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2017-04-25张磊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应用型转型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核心任务的。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要围绕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和要求,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原则,并通过突出核心能力、优化师资队伍、强化实习实训和完善管理制度整体推进,有效保障实践教学的成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 实践教学

在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因其较高的比例和较广的分布而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掀起了一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转型”大潮。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对高校内部各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发展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其中最为直接和密切的就是实践教学的改革。作为综合性和应用性特征较强的专业,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对于提高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实现管理类专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对管理类专业的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高校内涵式发展趋向,构成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系统动力。而立足区域特点和实际,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则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基本目标。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对管理类专业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新的系统要求。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动力与目标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责,而人才培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职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规模与结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背景。在经济转型升级加剧和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进程中,如何有效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共同面临的焦点问题。“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高校实施内涵发展,构成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调整、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期,知识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内驱力,这种发展趋势对生产一线的劳动者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关于高校分类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导向,促进了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与之相适应的是高校为提发展高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而开展的内涵式发展。上述三个方面共同構成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激励和督促着地方本科院校的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目标,是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的过渡,高等院校的数量、层次和类型逐渐增多,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的输出逐渐增加,面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和复合性特征,传统教育的“精英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必须立足区域、融入地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真正“抓住自身‘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三大特点,突出自身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定位”,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出地方本科院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以及地方本科院校与部分“985”和“211”等重点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区别。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根本指向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契合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明确这一点,对于科学合理地确定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而优化专业设置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对管理类专业的要求

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对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管理类专业的改革和建设,必须围绕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和要求,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

一是在培养目标上,要突出专业属性,即在人才培养定位中要体现出就业领域和工作性质的相互结合,如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突出工业和商业领域的“业务性”和事务管理的“职业性”特征,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则需突出“旅游”的行业性和“管理”的职位性。二是在教学理念上,要坚持能力导向,即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训练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化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三是在教学内容上,要形成立体结构,即在教学中要立足专业基础知识、联系行业现实实践、关注未来发展趋向,积极构建基础理论、现实实践和前沿动态三者相互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四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改革创新,即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专业性质和特点的教学方法,主动引入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等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在教学管理上,要加强制度建设,即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保障专业教学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此外,还要强化实践教学,有效强化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即通过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场所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与原则

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是适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趋势和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的必要措施。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切实坚持明确的改革方向和科学的改革原则。

(一)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

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要坚持两个基本方向,即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地域分布较为广泛、人才培养以满足区域需求为主,是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特点。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所面临的一项共同任务。

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就是指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要与区域人才需求相对应。“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作为地方举办的本科院校,应该首先向地方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同产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就是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为此,需要坚持以区域经济发展作为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着眼点,时刻注意关注区域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以区域内不同产业和行业对管理类人才的要求来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保证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有机统一。

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就是指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设计和组织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为重点。专业核心能力不仅是专业性质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学生参与就业竞争的关键环节,“在就业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只有认清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核心能力,积极地进行探索和改革,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切实提高就业竞争力,真正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内容构成和组织实施等方面都要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作为目标,通过实践教学的分解和细化以促进专业核心能力的强化。

(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原则

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需要坚持三项基本原则,即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与学校办学定位相吻合、与专业建设发展相协调。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只有坚持上述基本原则,才能有效保障实践教学改革的质量,进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促进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是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首要原则。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之间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和适应性。推进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状况,即不同产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中,用人单位对于工作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就是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动适应管理类专业的社会人才需求,切实做好人才培养的“共给侧”改革。

与学校办学定位相吻合是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高校的办学定位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性思想,对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课程结构、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办学定位的重新审视和确认。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必须与学校的办学定位相吻合,并且在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等方面都应该坚持以学校的办学定位为指导。只有如此,才能使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符合学校办学的总体要求,并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起到支持作用。

与专业建设发展相协调是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基础。专业建设发展是一项涉及内容较多的整体性工作,对于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改革等问题都有影响和制约作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其核心目标,而加强专业建设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性环节。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要与专业建设相协调,即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既要立足于专业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也要适应专业建设发展的未来动向,以保证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现实可行性和动态发展性,与专业建设发展保持同步。

三、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路径

如何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管理类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需要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这一中心,通过优化师资队伍、强化实习实训和完善管理制度整体推进。

(一)以突出“专业性”能力为中心,培养专业核心能力

高等教育中不同专业的划分和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职业分化的复杂性和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要有效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必须要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因为实践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进而影响到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力。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要紧紧围绕专业性质和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把专业核心能力进行分解和细化,并分别纳入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中,保障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具体性;二是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要始终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以培养和提升专业核心能力为最终目标。

(二)以构建“双师型”队伍为基础,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在很多程度上关系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必须以构建“双师型”队伍为基础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因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要努力构建一支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相统一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加强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地方相关组织和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通过顶岗、挂职、交流等方式,对在职专业教师进行相关业务能力培训;另一方面,要积极聘请有关组织和部门中,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人担任兼职教师。

(三)以创设“操作性”条件为重点,强化实习实训工作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工作,而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则需要以相关的实验、实习和实训条件作为保障。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进程中,要注重专业“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作,尤其是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地方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校内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室的建设,保障专业日常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校外专业见习和实习基地建设,促进专业见习和实习活动的有序进行;三是逐步提升专业实验、实训、见习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教学中的比重。

(四)以增强“规范性”建设为保障,完善实践教学制度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中心任务,其实质在于人才培养方向上的转变,即“实现由学术型专业人才培养为主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转变”。如何保障这种转变的有效性和有序性,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而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答案。因此,在各个专业的改革发展中,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贯彻专业建设始终的“保障线”。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同样需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首先是要完善内容设定制度,保障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是要完善组织运行制度,保障实践教学组织运行过程的流畅和有序;再次是要完善评价监控制度,保障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在地方本科院校加速推进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如何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是管理类专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作为涉及面较广一项系统工程,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则需要全面考虑、统筹兼顾,通过大处着眼和小处着手相互结合,推动各项工作的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张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现代教育,2016(16):53-54.

[2]胡超,苌庆辉.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14(25):36-40.

[3]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核心要义、目标趋向与根本指向[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4):1-5.

[4]张丽萍.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难点探析与路径选择[J].理论月刊,2008(10):97-100.

[5]张磊.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构成——基于社会需求的视角[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1.

[6]孙泽文,刘文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必要性、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15(1):13-16.

作者简介:张磊(1982.11-),男,山东郯城人,许昌学院法政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政策分析、大学生就业。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应用型转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转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沣芝转型记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