现,一是培训计划不明确,什么时间培训,培训什么,怎么培训,达到什么目的、要求,区级教育部门和培训机构大都没有详实的规划和精实的方案,而是想到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能够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什么好培训就培训什么。二是培训内容“空”、“虚”,脱离教师需求实际,过分强调宏观理论、理念的灌输。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往往不看区域教育条件、基础,不管参训教师需求、水准,盲目地重复“昨天的故事”,任务式、方案化地按照理论设想告诉教师应如何做,不应如何做,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好的方法、技巧、经验,参训人员有什么疑惑则全然不顾,使参训教师满怀希望而来,揣着遗憾而去。三是培训方式单一,当前我区本级培训,通常都是设置几个专题,聘请几个“专家”,组织一些教师坐在一起听几天讲座就完事,没有交流、没有研讨,没有实践考察和和问题诊断,教、研、训出现完全脱节。

3.培训制度不严,管理松散。管理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根本。我区的现象是教师参不参加培训一个样,参加培训认真与否一个样(反正到最后都能取得合格证书),培训机构组织培训多少一个样,培训效果好坏一个样。在培训过程中,参训者、培训者、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既没有紧密的联系、沟通和反馈,也没有严格的评价、管理和考核,相互之间听之任之,得过且过,从上至下把教师培训作为一种必须敷衍而过的任务去完成。

(二)参培教师方面

1.参培学员兴趣不浓,对培训不重视。作为区级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进修学校对教师培训表现出了日益浓厚的兴趣,投入了相应的人力,根据区内教师的现状,分层递进地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工作,但是在教师培训实践中,经常令教师培训部门尴尬的是,参与培训的教师表现出来的冷漠,迟到、培训课上打瞌睡、用培训时间乘机外出逛街、或者干脆不来培训的现象屡禁不止。培训机构常常一个一个打电话去请、去催!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想像培训的实际效益。

总之,培训效果难如愿。参训教师对培训过高期望与培训教师的平平能力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由于参训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悬殊过大、差距太远,对知识的广度、深度追求不一;另一方面由于区级教师进修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学科结构失衡,一些教师多年脱离教学实际,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从未接触过中小学教育实际,對中小学教育一无所知,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再者,由于培训单位领导的意识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在选聘辅导教师时,无力请到“重量级”的专家,无法达到名师效应之效果,绝大部分培训单位都是尽可能地用本学校的师资,能力高低,学术水平考虑的不是太多,这也招来了很多参培教师的不满。综上所述之原因,一句话就是参训教师对培训过高期望与培训教师的平平能力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因而造成了辅导效果之难以如愿,平心而论,参训教师都希望能受益匪浅,才不枉此行。然而事实却难以如愿,因此,抑制了一部分教师的参训欲。如果相关人员再不作为,不实地调查,不认真倾听,不改变此种状况,只会让培训停滞不前,让党的群众路线流于形式,也终将毁于形式。

二、对策

1.严格监管,切实保障培训经费。解决教师培训经费重在执行,贵在监管。一方面,省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应组成联合检查小组,督促全市各个县(市、区)严格执行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政[2006]5号文)等有关文件精神,利用行政手段,强力推动区(县)本级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切实防止区(县)级政府和部门弄虚作假,挤占挪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保障区(县)本级教师培训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实行项目预、决算制,保证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既能自主支配使用培训经费,又能合理按规使用培训经费,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

2.优化教师培训师资。一方面采取“引进来”的思路,大力引进专业培训人才。另一方面,培训教师是教师的教师。打铁还需自身硬,需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那种带着镣铐跳舞、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之路已不再适合我们新时期的教育了,我们要加强自身理论素养,完善自我专业素质结构,就必须学习,我们知道,教师需要培训的内容源于进修学校教师的调查研究,只有走进中小学课堂,走近中小学教师,了解他们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准确把握教师所需要的培训内容和培训的方式。如果说培训者在业务上稍有差距的话,那么,他们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又显得何等的重要。倘若一个培训者能夠不间断地深入课堂,了解教师所需要的培训内容,那么,进修学校将会为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3.让培训具有可选择性。选择性不仅是尊重培训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提高培训针对性的前提。继续教育必须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不能再搞“我供什么你就接受什么”的“计划经济”模式,而“市场经济”模式就是“开放搞活”(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改革开放)。培训机构要在深入学习,广泛调研,全方位、多渠道征求意见,反复酝酿的基础上推出适合本地区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预定菜单”,不仅让参加培训的教师有“菜单”可选,而且有适合自己口味的“菜”,也可以请中小学教师个人或学科组建议、提供培训“佳肴”。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先进、丰富的培训“预定菜单”,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一种服务理念,必将也一定会带给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4.持续创新,不断提高教师培训效果。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培训效果,是促使教师自觉参加培训,变要教师参加培训为教师要参加培训的最好措施。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要认真听取培训对象的意见需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科、岗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特点和要求,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周密安排培训课程,力求做到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少讲理论,多谈实际,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师资的选聘上,既要聘请高等院校,教科研所的专家学者进行理论提升,更要邀请一线优秀教师尤其是本地优秀教师进行示范引领,促使参训教师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

5.加强督导,建立健全评价机制。每次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电话回访、实地查看等方式去督促。对回访进行量化和考核。促使参培教师提高学习认识,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履行进修的义务;促使进修校工作人员真心诚意地为参培教师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想方设法为参培教师营造一个安定舒心的学习生活环境,真正愉快、安心地参加培训。

6.编纂几部适合本土教师培训的教材以供培训用。教师进修学校作为一个(区)县的教师培训机构,它不仅具有厚重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淀,而且还要具有传播当地教育教学思想的责任,是集教学、培训、研究、传播教育思想于一体的教师专业成长基地。在这方面,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务局教师进修学校做出了榜样,他们每年出一本关于本土教师专业发展的教材,以引领辖区内教师的专业成长,此种做法不失为一种良策,值得教师培训机构去效仿。所以,我认为教师进修学校应当结合当地的教学实际,多出一些具有指导价值的理论书籍,以推动当地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的说来,教师进修学校是一个区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它对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一所高规格的教师进修机构,需要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服务区域内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参与,更需要教师进修学校自身从业务水平、教研能力和服务意识等方面上档升位,要紧的是培训机构要在师资建设、培训形式和内容、教学研究功能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3]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

[4]江西省“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实施意见(赣教发[2011]2号)

[5]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使用暂行规定(教师[2006]3号)

[6]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2001]3号)

[7]吴明文.西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衰微原因及改进措施[J].中国教育报,2001.9.16

[8]徐建平.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年第6期

[9]赵国忠编著.加强教师培训研究,提高教师培训效果[M].南京大学出版社

[10]金小签.关于我省县域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13.2.27

[11]章臣国.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如何“继续”——一个教师培训工作者的感言[A].莫旗教研培训部,2011.6.29

猜你喜欢

现状培训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对策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