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界有关健全人对残疾人态度研究的综述

2017-04-25四朗曲西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残疾人态度

四朗曲西

摘 要:残疾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全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的认知对其自身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关社会对残疾人态度的研究,总体来说主要体现在有关态度构成因素、态度变化、态度形成机制与影响几个方面,研究社会对于残疾人的态度,对于社会教育和残疾人自身的教育具有重要启迪和意义。

关键词:残疾人 态度 文献综述

海伦凯勒曾经说过:“最使盲人感到重压的并不是目盲本身,而是明眼人对他们的态度”。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种种障碍,有时候并不是由他们自身的残疾所致,而是一个社会的人文环境、制度设计等因素所致。因此,研究健全人对于残疾人的影响意义巨大。

一、学术界有关健全人对残疾人态度的研究回顾

纵观学术界有关健全人对残疾人态度的研究,其主要表现在有关态度的构成,态度的差异与态度的生成机制三个方面,其具体如此下:

1.关于健全人对残疾人态度构成的研究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大体采用的是态度的三维框架,即将态度分解为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成分。叶莉芳认为,健全人对残疾人的的认知评价可以分为积极评价维度和消极评价维度,前者包括乐观进取、坚韧不屈这两种积极的品质,后者则包含悲观退缩、孤独无助这两种消极的品质,健全人对残疾人的情绪反应的结构由钦佩反应、嫌弃反应、共情反应三个因素构成,健全人对残疾人的行为倾向的结构由消极回避、积极接近、消极接近三个因素构成。而在肖放、落合俊郎、朴在国有关大学生对残疾人的态度研究中发现我国大学生对智力残疾人的态度由“社会性、能力评价、能力以外评价、外向性、温和性”等五个因子构成;对智力残疾以外残疾人的态度由“社会性、评价、希望-期待、亲近感”等四个因子构成;对残疾人的行动倾向态度由“交流愿望、承认-接受、交流自信、拒绝心理”等四个因子构成。除了健全人对残疾人的态度的成分研究之外,还有学者区分了态度的两个层面:内隐和外显,并发现了两者之间的不一致。马婷研究还发现,健全人对残疾人持有显著的负性内隐认知评价,对该类人群表现出较低的内隐钦佩感,而较高的嫌弃感和同情心,以及显著的自动回避倾向。其他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

2.健全人对残疾人的态度差异的研究

学术界有关健全人对残疾人态度差异的研究认为,一些人口学特征、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职业、是否与残疾人有过接触等背景资料的易于收集有很大关系。郑曦的研究发现,大学生中不同性别、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的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接触过残疾人的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得分明显高于从未接触的,了解残疾人相关信息的大学生比不了解的对残疾人态度要正面肯定,与残疾人交往关系密切的比不密切的对残疾人态度明显积极肯定,是否接触残疾人、欲与关系程度、交往深度这三个变量对残疾人态度有一定影响作用,但不是决定因子。根据马婷等对多国外文献的梳理,相对于接触频率,接触形式对态度的预测更为有效,智障者服务人群对智障人士也带有很强的歧视性倾向,相对于其他医疗服务专业的学生,护理专业的学生对残疾人抱有更为悲观失望的态度,对其行为有更多的误解。在性别层面上,有研究证实,性别影响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外显态度,但不影响其内隐态度,外显层面上,女性较于男性对残疾人的态度较为积极,内隐层面上两者没有差异。曹雪等利用社会距离量表进行初中生对残疾人态度的调查研究发现,初中生对残疾人的态度是积极的,积极态度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下降,但与性别和之前的残疾接触经验无关,开放式访谈的结果表明,初中生对残疾相关知识的理解是有限的,使得他们对残疾人的积极态度呈现出某种程度的表面化特点。

3.健全人对残疾人的歧视与排斥的社会生成机制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的贡献是由社会学研究做出的。社会学素来就关注各种社会不平等,态度及其测量最早也源于社会学对族群问题的关注。社会学家关注焦点在于这种歧视与偏见的社会生成机制。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张爱华博士就曾以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作为分析框架,采用参与观察和结构访谈的方式,研究了健全人对残疾人的社会排斥。张爱华的研究发现,在残疾人的话语中他们区分了有健全人参与的场域与残疾人参与的场域,在分析问题时他们也容易以健全人与残疾人进行分类。对残疾人来说他们自在的场域是由残疾人构成的世界或者说以残疾人为主的世界。当他们进入以健全人为主的场域时,他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社会排斥,其中最为顽固的排斥是来自于观念层面的排斥。观念层面的社会排斥不仅形塑了一部分残疾人对自身身份的确认,更固化了社会对残疾人的认定与人们对待残疾人的态度、评价与认知,进而造就了对待残疾人的惯习。在实践理论之下,残疾人所面临的社会排斥多多少少可归结为社会建构的结果。在论述社会排斥何以可能时,张爱华讨论了政策与制度安排以及残疾人本身所具有的社会资本等因素的作用。刘婷婷的研究则认为,残疾人处于权力的弱势、能力的弱势、经济的弱势、资源的弱势甚至心理的弱势,他们一旦被社会建构为残疾人,观念排斥、就业排斥、教育排斥就会随之而来,共同构成了排斥残疾人的一张强有力的网。还有研究者认为健全人对残疾人的认知评价和情绪反应具有自动化特性,也就是说这种歧视和排斥深藏于人的潜意识的层面。

二、相关研究的简评

首先,这些研究丰富了人们对健全人与残疾人关系的认识,有助于了解歧视和排斥的社会生成機制,为融合教育和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与排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其现实关怀上,这类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及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制定正确的政策提供依据,有助于真正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改善残疾人和健全人之间的关系,促进残健融合。与此同时,以往的研究局限于特定被研究者如大学生、初中生对残疾人的态度,所得结论也只能局限于特定群体,而缺乏对健全人的各种群体的态度的系统考察。其次,大多数研究是一种描述性的研究,而缺乏理论上的解释,缺乏对这种排斥与歧视的社会生成与作用机制的研究。最后,在研究方法,多采用量表和问卷调查,尽管也有研究者采用了实验方法,但所得资料多趋于表面化,不能真正反映被研究者态度。

参考文献

[1]叶莉芳.健全人对残疾人的态度结构及其作用机制[M].宁波:宁波大学出版社.2011.

[2]肖放.落合俊郎.朴在国.中国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8).

[3] 周艳艳.马婷.张锋.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内隐认知评价及其可塑性[J].应用心理学. 2014(4).

[4]马婷.徐钟庚.张锋.健全人群对智障人群的态度研究:现状与展望[J].应用心理学.2012(03).

[5]郑曦.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7

[6]曹雪.张林.于颖.陈光华.初中生对残疾人态度的调查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4(10).

[7]张爱华.残疾人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的再考察[J].社会观察.2012(6).

[8]刘婷婷.残疾人社会排斥的生成[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残疾人态度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态度决定一切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